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針灸治療在腦卒中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床號奇數偶數的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實施常規康復治療加中醫針灸,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以及肢體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23%優于對照組71.15%,且肢體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中,給予其常規康復治療聯合中醫針灸治療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醫針灸;腦卒中;康復治療;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7..02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又稱急性腦血管意外[1]。其常見的臨床癥狀為肢體麻木、眩暈、肢體活動不利、頭痛、意識障礙等[2]。此病不但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為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而且嚴重時甚至威脅生命安全[3]。在臨床腦卒中治療的過程中會通過加強患者的康復治療來提升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更加有效的改善治療和預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關研究指出[4],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實施中醫針灸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為觀察在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中醫針灸治療效果,特以本院104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康復治療,發現加用中醫針灸的治療效果更為滿意,希望此次研究可為以后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提供有價值參考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床號奇數偶數的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其中,對照組男25例,女27例,年齡26~63歲,平均年齡(55.78±6.54)歲,病程2~60天,平均病程(21.55±4.16)天,學歷: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學分別為10例、14例、28例;觀察組男24例,女28例,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56.84±6.65)歲,病程1~58天,平均病程(21.48±4.20)天,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學分別為8例、13例、31例。兩組患者
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通過檢查確診為腦卒中;所有患者均為第一次出現腦卒中;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可自主進行溝通并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的并發癥患者;伴有精神疾病患者;意識不清或智力障礙患者;無法進行有效溝通患者;不配合研究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康復治療,其基本方法為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療法,為軟癱期患者進行輕柔且有規律的按摩,手法包括捏、推、揉等,使得患者肢體得到放松。觀察組給予常規康復治療加中醫針灸治療,內容包括:①體針治療。其中急性期患者以醒腦開竅為主的,所選穴位為內關穴,快速捻轉5 min/次;而痙攣期患者則進行曲池、外關穴、環跳、手三里、太溪、支正等穴位的針灸治療,并采取捻轉提插的針灸手法,每天一次且留針30 min。弛緩期患者選取的穴位為曲澤、后溪、伏兔、俠白、三陰交、梁丘、足三里等,手法為捻轉提插,時間為1天/次,留針
30 min。②頭針治療。在偏癱患者的對側頭皮運動和感覺區處施針,捻轉200次/min,一次/天,且留針30 min。
1.3 療效判定標準
①當患者的患側負重能力、神經功能均有顯著改善,且可恢復正常生活則為顯效;當患者患側負重能力、神經功能均有所改善,且基本生活已恢復或需要他人幫助時,則為有效;當患者的患側負重能力、神經功能沒有變化或趨向嚴重時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根據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標準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評分[5]。依據生活能力評分標準對患者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分[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肢體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
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肢體運動能力評分以及生活能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肢體運動能力、生活能力較干預前有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的肢體運動能力、生活能力較干預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肢體運動能力評分和生活能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然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卻顯著增加,且出現明顯遞增的趨勢。腦卒中是現階段老年人中比較高發的疾病,此病不但致殘率高、致死率高,且非常難治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被醫學界廣泛關注。腦卒中主要是因腦部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使得顱內血管出現阻塞、破裂等狀況,繼而對腦中血液循環造成影響,使得患者出現身體機能障礙。若患病,則會影響患者的聽力、肢體、運動、意識等,使得其行動能力逐漸衰退,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現階段,臨床醫學技術發展迅速,且非常成熟,通過臨床救治可有效的搶救回患者的生命,但需要漫長的康復治療工作。臨床常見的康復治療是通過康復鍛煉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得到改善。但有關研究表示,單一的運動康復訓練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醫針灸是我國獨特的治療方式,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醫治療的精髓,通過循證選穴進行施針,運用提插、捻轉等手法,實現調和氣血、扶正祛邪、通筋活絡的功效。通過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針灸不但可改善局部血流供應、緩解肌肉松弛,還可治療多種疑難雜癥,且效果顯著。現階段,中醫治療在臨床中運用非常廣泛,通過長期的應用證明,中醫針灸治療在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效果良好,使得其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獨特效果被廣泛知曉。對腦卒中患者實施中醫針灸康復治療包括頭針治療和體針治療兩種方式,其中頭針治療對于擴張患者頭部血管、緩解其血管痙攣嚴重程度、增強腦血管的血液循環具有促進作用,加快恢復休克神經細胞功能;而體針治療則可促進患者肢體肌肉的張力,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可有效抑制痙攣。腦卒中患者通過實施中醫針灸治療,可有效調整期機體內環境,增加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的關聯性,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中,給予中醫針灸治療的觀察組其治療總有效率、肢體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改善情況顯著優于未實施中醫針灸治療的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醫針灸治療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中效果顯著,可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提升患者肢體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腦卒中是較多見的腦血管疾病,不但威脅生命,而且增加家庭負擔。所以,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中,給予其中醫針灸治療,對于提升其康復效果、改善體肢體運動能力、增加生活能力效果顯著,值得在以后的腦卒中康復治療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陸貴中.探討中醫針灸在腦卒中康復治療的應用效果[J].心理醫生,2017,23(14):124-125.
[2] 劉樹雷.中醫針灸在腦卒中康復治療的應用效果[J].醫學信息,2016,29(27):63-64.
[3] 羅 艷.針灸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光明中醫,2018,33(12):1767-1769.
[4] 楊孝勇.針灸結合康復治療腦卒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2):111-112.
[5] 王玉英.針灸并康復治療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光明中醫,2015,(4):812-813.
[6] 嚴文雋.淺析中醫針灸在腦卒中康復治療的應用[J].特別健康,2017,(19):26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