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祺
【摘 要】聲樂教學在音樂教學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著聲樂教學的發展,對聲樂教學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將啟發式教學引入聲樂教學中。促進啟發式教學的應用,加強聲樂教學的發展進程。本文就啟發式教學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為題展開討論,并解釋其影響程度。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法;聲樂教學;影響;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200-01
聲樂教學是培養人情操的一個有效途徑,能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與創造,也是學生學習聲樂的前提條件,其目的是開發學生的藝術天賦,引導學生及時改善藝術情操。因此,相關教師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啟發學生在聲樂教學中獲得靈感,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出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一、啟發式教學在聲樂教學中的積極影響
聲樂教學不比其他學科的教學,是比較抽象的概念,需要學生自己感知。不同學生,天賦不同,對聲樂的理解程度也有差異,單純的教學無法對所有學生進行講授,造成部分學生的學習滯后,影響整體進度。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正確的方法積極應對,以學生的“學”為核心,組織其自主學習,教師通過一些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式教學,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啟發式教學的積極影響包含很多方面,主要內容如下。[1]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聲樂教學是靠學生的理解學習的,由于學生領悟能力的差異性,復雜的聲樂知識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在教學時要求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事先掌握,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綜合性地對學生作出正確評價,進而通過啟發式教學帶領學生走進聲樂的教學中。學生在接觸聲樂的時候,不是通過說教與理論知識,而是通過類比出來的游戲或事物不斷深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學生只有從內心深處愛上聲樂學習,才能及時全面地對知識進行了解與鞏固。
(二)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與創新能力。聲樂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合理的教育體系下,可以及時挖掘出學生的藝術潛力與藝術細胞。啟發式教學是對學習主體的一種認可,認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2]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摒棄傳統思維模式教學的禁錮,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開展正確講授,幫助學生積極提問,分小組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這一過程的實施,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與創新能力,增強其學習能力。
(三)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啟發式教學一改傳統的說教教學模式,學生從被動接受到自主學習,是一個質的提升。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不能及時準確地理解聲樂的相關知識點,造成知識疏漏,導致學習效率降低。啟發式教學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查漏補缺,形成系統全面的學習,最終增強學生的聲樂學習能力。
二、啟發式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聲樂教學具有很大的抽象性,教師在教學時只能通過感知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無法直觀地給學生進行講解,學生的學習程度也根據其領悟力而有所區分。而且聲樂教學所涵蓋的方向比較多,需要通過不斷鍛煉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在發聲中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教師及時幫助學生更正,做到正確的發聲狀態,取得一定的成績。
(一)在氣息訓練中的應用。氣息訓練是聲音訓練中的必修課,正確的氣息是聲樂發音的重要前提,因為演唱時的音調、音色和響度都需要專業化的訓練。氣息則能很好地控制聲音,從而發出優美的旋律,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自己通過對音準的把握提升學習成績。
(二)在聲音訓練中的應用。傳統的教學是要求學生對某一首歌的上下音節發聲訓練,而且訓練的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得到更多的理解,只是對某一個點掌握得比較熟悉,如果遇到其他問題,由于沒有接觸過,導致學習出現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加強啟發式引導,讓學生處理更多的突發情況。
(三)在咬文吐字訓練中的應用。咬文吐字是唱歌的必要階段,由于發音的不準確會直接導致音效的差異,比如同一首歌,粵語與普通話唱出來的節奏與旋律就完全不同。教師應加強咬文嚼字的訓練,保證學生對每一個音準都能很好地把握。
(四)在情感起伏訓練中的應用。音樂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好的演唱者能控制演唱的情感,把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完全表達出來,因此教學中增加情感起伏的訓練格外重要。
三、結語
啟發式教學是新時代聲樂教學提倡的前沿教學方法,能有效改善教學進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的“學”作為教學的重點,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潛力和創新思維。在教學中通過發聲、發音、吐字、情感的訓練,讓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得到針對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敏.發式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甘肅高師學報,2017,22(12):89-91.
[2]梅世泉.啟發式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藝術科技,2018,31(0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