賴敏 李海濤
摘 要:文章從高職通信類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現狀分析出發,結合“光纖傳輸系統運維與管理”教學設計案例,提出高職通信技術類課程的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設計思路,重點從知識圖譜構建、碎片化關鍵知識點、課程內容重構、工單設計、活動策劃6個步驟介紹了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課程的改造方法。最后,結合教學案例對混合式課程教學中的一些問題作了分析。
關鍵詞:高職;通信技術類課程;翻轉課堂;混合式;設計
1 高職通信類技術類課程混合式教學分析
1.1 學情分析
目前,我國高職學生為普高、對口高職、中專、中職等生源,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強,學習成績差異較大,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注意力易分散、興趣易轉移,不太適合傳統的教學方式;高職高專的培養方向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具有創新能力與持續發展能力的人才?;趯W生生源與培養目標的差距,結合高職學生個性化強、動手能力較強與具備信息化思維的特點,要把這部分學生培養好,需要以更富有感染性力與互動有趣的方式進行授課。
1.2 課程內容分析
按照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通信技術類專業課程源于企業典型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課程安排上有較多的實踐項目,理論學習與實驗教學要合理地交替進行,課程目標定位為“知原理、懂技術、會操作”3個維度。
1.3 混合式教學現狀分析
混合式學習指是將傳統學習方式(面對面的課堂授課形式)和遠程教育手段(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相融合的一種學習方式。1997年以來,“混合式學習”的關注度不斷上升,且從2009年開始呈現明顯增長趨勢,至2016年年底,對“混合式學習”的研究達到400余篇。根據國內混合式學習研究現狀和趨勢分析論文基于2004—2016年CNKI中50篇最高引用率期刊論文得出,混合式學習發展的重點和和難點是教學設計。下面就以“光纖傳輸系統運維與管理”課程為例,介紹通信類技術專業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
2 “光纖傳輸系統運維與管理”課程設計
2.1 課程背景
課程背景的梳理是建設課程最重要的需求分析,要明確課程建設的意義與課程解決的教學中的痛點。
隨著光進銅退項目的深入,光纖已經取代銅線成為有線傳輸的主要傳輸介質?;ヂ摼W的視頻業務、流媒體業務、虛電路業務、高清晰圖像傳輸、在線娛樂等新業務促使用戶對網絡的帶寬需求越來越高,光纖通信技術作為三大傳輸技術之一,在信息化社會的大潮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
“光纖傳輸系統運維與管理”課程作為通信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每一個通信專業的學生必須精準掌握并能熟練操作的課程,而現階段該門課程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卻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
學校不但擁有與企業一線工作相同的儀器與設備系統,還具與企業相仿的“全真”工作環境,將這些優質資源更好、更充分地利用起來是一件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事情。
2.2 課程目標和設計原則
在線課程的建設一般是由課程團隊的教師共同完成的,每位老師對課程的理解不同,課程目標與設計原則的確定能幫助團隊教師以相對統一的思想去準備各自負責的教學內容,目標是要求,設計原則是方法[2]。
2.2.1 基本目標
通過本課程,學生可以理解光纖傳輸系統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纖的傳輸特性及相關技術。使學生能夠熟練進行光纜線路的日常維護和故障處理。掌握光傳輸設備的硬件結構、軟件調測、業務開通、日常維護和故障處理等基本技能。實現職業能力的培養,較好地貼合企業一線崗位需求,適用于企業實際需要,學習應用好本門課程,有利于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
2.2.2 設計原則
將光纖傳輸原理、設備維護、系統運維有機結合,教學做一體,注重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貫穿重要知識點。
2.3 設計步驟
將傳統的按照章節為授課進度的課程,按照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內容的設計,結合高職教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方法,提出知識圖譜構建、碎片化關鍵知識點、課程內容重構、工單設計、活動策劃6個步驟[3]。
2.3.1 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起點,構建知識圖譜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分析典型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梳理出“光纖特性測試”“光纖斷點熔接”“光接口參數測試”等9個工作任務;根據以上任務梳理知識點,以“光纖特性測試”任務為例,梳理出知識圖譜,如圖1所示。
2.3.2 建立碎片化關鍵知識點視頻
進一步細分圖譜知識點,劃分知識顆粒如圖1所示,每個顆粒的大小為視屏授課5~8 min的內容。如:知識點“OTDR的原理”,分為“OTDR測試理論”(5 min短視屏)與“OTDR使用場景”(8 min短視屏)兩個知識顆粒。以此類推,每個任務劃分為5個左右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再劃分為兩個左右知識顆粒,構成知識與技能的精講內容。
2.3.3 以知識圖譜為依據,重構課程內容
根據知識圖譜的內容,打破按照章節進行的授課安排,以任務為引領,在夯實知識顆?;A上,完成現場操作任務。
2.3.4 設計任務工單,引導線上線下自主學習
按照混合式課程翻轉課堂的設計,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時間相對于傳統教學都有很大的延伸,任務工單的設計尤為重要。以小組協同的方式進行工單的設計,引導學生進行線上線下資源的融合學習。
2.3.5 活動、研討設計串起碎片信息
完成線上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線下實踐操作內容的考核驗收后,碎片化的知識學習方式會讓學生在構建認知體系時難以形成邏輯完整的知識體系。此時,及時增加研討性課程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任務“光纖的特性測試”與“光纖斷點熔接”任務完成后,可以以“我眼中的光纜線路維護工作”為題組織研討,幫助學生建立任務間的相關性,同時縮短理論知識與實際崗位能力之間的差距,思行合一,教學與崗位互通、理論與實踐結合?!肮饫w傳輸系統運維與管理”課程見面課如表1所示。
3 課程實施
本課程針對高職二年級通信類專業學生開設,選取一個班做教學進行試點,課程安排如表2所示,秉承“自主、協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基于“基礎知識網上學,關鍵技能現場練,專業能力綜合測”的設計思想,通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組織策略,線下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運用小組協同學習、線上線下分階段過程考核評價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討論、演練與知識應用能力。
表1 見面課安排
課時 預計開始時間 課程內容 類型
2 第1周 團隊組建 小組討論課
2 第2周 認識光傳輸系統 實踐課
2 第3周 OTDR的應用 實踐課
2 第5周 連接器測試 實踐課
2 第6周 光纖熔接機的應用 實踐課
2 第7周 我眼中的光纜線路維護工作 小組討論課
2 第9周 認識SDH設備 實踐課
2 第10周 認識WDM設備 實踐課
2 第11周 光接口參數測試 實踐課
2 第12周 認識華為網管 實踐課
2 第13周 傳輸業務配置 實踐課
2 第14周 傳輸故障查看與處理 實踐課
2 第15周 我眼中的傳輸設備維護工作 小組討論課
2 第16周 傳輸新技術分享 小組討論課
4 總結與反思
4.1 課程整體評價
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在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程的延伸內容更豐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光纖傳輸系統運維與管理”課程注冊用戶近500人,訪問量近4萬次。線下部分融入的討論、演講、實操小組評比考核活動使課程內容豐富多彩,很多學生都反映是懷著期待的心情進行見面課與實驗教學活動,實現了“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態度轉變。從課程調查中可以看出,通過混合式課程的學習,學生的表達能力、協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實驗課程更積極,知識運用更靈活,整體的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課程設計的初衷。
4.2 分層分類教學,根據學情反饋及時調整授課方式
通過混合式教學實踐發現:授課中應針對不同層次班級采用不同的教學組織,合理調整線上線下比例。針對學生專注力不足與自覺性欠缺的特點,授課視頻要短小精悍,在視頻平臺中增加彈屏題、課后測試題、章節測驗題等考核手段、采用協同學習、討論區、爭當助教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時跟蹤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重難點內容做線上答疑與線下輔導結合,對學習效果不理想的班級或章節可以適當增加線下內容;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班級,建議減少以知識記憶為主的討論分享,更多地關注行業動態與技術發展方向,可以加入辯論、考察、巡檢等多種形式的小組活動,網上平臺作為視頻及網上教學的主陣地,線下活動部分可以用云班課提升課程的互動性[4]。
4.3 混合式課程的教學方式在高職學生中的認可度思考
針對本門課程,在學生問卷調查“該課程重新學習一遍,你愿意采取的授課方式”的問題中,選擇“混合式線上線下”學習方式的有68.89%,“傳統課程教學”的有26.67%的同學,“純視頻網上教學”的占4.44%,從數據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學得到了近七成學生的認可,但仍有近三成學生更愿意進行傳統授課。這與文獻[3]反映的高職學生在混合式教學中的積極性不高相吻合?;旌鲜綄W習在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促成個性化教學研究中得到了研究者的一致認可,對于在高職教育中引導學生具備學習能力,提高表達、總結、團隊協作能力及提供持續學習、自主學習的路徑,增強學生自信心,推動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還十分艱巨,需要教師在課程內容設計與課程實施中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邁克爾·霍恩,希瑟·克萊頓·斯泰克.混合式學習:用顛覆式創新推動教育革命[M].聶風華,徐鐵英,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顧力豪,陳丹.國內混合式學習研究現狀和趨勢分析—基于2004—2016年CNKI中50篇最高引用率期刊論文[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10):114-115.
[3]曾祥志,羅曉林.大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同感調查與分析[J].高教論壇,2018(9):86-88.
[4]賴敏,張超.光纜與光設備維護[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