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黃毅
【摘 要】在“2009年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開幕式上,瓷樂器的演奏使海內外來賓眼前一亮,此后,新聞報道也引起了一定轟動,音樂界和文化界都盛贊這一奇妙音樂形式。瓷樂器被公認為似乎景德鎮千年文化的升華。地方本土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應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也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關鍵詞】景德鎮;瓷樂;發展;傳承
中圖分類號:J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097-01
一、瓷樂的發展
合奏曲目:《江西民歌齊奏》《茉莉花》《夜來香》《喜洋洋》《春江花月夜》《花好月圓》《采茶舞曲》《步步高》《京調》《阿里山姑娘》《金蛇狂舞》《四季歌》《青花瓷》。
獨奏曲目:瓷甌獨奏《土耳其進行曲》;二胡獨奏:《蘇南小調》《賽馬》。
重奏曲目:瓷樂五重奏《梁祝》選段、羅馬尼亞樂曲《這是我的摩爾多瓦》。由以上曲目不難發現,瓷樂器主要以地方民歌為主。用瓷樂演奏起來,語言不僅更加生動、形象,而且更加深入人心的反映地方風格。基于這些民間歌曲的演奏,可以加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使其對作品有更深入的體驗。
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瓷樂演奏,并給與了高度評價。與此同時,瓷樂團也在新加坡、瑞典、俄羅斯等國家演出,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強烈反響。而在景德鎮市陶瓷音樂藝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主要體現在:景德鎮研發的陶瓷樂器既具有民族性,又內含陶瓷音質清澈透明之特色;既繼承了華夏古老的陶瓷音樂藝術形式,又弘揚了陶瓷主旋律的內容。
二、瓷樂的傳承
(一)本土音樂文化的創新
隨著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地方性音樂文化的發展也要與時俱進,使更多更好的音樂文化在本土傳播開來。一方面是曲目的創新。這幾年瓷樂藝人收集了更多的優秀經典民歌。通過學習民歌我們可以了解中國人在不同歷史條件、不同社會背景下的意識形態,我們也可以從不同國家的民歌中認識和了解整個世界。地方民歌來源自于民間,這些經典民歌的創作運用了寫實與寫意相結合,傳統民間旋律與時代主題想結合,使瓷樂演奏的曲目更為擴大化,讓人民充分認識與了解江西本土音樂。
另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扶植和宣傳。國家和政府大力支持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2001年政府以瓷樂為景觀打造了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里,特別設置了水榭舞臺供瓷樂團演奏。2004年景德鎮國際陶瓷節開幕式,瓷樂作為景德鎮的本土特色,首次展演在全世界人們的眼前,使瓷樂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
(二)本土音樂的教育與傳承
為了不讓本土音樂文化流失,景德鎮市第十一中學自2001年開始的傳統招生項目——幼師專業中,組建了 “瓷樂班”。 景德鎮市第十一中學屬于職業高中,學校每個學期在幼師專業中,選出20個女生來進行瓷樂的學習與訓練,并由瓷樂的創始人蕭繼根和專業的瓷樂演奏藝人口傳心授。這種地方性樂器的學習給學生帶來了最直接的體驗,用實踐來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音樂作品中的表現性,既有利于開發學生享受音樂的天性、接受音樂的本能,也可以通過具有代表性地方樂器的學習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
同時,在教材選擇方面,景德鎮第十一中學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開設“瓷樂班”給學生實踐的平臺。在理論方面也開設了“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民歌欣賞”等必修課,使這些職高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并且可以運用到實踐中。音樂感表現在人體對樂曲節奏的韻律、韻味、感情、起伏等節奏美的一種直覺。聆聽與賞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歌,在地域和區域性教學中采用和宣傳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個被稱為“瓷都”的千年古鎮,沒有比瓷器更加深入人們心中,沒有什么比瓷樂更加合適貼近老百姓的生活。這些選拔出來的瓷樂演奏者,經過三年專業的學習與訓練,畢業之后大多數進入文化局的瓷樂團,這成為了瓷樂傳承的重要途徑。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為陶瓷音樂文化進入校園探索了一條成功之路,同時也為瓷都的民間音樂在校園課堂的開展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三)充分利用本土音樂文化資源
江西地方優秀本土音樂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如贛南采茶戲、江西弋陽腔曲牌、贛劇昆腔曲牌、萍鄉春鑼、江西紅色民歌文化等。2001年,謝嘉辛老師撰寫了《尋找家鄉的歌》一文,指出了一個讓人溫馨的命題和方向:唱一首來自自己家鄉的歌,以期加強學校對本土音樂的教育,同時也讓學生吸收民族藝術精華,從而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本土民族民間藝術。這些本土音樂是中小學音樂教育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傳承本土音樂首先應該從娃娃開始。充分利用學校周圍的音樂文化,把這些音樂文化引入到音樂教育中來,這樣既可以豐富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彌補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本土音樂的課程內容匱乏的現象。在高校,可以組織和帶領學生深入到本地域范圍內進行調研和調查,多了解本土音樂文化,了解紅歌地區的文化背景,充分挖掘和收集本土音樂的第一手材料。
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年輕一代音樂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注重培養本土音樂表演人才,還應重視培養音樂傳承研究型高層人才,包括教育人才、研究人才,使本土音樂文化有更強的創新能力,促進其創新發展,代代傳承,永不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