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濤 管柳森
【摘要】目的 對比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治療老年冠心病的療效。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3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療觀察組患者。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35%,相較于對照組的80.95%高,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9.30%,相較于對照組的38.1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可治療老年冠心病,但氯吡格雷的效果與安全性優于阿司匹林。
【關鍵詞】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1
冠心病為心血管疾病之一,通常患者均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比如患者暴飲暴食、缺乏運動等,且多數患者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情況。目前,臨床上用來治療冠心病的藥物與方法諸多,但是老年患者機體對藥物的耐受力較低,用藥時更應考慮安全性。故而本次研究旨在對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的臨床效果作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病情符合參考文獻[1]中的診斷標準,排除具有血液系統疾病和出血傾向的患者,采用單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3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67~81歲,平均(73.10±2.13)歲;觀察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65~83歲,平均(73.23±2.0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患者用阿司匹林治療,每次100 mg、每天1次。觀察組:給患者用氯吡格雷治療,每次75 mg、每天1次。
兩組患者都用他汀類降脂藥物和硝酸酯類擴張血管藥物等,持續給藥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參照參考文獻[2]中的評價標準評估,顯效見患者的發作次數降低程度≥80%,或者患者的病情不再發作;好轉見患者的發作次數降低50%~80%;無效見患者的發作次數未見好轉,或者患者的發作次數持續增加。總有效率=顯效率+好
轉率。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顯效32例、好轉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41例(95.35%),相較于對照組的顯效22例、好轉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34例(80.95%)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2422、P=0.0394<0.00)。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9.30%,相較于對照組的38.1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冠心病患者均存在冠狀動脈閉塞的狀況,繼而導致患者出現心肌缺氧和缺血的情況,患者體內的血小板活化并聚集,病情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甚至使患者失去生命。目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時,均強調抑制患者體內的血小板活化與聚集,不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臟器功能衰退,并不能更好的耐受治療藥物,容易導致患者發生路反應,故而選藥時應注重藥物的安全性。
阿司匹林為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使用后能夠起到顯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且能夠有效減少患者體內血栓的形成;但老年人的機體耐藥性欠佳,需較長時間用藥治療,不過患者會產生較強的藥物依賴性,且大量、長時間用藥會導致患者出現較大的不良反應,從而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造成影響。氯吡格雷是新型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使用后能夠抑制人體內的二磷酸腺苷與血小板受體結合,且具有極佳的選擇性,弱化人體內的活化因子的效果顯著,能夠抑制通過二磷酸腺苷的介導激活,經此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氯吡格雷能夠有效擴張痙攣的血管,從而改善機體的末梢循環,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也顯著。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35%比對照組的80.95%高,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9.30%比對照組的38.10%低。
綜上所述,氯吡格雷治療老年冠心病的效果與安全性比阿司匹林高。
參考文獻
[1] 楊 猛.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治療老年冠心病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06):1061-1062.
[2] 文 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療老年冠心病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A4):16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