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其 李多
【摘要】目的 分析神經內科規范化治療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8例。對照組實施神經內科傳統治療,治療組實施神經內科規范化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并發癥僅1例,少于對照組的5例;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1%,高于對照組的7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根據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特點,采用神經內科規范化治療方案對其進行治療,安全有效,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神經內科規范化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8..0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elderly patients
LI Zu-qi,LI Duo*
(Chongqing Public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Center,Chongqing 40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senil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neurology department.Methods 76 elderly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3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reatment in neurology,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treatment in neurology.Results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nly 1 case, less than 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1%,higher than 71.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h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program of neurology is safe and effective,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The elderly;Subarachnoid hemorrhage;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Neurology
蛛網膜下腔出血近年來已經成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顱內動脈瘤發生破裂,血管出現畸形,是導致其發病的主要原因。通常情況下人在情緒較為激動或過度用力的情況下罹患該疾病的可能性較大[1]。本文分析神經內科規范化治療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并總結該類患者的臨床特點。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8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60~73歲,平均(65.8±0.9)歲,發病時間1~17小時,平均(5.4±0.7)h;治療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62~74歲,平均(65.6±0.7)歲,發病時間1~15小時,平均(5.2±0.8)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神經內科傳統治療,常規脫水、降顱內壓、止血、解痙治療,具體方案由醫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而定;治療組實施神經內科規范化治療,主要以因病治療為基本原則,通過CT檢查等方式,對發病原因進行確定,隨后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腰大池置管腦脊液引流術和甘露醇等進行治療。并通過分析病歷的方式,總結歸納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特點。
1.3 觀察指標
(1)并發癥;(2)住院時間;(3)總有效率;(4)病情特點。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蛛網膜下腔出血癥狀表現在治療徹底消失,出血病灶檢查確定已經完全去除;有效:蛛網膜下腔出血癥狀表現明顯減輕,出血病灶面積檢查確定縮小程度在50%以上;無效:蛛網膜下腔出血癥狀表現在后沒有減輕,出血病灶面積檢查確定縮小程度在50%以下,或病情
加重[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并發癥
治療組并發癥僅4例(10.4%),少于對照組的13例(3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6,P<0.05)。
2.2 住院時間
對照組和治療組住院時間分別為(16.29±2.57)d和(10.38±2.4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6294,P<0.05)。
2.3 總有效率
治療組患者病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病情特點
通過對76例蛛網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的病歷進行整理分析,發現其病情表現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并發癥種類多,且發生率較高,臨床死亡率非常高;②發病后存在顯著意識障礙;③大多數情況下有明確的高血壓病史,但發病往往缺少明確的誘導因素;④發病的初期階段大多數患者不會有劇烈頭痛、嘔吐等癥狀出現,腦膜刺激征也通常表現為陰性。
3 討 論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病會導致顱內壓水平明顯升高,繼發出現腦血管痙攣等病理學現象。青年患者發病后的表現較為典型,診斷也相對容易,但老年人在發病之后的癥狀表現往往不夠典型,出現漏診、誤診等情況的可能性會明顯加大,死亡率水平較高[3,4]。
從本次研究分析當中發現的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臨床表現特點可以看出,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是一個相對較為特殊的群體,其發病之后的病情表現特點,與年輕人之間比較,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且病情變現不夠典型。因此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對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實施治療與護理干預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針對性,為其選擇合適的、科學的、有效的方法進行干預,從而確保治療能夠達到理想效果,使患者的預后和轉歸更加理想,充分保證患者安全。
此外,本次研究結果,還可進一步癥狀,在臨床上根據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特點,采用神經內科規范化治療方案對其進行治療,安全有效,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曾 光,洪 明,徐 巖,等.顱內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同時機開顱手術及血管內治療的療效及預后因素分析[J].河北醫學,2017,23(1):63-65.
[2] 溫 江.介入栓塞術與手術夾閉法治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效果的比較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1):47-50.
[3] 陳軍輝,王玉海,楊理坤,等.超早期手術夾閉治療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5,23(11):830-835.
[4] 呼鐵民,于 淼,張繼偉,等.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夾閉術與介入治療的近期預后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6):3192-319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