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煒琳
【摘 要】本文主要采訪了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眉戶劇團的琵琶演奏者張虎生先生。以張先生多年在眉戶劇團的工作為依據,從他的視角出發來探討琵琶在眉戶音樂伴奏中的現狀,從而引發一些對琵琶在戲曲音樂伴奏中的思考。
【關鍵詞】琵琶;眉戶劇;戲曲伴奏
中圖分類號:J8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034-01
眉戶,于山西省境內主要分布在晉南地區,由于地方方言語調的特征,又可稱為“迷糊”(兩個字均發四聲音調),俗稱曲子戲或清曲。臨汾地區的眉戶劇團大約于1954年成立,距今已有65年的歷史。
一、眉戶音樂
眉戶音樂的唱調大多來自民歌或接近民歌,較為通俗,多由陜南、陜北地區的民間山歌、小調改編成為眉戶音樂的素材,再經過專業作曲家的編曲、配器成為戲曲音樂作品。眉戶音樂有固定的72大調和36小調,唱調不同情緒亦不相同,所以,一般根據唱詞不同的情緒選擇搭配不同的固定唱調。從前是用唱詞套曲,而現在由于音樂創作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用曲來適應唱詞。臨汾眉戶劇團的作曲家全部來自陜西戲曲研究院,從事戲曲音樂的設計、配器等。雖然,現代戲曲音樂不斷發展,劇團排演了很多新的劇目,但這些新劇仍運用眉戶音樂固定的72大調和36小調,并沒有創作全新的眉戶唱調,而現代作曲家只是在固定搭配的唱調上發展了更多的音樂性,不像之前那樣死板。
二、琵琶在眉戶音樂中的使用
琵琶雖是民族彈撥樂器之王,但在晉南眉戶音樂中卻是伴奏樂器,主奏樂器多是板胡,主要功能是負責打板,為樂隊的“總指揮”。琵琶進入戲曲后很少作為主奏樂器,在眉戶音樂中至今沒有出現過琵琶作為主奏樂器的作品,甚至在以往的眉戶作品中也較難出現一整段的琵琶獨奏。琵琶作為伴奏樂器一般只會出現短暫的主奏樂句,且多為表現特殊音響效果或烘托戲劇氣氛,其使用的特殊音響以類似《十面埋伏》開頭樂句最為典型。除此之外琵琶一般多用來表現歡快、跳躍性的節奏,而惆悵、敘述型的節奏多用具有線型特征的弦樂演奏,雖然琵琶的輪指技巧也可以演奏線型音樂,但是在戲曲中很少運用,因為在樂隊編制中弦樂類樂器已經足夠龐大。例如2018年臨汾市眉戶新劇《風云廣勝寺》中,有八個二胡、兩個中胡、兩個大提琴、一個低音提琴、一個包腔二胡、一個板胡,而彈撥樂只需要一個琵琶、兩個中阮、一個揚琴、一個包腔三弦。之所以琵琶在眉戶音樂伴奏中運用的較少主要原因是,為劇團進行配器的創作者多為板胡演員,所以在創作中偏重弦樂為主奏,如若是懂得彈撥樂的創作,那么可能就會偏向彈撥樂。其實在戲曲音樂的演奏中何種樂器為主奏并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要符合戲曲音樂的需要皆可,因為,戲曲音樂一切都是為戲曲演員服務,樂器均不會太突出,只是在近些年多為弦樂主奏而已。
張虎生先生少時曾是撈河蒲劇戲校人員,屬縣蒲劇團,在此待過8年之后考入臨汾市眉戶劇團擔任琵琶演奏人員至今。他認為,在劇團擔任演員的練琴方式與在專業院校學生練琴方式并無出入,演奏戲曲必須有平時練琴的基本功。雖然,有些演員沒有進行過專業訓練或彈過一些琵琶大曲也可以彈戲曲,但是演出效果欠佳。例如,一些彈戲曲的琵琶演奏者并沒正規學習過琵琶,但是在戲曲團待得時間長了,也可以彈奏琵琶音樂,但毫無技巧可言非常死板,這種情況多出現在縣級團體中。所以,必須要經過正規的訓練且擁有演奏很多專業作品為基礎,特別是在現代社會,配器要求越來越高,沒有扎實的基礎,根本達不到創作者的要求。
自從進入劇團工作,練琴全靠自己自覺練習,因為平時劇團排練,大家都是在排戲,不會專門排練伴奏音樂。雖然琵琶演奏部分的樂譜與和聲都是作曲家創作編配好的,很長時間才會有一句,但自己大多練琴時并不是練戲,而是練習琵琶基本功,有扎實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如果只練戲,手法比較僵硬、死板,在劇團演出時由于聲部編配的特殊,如若常常思想不集中的話,時間長了會把手彈壞甚至走形。
如果受過專門訓練的高校琵琶專業學生進入劇團,只要在這個環境中待一段時間就能很快適應,因為專業團體的學生適應能力比較強。但由于身處特定的環境下,與往常在高校演出還是有一些差距的。第一,戲曲音樂與琵琶獨奏曲有很大區別,戲曲音樂一切要為演員服務,無論輕重強弱都要了解演員的需求對其進行配合,有時會根據演員需求進行獨特音響的華彩展示,例如運用絞弦技巧、掃弦技巧等,但這些都要再經過排練實踐。第二,配器的作曲家有時只要求此處需要琵琶做出某種類型的音響,讓琵琶演奏者自由發揮,符合所需的要求即可,不過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見。第三,雖然在劇團演奏定弦、排品沒有變化,但眉戶音樂的F和B是不穩定音,并不是固定音高的升F和降B,通常講為微升F和微降B,琵琶演奏時需要在升F和降B音上運用吟揉技巧才能展現所要求的音高,至于到底微升多少或微降多少,吟揉的力度需要多大,需要在實際演奏中去練習、感受,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甚至幾年才能掌握。
三、小結
綜上所述,琵琶在目前的眉戶音樂伴奏中雖不可或缺但并不處于主奏地位,在很多縣級戲劇團體中,有很多非專業的琵琶演奏者在演奏,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演奏者自身的發展,可能對戲劇團體的發展也會產生影響,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戲劇創作者的能力有很大關系。如果有一些綜合素質較高且會編曲、配器的琵琶演奏者投入到戲曲音樂的創作中,或者,專業從事戲曲音樂創作、編配的作曲家能更多了解彈撥樂,了解琵琶的各種技巧,可能會對這種現狀產生改善。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高校專業學生投入到戲曲音樂伴奏的工作中,為戲曲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