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進
[摘要]目的 探討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加壓鋼板治療,觀察組采取帶鎖髓內釘治療,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運動功能評分、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和感染率。結果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運動功能和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效果,降低術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活動能力。
[關鍵詞]四肢創傷骨折;帶鎖髓內釘;骨不連
[中圖分類號] R68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4(a)-011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reatment of nonunion after traumatic fracture of extremities. Methods Altogether 100 patients with nonunion after traumatic fracture of extremiti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ression plat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The operation duration, blood loss, motor function score, life activity ability score and infe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du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scores of motor function and life activity abili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infec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nonunion after traumatic fracture of extremitie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duce the post-operational infection rates, and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Traumatic fracture of extremities;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Nonunion
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是指骨結構出現連續性的完全或部分斷裂[1]。在臨床上,骨折多發生在老年人和兒童身上,而中青年也時有發生,多表現出畸形、活動異常等癥狀。而四肢創傷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經過治療后多數患者可以得到治愈,但是也存在其他情形,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致使患者骨折端在治療后依舊難以愈合,從而導致骨不連的情況出現[2]。骨不連即為骨折不愈合,在所有骨折患者中,骨不連情形出現的概率大約為5%,而這部分患者因為骨折部位的持續活動,時常感到疼痛,對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著嚴重影響。目前治療骨不連的主要方式是植入物內固定治療,而常用的植入物材料多為加壓鋼板或者帶鎖髓內釘[3]。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3~75歲,平均(47.52±13.75)歲;病程8~20個月,平均(13.26±3.52)個月。觀察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20~71歲,平均(47.65±13.21)歲;病程6~18個月,平均(13.18±3.34)個月。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20~75歲;②患者確診為四肢創傷骨折,且出現骨不連情形;③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并同意本次研究,已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經確診為病理性骨折導致的骨不連者;②因外傷而導致骨折再次發生者;③存在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加壓鋼板治療。采用常規麻醉,患者取仰臥位,在患者患側位置做一切口,將闊筋膜、股外側肌等逐層剝離開,直到病變位置暴露;剝離骨不連骨膜,并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在患者病變張力位置放置合適的加壓鋼板,同時根據患者的體質等因素,為患者選擇合適的皮質骨螺釘,加壓螺旋、植骨[4]。
觀察組實施帶鎖髓內釘治療。常規麻醉后,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皮膚顯露骨折處進行逐層剝離后,將骨不連骨膜進行剝離處理,并對其進行連段修復處理,讓截面和橫斷面呈現出一個梯形狀;隨后采用骨刀切除掉硬化骨折,并采用擴髓器輔助擴髓;在轉子定點的位置入針,并將髂骨骨條放置在骨不連端的位置;復位效果達到滿意程度后,固定髓內釘以保證其穩定,然后逐層縫合切口[5]。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運動功能評分、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和感染率。①運動功能評分采用Fugl-Meyer評分法作為判定標準,總分100分,包括有行走、仰臥到側臥、仰臥到床邊坐等內容,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越好。②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包括有進食、梳妝、如廁等內容,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獨立性越強。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運動功能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運動功能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感染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率為2.00%,低于對照組的1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作為骨科常見的一種疾病,骨折的發生率相當高,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大致上可以分為3類:直接暴力、間接暴力和積累性勞損[6]。在臨床上,骨折患者多表現為畸形、活動異常、骨擦音或者骨擦感等主要病癥。四肢創傷骨折是骨折中的一種常見類型,多由外部因素導致。目前對于骨折的治療方式,以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為主。而四肢創傷骨折在治療后,雖然大多數患者得以治愈,但是部分患者因為各種因素,包括手術操作不當、復位效果不佳、牽引過度等因素,致使其骨折愈合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導致骨不連現象的出現[7-9]。
骨不連是骨科術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指骨折不能愈合。因為骨組織有著較為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當骨折患者進行適當的治療后,大多數患者均能得到有效愈合,但是部分骨折患者卻不能得到愈合,這樣的情況下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骨折愈合速度較為緩慢,被稱為延遲愈合;另一種就是骨折不能愈合,即骨不連[10-11]。在所有骨折患者中,接受治療后卻愈合困難的患者有5%左右。在骨不連患者中,因為骨折部位的持續活動,此時常伴有疼痛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對于骨不連的治療方式,多數采用加壓鋼板固定手術治療,雖然該方法有著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且手術步驟簡單,不需要太過復雜的工具,但是術中出血量較多,對術后的康復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臨床治療效果。不僅如此,采用加壓鋼板治療,需要通過肌肉對骨折端進行加壓,這就導致了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延長[12]。
帶鎖髓內釘治療采用的帶鎖髓內釘這一醫用器具,其主要材料為Ti6Al4V鈦合金,由髓內釘、拉力釘、鎖釘、螺栓等部件組成,具備較高的彈性固定和生理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骨痂起到刺激作用,從而促進骨折快速恢復[13]。而且帶鎖髓內釘治療,相較于加壓鋼板治療,手術創口小,術中出血量小,有利于術后的快速康復,不會輕易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僅如此,帶鎖髓內釘治療是在股骨中線位置固定髓內釘,其彎曲應力較低,而且對骨折近端和遠端進行加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骨折部位出現移位或者旋轉現象[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帶鎖髓內釘治療的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其手術時間短于加壓鋼板治療下的患者,且出血量少于后者(P<0.05),提示帶鎖髓內釘治療可有效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而且,采用帶鎖髓內釘治療的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其運動功能評分和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加壓鋼板治療下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功功能和生活活動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率僅為2.00%,明顯低于對照組(1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感染率。
綜上所述,采用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效果,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活動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忠,李開靜,王強,等.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骨不連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7, 55(9):91-93.
[2]柯懂賢,程銳.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30例效果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6):156-158.
[3]楊松.帶鎖髓內釘和動力加壓鋼板在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3):80,88.
[4]郭丹.動力加壓鋼板與帶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四肢骨折后骨不連患者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6, 28(4):16-17,25.
[5]張振中,侯瑞青,沈靜,等.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8):1345-1347.
[6]施偉業.專家型脛骨髓內釘治療脛骨遠端干骺端骨折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12-14.
[7]楊嬌.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6):65-66.
[8]馬軍,司春明,張力鵬,等.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7):127-129.
[9]宋孝言.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26(21):143-144.
[10]駱永鋒,龔勁純,吳俊,等.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 38(2):193-195.
[12]耿慶和.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療效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2):32.
[13]邴君華.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效果對比[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9):22-23.
[14]關威.骨皮質剝脫術聯合鎖定接骨板內固定術治療四肢長骨骨不連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113-115.
[15]曹友全.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9):29-30.
(收稿日期:2018-11-01 本文編輯:閆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