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舒倩
摘 要:在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鄉村景觀的建設是鄉村生態建設的根本保障。文章結合當地現狀,從關中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景觀建設的意義、現狀和建設方法出發,分析了關中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景觀建設面臨的困境,有針對性地探析了關中地區城鎮化建設的方法。在城鎮化背景下,我們應加強傳承鄉村景觀的思想觀念,保護鄉村景觀的傳統特色,維護鄉土建筑的多樣性,在現代景觀設計層面力求推陳出新,避免景觀設計中的生搬硬套和盲目追崇,建設有特色的新鄉村景觀,實現民族民間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將社會發展與傳承傳統文化有機結合。
關鍵詞:關中地區;城鎮化;鄉村景觀;建設;思考
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我國推行各種城鎮化改造的政策,對鄉村景觀進行開發和利用,使其原始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于生活環境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景觀規劃與設計中也出現了越來越突出的矛盾與問題。鄉村景觀有著地方文化多樣性的特征,特別是關中地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鄉村景觀不僅是時代的產物,更是歷史事實的見證者。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時代的變遷,鄉村景觀建設規模逐漸浩大起來,建設的速度正空前地飛速運轉,在這樣的環境下,涌現出大量的新農村,出現無秩序的混亂,而且人們對于傳統文化延續缺乏正確而清醒的認識,所以景觀建設的價值研究尤為重要,古老的村落正在加速滅亡,景觀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已經成為我們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關中地區城鎮化景觀建設的現狀
在我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使小城鎮協調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鄉村建設的布局與規模。城鎮化進程中,由于鄉村景觀建設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合理的設計和規劃,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和缺陷,這都值得我們去反思。
(一)鄉村景觀規劃缺乏本土特點
從發展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關中地區的城鎮化沒有統一的模式。城鎮化進程中,很多國家都是根據自己的現狀和國情進行選擇的。我國地廣人多,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景觀規劃設計中,我們應盡可能地考慮到當地的自然條件、歷史底蘊、風土人情等因素。但在研究中發現,在景觀建設中,由于盲目追求、生搬硬套,我們在學習國外的設計案例時,往往不顧本土特色,導致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
(二)景觀規劃中對人工景觀的錯誤認識
城鎮化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鄉村景觀建設更是如此,建設應該突出關中地區鄉土建筑的居民特色,努力從人們的需求出發考慮。很多鄉村景觀規劃中對人工景觀的錯誤認識導致忽視了人工景觀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追求政績而做出表面功夫。
二、關中地區城鎮化景觀建設的方法
相較于城市來說,鄉村與大自然的聯系就顯得更加緊密,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景觀不僅僅具有村莊的愜意和靜謐,還具有了城市的熱鬧與喧囂,鄉村景觀的新特點介于動和靜之間,對景觀建設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展現鄉村特色風貌。
(一)繼承傳統,建設地域性鄉村景觀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精準把握鄉村的文化環境建設定位和精神空間環境的塑造,有利于展現鄉村獨具特色的文化風貌。在建設地域性鄉村景觀中,鄉村的傳統、風俗、悠久的歷史都是設計的基本要素。有些鄉村的歷史古跡,不僅是當地人的精神寄托,也是游客感受豐富文化底蘊的有效途徑。鄉村景觀建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居住空間環境,并使得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得到繼承與發展。在鄉村景觀建設的過程中,一是要將繼承與創新聯系起來,在保護中發展;二是要重視人們的精神訴求。
(二)超越傳統,創建城鎮文化型景觀
在創建城鎮文化型景觀之路,我們要做到超越傳統,創建城鎮文化型景觀。必須要尊重一個區域數百年來的地域文化,在繼承的同時,植入現代元素。
(三)以人為本,建設人性化鄉村景觀
景觀設計在滿足人們日常使用需求的同時,還應該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這主要在于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向往上。鄉村景觀建設中,公共服務設施應滿足購物、健身、游憩、社交、教育、娛樂等功能。例如福建省龍門鎮洋畬村,現存的文化站過于狹小,設施匱乏。
三、關中地區城鎮化景觀建設的經典解析
袁家村坐落在禮泉縣,現在的袁家村,是家喻戶曉的“關中印象體驗地”。袁家村取得的耀眼的成績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它敢于嘗試、創新,提出了“關中印象體驗地”的旅游景點開發路線,結合當地的飲食文化特色,開發具有濃厚本土特色的名、特、新、優的農產品,并注冊專屬的袁家村品牌商標面向廣大旅游者銷售,獲得了強烈的市場反應。作為關中地區城鎮化景觀建設的經典,袁家村的建設發展歷程值得我們探析。
(一)袁家村建設發展歷程綜述
20世紀70年代前,袁家村是當地聞名的貧困縣,當時的袁家村空間建設狀況除了少量住宅、耕地之外,其余全為荒廢用地,鄉村環境惡劣不堪。80年代,此階段是鄉村空間高速增長的一個時期,袁家村進行了大量的空間建設,建筑風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最為明顯的是在農田中間出現了帶有煙囪的大體量工業建筑,成為袁家村的標志性建筑、住宅建筑的外立面風格受到當時流行的水磨石材質與白瓷片貼面的影響。21世紀,隨著以“關中印象體驗地”為核心的追隨文化原鄉的開發建設,不僅增加了直接為旅游服務的小吃街、酒吧街、度假村、關中古鎮以及馬術俱樂部等,還建設了為旅游發展提供的停車場、公交始發站等基礎設施以及與旅游相關的宗祠、寺廟、戲曲社等特色場所。此外,因為村內常住人口增多,還添置了為社區服務的醫療、銀行、郵政等便民設施。
(二)設計現狀
袁家村的整體景觀規劃屬于鄉村景觀詳細規劃,它的規劃設計包含了對康莊老街、休閑農家一條街、酒吧街區、關中古街以及植物配置、道路規劃等景觀規劃設計。袁家村通過功能分區和整個規劃布局形成了五大街、三大園、兩個中心、一村、一場的規劃結構。袁家村的整體規劃設計因地制宜,以資源為導向,利用特色發展多元化項目。袁家村的整體規劃發展是以農業為基礎、村民為主體,圍繞袁家村的產業、村民生活和袁家村風貌進行開發建設的,擁有濃郁鄉村本土氣息和民俗文化等特點,實現以農促旅、以農強旅。袁家村的整體規劃設計不斷創新發展,優化基礎服務設施,提高旅游觀光農業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袁家村城鎮化景觀建設的思考
袁家村景觀建設規劃從生態、休閑、體驗、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袁家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繁榮景象。用景觀規劃和本身所具有的關中文化二者相結合,成功發展鄉村旅游,開辟了新的收入渠道,使得全村經濟快速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1.袁家村古建筑受現代元素沖擊較小
鄉土氣息是鄉村吸引游客的一項重要元素,鄉土性代表了人與萬物之間最為純真的狀態,而鄉村建筑則是能直觀地給游客傳達鄉土氣息的物質元素。袁家村在興建的過程中,對現代鄉村地域特色的空間方向的把握是比較清晰的。就現如今的鄉村旅游空間來說,應該把回歸鄉土、保留純樸特色作為設計初衷,這對于延續鄉土風貌和地域文化是十分有利的。
2.具有特色的開發模式
當下新型的開發模式應該是一種聯動效應,以袁家村為典型的以逐步建設、逐漸更新的開發模式就在相當程度上尊重了地域文化、自然與鄉村景觀等的發展過程。連續漸進的開發模式不僅在建設過程中節約了成本,也對空間格局循序發展起著良好的作用,使鄉村景觀具有比較好的繼承性和創新性。
3.完整連貫的空間結構,豐富的空間內容
從鄉村地域角度講,構成景觀格局的基質需要有完整連貫的景觀空間結構,其由多種板塊構成。袁家村結合其地理環境、生態景觀以及地域文化等形成一定的公共空間,體現著袁家村的空間布局。這種公共空間的形成并不是設計師隨意設計規劃的,而是需要充分考慮其地域文化特征,組成不同的區域,形成豐富的空間內容。
隨著時代的變遷,鄉村景觀建設的層出不窮,新型鄉村景觀建設對人們視覺的不斷沖擊,人們對傳統的景觀建設不再重視,眾所周知,景觀環境記錄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反映了人們全部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傳統的景觀建設更是時代的產物、歷史事實見證者。一個時期的景觀建設代表了過去,又體現了當前,人們在追求信息時代的同時,更應該停下腳步去感受時代精神的意義。此次關于關中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對鄉村景觀建設的反思,一則在于能正確地、客觀地回顧在設計中的可取之處,力求推陳出新,創造有特色的新鄉村景觀。二則希望此次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正視景觀建設中的問題,真正實現了民族民間景觀文化可持續性發展。通過研究,我們應該學習優秀的鄉村景觀設計理念,將景觀設計和鄉村文化很好地交融在一起,堅持走立足自然、因地制宜、傳承文化之路。我們應該傳承鄉村景觀的思想觀念,保護鄉村景觀的傳統特色,維護鄉土建設的多樣性,力求推陳出新,避免景觀設計中的生搬硬套和盲目追崇,建造有特色的新鄉村景觀。
參考文獻:
[1]劉倩.城鄉統籌視角下關中農村城鎮化路徑探究[D].長安大學,2012.
[2]朱海聲.當代城鎮化背景下陜西關中地區鄉村建設與傳統建筑環境支撐研[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
[3]張少偉.快速城鎮化背景下中原地區新型農村村落空間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4]蔣宇.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景觀美學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
[5]張少偉.快速城鎮化背景下中原地區新型農村村落空間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6]曾靜雯,李敏.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景觀建設的思考[J].中國園藝文摘,2014(2).
[7]覃成林.論市場主導型城市化戰略[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8]呂楠,陳若曦.關于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景觀建設的若干思考[J].商業故事,2016(6).
[9]宋京華.新型城鎮化中美麗鄉村規劃設計[J].小城鎮建設,2013(2).
作者單位:
中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