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婕 鄧冰倩 羅學婭
[摘要]錦帶花[Weigela florida (Bunge) A.DC.]為忍冬科(Caprifoliaceae)錦帶花屬(Weigela Thunb.)落葉灌木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內蒙古、山西、陜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之效,主要用于治療瘟病初起、咽喉腫痛、丹毒、感冒發熱等癥。本文就錦帶花的栽培方法、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錦帶花;栽培方法;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 R282.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4(a)-0021-03
[Abstract] Weigela florida (Bunge) A.DC. is deciduous shrubs of Weigela Thunb. in Caprifoliaceae, which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Inner Mongolia, Shanxi, Shaanxi and other places. It has the effects of clearing away heat and detoxicating,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lieving pain. It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the initial onset of seasonal febrile diseases, swelling and pain in throat, erysipelas, cold and fever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etc.of the Weigela florida (Bunge) A.DC.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Weigela florida (Bunge) A.DC.; Cultivation 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錦帶花是忍冬科(Caprifoliaceae)錦帶花屬(Weigela Thunb.)植物錦帶花和早開錦帶花[Weigela praecox(Lemoine) Bailey]的干燥花蕾。在我國東北、內蒙古、山西、陜西等地均有分布。關于錦帶花與早開錦帶花植物形態和性狀方面表現如下:在形狀上,兩者為柱狀,下細上粗;在外表上,錦帶花褐色偏紫,被有細密絨毛,而早開錦帶花也是褐色偏紫,但表面絨毛較少;在花萼上,錦帶花深綠色或紫色,有上唇和下唇,上唇具3裂,下唇具2裂,而早開錦帶花花萼5全裂;在花冠上,兩者無差異,大多柱狀,里面有5枚雄蕊,1枚雌蕊[1]。
傳統上認為,錦帶花有清熱、涼血、解毒、活血、止痛等效果,主要用于治療瘟病初起、咽喉腫痛、丹毒、感冒發熱等癥[2]。本文調研了錦帶花在栽培方法、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并進行綜述。
1 栽培方法研究
錦帶花有很多種類,現今多用于園藝,其種植與栽培方法研究得比較透徹。不同品種的錦帶花,栽培方法也是各異,供于藥用的錦帶花的栽培繁殖方法與其他種類不盡相同,大體上包括播種、插條、分株、壓條、組織培養等[3-5]。
1.1 播種繁殖
錦帶花的播種一般在春天,大概4月中下旬。取上年10月成熟的種子,用冷水浸泡種子2~3 h,再與適量濕沙混合,鋪在背風且溫暖的地方,進行催芽[6],6~7 d后就可以播種。錦帶花的種子不能在干燥的苗床上播種,播種前苗床要灌足底水,將種子和濕沙混合,一同均勻地撒到床面上,蓋上0.5~1.0 cm的土或者覆膜,保持土壤濕潤,直至頂芽破土后撤去覆膜[7]。尤其要注意的是,幼苗生長1年后,要及時移植。三年以上的苗,行距應該適宜,不宜太窄,一般在1米左右。
1.2 插條繁殖
插條,又叫扦插,錦帶花有兩種插條方式,半木質化插條和硬枝插條[8-10]。兩者雖然都是插條,但由于使用的枝條以及插條時節不同,插條方式也有所區別,其異同見表1。
1.3 分株繁殖和壓條繁殖
關于分株繁殖和壓條繁殖的具體情況見表2。
1.4 組織培養
6月上旬取植物母株上部的嫩枝或者側枝的頂端組織,剪掉老葉,進行無菌處理后,用解剖刀將其切成1厘米左右,在培養基上用去除頂芽的方式培養,等到嫩枝生根之后,移植于合適的環境中[12-13]。
2化學成分研究
中藥大都來自植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療實踐的發展,人們發現來源多樣的中草藥的化學成分非常復雜,這種復雜性表現在,不同的中藥可能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每種成分的數量多少不同,即使是同一種中藥也會含有多種不同結構類型的化學成分。近年來隨著新型分離材料及方法的應用,中藥化學成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在提取方面,有超高壓提取法、酶解法、微波萃取法、半仿生提取法、真空冷凍干燥法和超臨界流體萃取法等;在分離方面,有膜分離技術、雙水相萃取技術、泡沫分離技術和分子印跡技術等[14-15]。這些方法和技術的應用都極大地推動了中醫藥研究的發展。中藥的化學成分特別是其中的有效成分,是其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因此對于錦帶花而言,全面地研究其所含的化學成分也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2.1揮發性成分[16]
植物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對外釋放一些易揮發的小分子物質,這些物質被稱為植物揮發性物質,其所含的化學成分較為復雜,主要包括有機酸、酯、萜烯、醇、醛、酮、烴類化合物和復雜的含氮化合物等。隨著對錦帶花揮發性成分研究的不斷開展,有以下報道。
高松等[17]在研究錦帶花的揮發性有機物在空氣中的存在形式的實驗中,用水蒸氣蒸餾法對錦帶花進行提取,用氣-質聯用技術對其提取物的主要揮發性成分進行鑒定,鑒別出其中9種成分:噻唑、3,4,5-三甲基庚烷、十六碳酸、丁二酸、5-甲基十一烷、哌啶、苯酚類衍生物、十六酸以及4,5-二乙基辛烷。徐文暉等[18]發現云南產錦帶花揮發油中包含有機酸、酚類、酮類和烷烴等,分離出的化學成分有16種。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烷酸(53.048%),其次是亞油酸(9.654%)、正二十五烷(8.967%)、正二十七烷(8.555%)、正二十三烷(5.665%)等。
由以上研究結果可見,產地不同的錦帶花,揮發性成分有顯著的差異,最大的區別是云南產錦帶花的揮發油中含有的某些長鏈烷烴,在遼寧產錦帶花中沒有測出。
2.2 非揮發性成分
除了揮發性化學成分外,錦帶花中還有非揮發性成分,如高松等[19]在對錦帶花的活性成分、藥效學等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錦帶花中含有綠原酸,并用HPLC法對綠原酸含量進行了測定。類似的研究還有常沙等[20]對錦帶花乙酸乙酯提取物進行化學成分的研究,最終得到了5種化合物,分別為莨菪亭、槲皮素、β-谷甾醇、6-甲氧基-7-氧代異戊烯基香豆素和原兒茶酸。
隨著對錦帶花揮發性化學成分和非揮發性化學成分研究的深入,這些成分的藥理活性也得到進一步的探討。
3藥理作用研究
3.1 抑菌作用
高松等[21]研究發現錦帶花水、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乙型鏈球菌以及痢疾桿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呈現一定的劑量依賴性,且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優于水提取物。張風娟等[22]發現較低濃度(1 g/L)錦帶花莖葉提取液顯著促進細菌、放線菌和真菌菌落的生長,但隨著濃度的升高,在2 g/L時,該提取液對細菌和真菌菌落的生長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對放線菌菌落仍有較顯著的促進生長作用;在4 g/L時,該提取液對細菌和真菌菌落的生長抑制作用進一步加強,對放線菌菌落的促進生長作用仍然存在。
由以上研究結果可知,錦帶花的水、醇提取物,以及莖葉提取物對細菌、真菌都呈現出一定的抑菌作用,這種抑菌作用與錦帶花所含的成分有必然聯系,但至于什么成分發揮作用仍需進一步研究。
3.2 抗病毒作用
王芳等[23]采用體外流感病毒感染的傳代狗腎細胞,經錦帶花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的提取物干預后,用MTT法檢測細胞存活率,以此觀察錦帶花的不同提取物抑制流感病毒的致細胞病變作用,結果顯示錦帶花的各有效部位提取物對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作用強弱依次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而石油醚提取物對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很弱。由此得出錦帶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為其體外抗流感病毒的主要有效部位。此外,王芳等[24]還通過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進一步對錦帶花上述各提取物的體內抗流感病毒作用進行了考證,實驗結果表明,錦帶花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減輕小鼠肺部炎癥病變程度,表現出一定的體內抗流感病毒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效果尤為明顯,且呈現出一定的劑量依賴性。目前關于錦帶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機制還未見報道,相關研究還有待更進一步開展。
3.3 抑制α-葡萄糖苷酶作用
常美芳等[25]對紫丁香、日本晚櫻、錦帶花、荊條花、疏毛繡線菊和猥實中不同提取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進行了研究,發現6 種花不同提取部位對該酶的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僅就錦帶花而言,其乙酸乙酯部位對酶的抑制活性大于正丁醇部位,且石油醚部位抑制活性最低,同時各部位的抑制活性還表現出一定的濃度依賴性。以上研究結果提示,錦帶花可能會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相關研究還有待深入。
3.4 其他作用
在錦帶花化學成分研究的相關報道中可見,錦帶花中含有綠原酸[19]。綠原酸是一種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廣泛分布于忍冬科植物中,具有保護心血管、降糖、降脂、抗菌、抗病毒、抗白血病、抗癌等廣泛的藥理作用[26]。綠原酸的這些作用為錦帶花可能會具有相似的功效提供了依據,也為錦帶花的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礎。
4結語
目前,錦帶花的主要應用仍以園藝觀賞為主,有關錦帶花在栽培和引種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多,而在藥理作用方面,只在抑菌作用、抗流感病毒作用、抑制α-葡萄糖苷酶作用等方面有具體的研究報道,其他藥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報道仍是空白。古籍明確指出,錦帶花有清熱涼血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因而在對錦帶花的深入研究中,尤其應以其功能主治為依據,進一步發掘其新的藥理活性,為研究、開發具有應用價值的中藥提供理論與實驗依據。
[參考文獻]
[1]黃雯,高松,潘燕,等.錦帶花的生藥學鑒別[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8):1769-1771.
[2]高松.遼南地區藥用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31.
[3]沈夏淦.北方優良觀花灌木——錦帶花[J].植物雜志,2003,(5):10.
[4]齊莉.錦帶花人工栽培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4,(2):56-57.
[5]蔣小庚,錢之華,竇全琴,等.錦帶花的喬木型栽培技術試驗[J].江蘇林業科技,2014,41(3):23-25.
[6]呂艷,譚晶軍,方芳,等.紅王子錦帶的繁殖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26(10):132-133.
[7]阿達來提,侯正年.四季錦帶引種與栽培技術[J].新疆林業,2005,(6):44.
[8]蒼宇,劉明宇,王茹,等.‘紅王子錦帶花綠枝扦插技術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4):62-63.
[9]曹軒峰,妙曉莉,袁秀平,等.關中地區錦帶花夏季扦插繁殖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7,63(8):98-100.
[10]廖望儀,鄭錦凱,羅紅霞,等.‘紅王子錦帶花扦插繁殖[J].中國花卉園藝,2013,(2):32-34.
[11]徐興友,張風娟,王華芳等.錦帶花硬枝扦插研究[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4,24(1):41-44.
[12]何婷,黃增艷,鄒磊,等.四種忍冬科植物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學通訊,2010,46(11):1171-1172.
[13]欒嵐,佟鳳芹.錦帶花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2003,5(3):101-102.
[14]馬百平,康利平,龐旭,等.中藥化學成分分析、分離技術及策略[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5,42(4):413-426.
[15]尹永芹,沈志濱.中藥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2,21(2):19-21.
[16]李雁群,吳鴻.藥用植物生長發育與有效成分積累關系研究進展[J].植物學報,2018,53(3):293-304.
[17]高松,馮寶民,王芳,等.氣-質聯用法對錦帶花主要揮發性成分的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2,39(1):134-135.
[18]徐文暉,梁倩.云南產錦帶花揮發油化學成分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27):2529-2530.
[19]高松,江丹,王朋,等.HPLC法測定錦帶花中綠原酸的含量[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3):651-652.
[20]常沙,陳萍萍,高松.錦帶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學成分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4,35(3):92-93.
[21]高松,王芳,鄭叢龍,等.錦帶花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9,36(10):1759-1760.
[22]張風娟,陳鳳敏,徐興友,等.4種忍冬科植物浸提液對空氣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8, 22(4):46-49.
[23]王芳,陳萍萍,尹儉儉,等.錦帶花體外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2):315-316.
[24]王芳,常沙,李秀景,等.錦帶花體內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7):1422-1424.
[25]常美芳,施余杰,顧海鵬,等.六種花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4,26(3):410-413,437
[26]嚴永旺,肖蘭,周旭,等.綠原酸的藥理作用及藥用研發對策[J].中國藥房,2017,28(19):2729-2732.
(收稿日期:2018-09-17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