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靖
【摘要】自閉癥作為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表現為狹窄的興趣與重復刻板的行為、語言運動發展遲緩或異常、社會交往交流出現障礙。運動康復一方面可以為自閉癥學生創造互動交流的空間,另一方面真實的交往情境可以增進自閉癥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自閉癥學生參與互動的意愿和能力。在對自閉癥學生進行運動康復的同時,必須兼顧心理干預,兩者有效的結合,才能有力地促進他們的綜合康復。
【關鍵詞】自閉癥 運動康復 心理干預
許多自閉癥學生患者在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上存在顯著的困難,運動障礙的表現各有不同,各種形式的障礙可能并存或者單獨存在。有些學生受粗大動作技能影響,平衡存在問題。如走、跑、跳、開始、停止、重復一個動作,等等。自閉癥學生的情緒比較特殊,容易出現恐懼、害怕等諸多負向情緒。研究表明高功能孤獨癥個體面對預感不良的刺激情境往往無策略、不躲避,尖叫、擊打重復動作和語言增多,前庭敏感、刺激過多會導致重力不安全感——害怕、不敢大移動、大幅度地動,如不敢蕩秋千。他們的肌張力異常導致身體極易疲倦、做連續變化和用力伸直的動作困難,由此引發挫敗感(畏縮情緒),語言障礙嚴重。因此,在對自閉癥學生進行運動康復的同時,必須兼顧心理干預,兩者有效的結合,才能有力地促進他們的康復。
一、融合為主。集體課教學注重康統訓練和游戲療愈
在特殊教育學校,自閉癥學生是融合在其他智障學生中上體育課的。因為他們的障礙類型不同,導致他們很難融入集體接受統一的訓練內容,還極有可能出現離開隊伍、情緒失控等現象。在進行集體教學時,筆者精心設計適合他們的感統訓練內容,并且時刻關注他們,設定個別化的訓練目標,與他們保持“零距離”,時刻掌握他們的行動,或者設定“互助伙伴”,讓他們在可控的范圍內有效地活動。主要從以下方面設計康復活動內容:
(一)分層次設定運動康復的目標
運動康復要滿足自閉癥學生多種發展的需要,應針對傳統體育教學中只注重動作技能發展和單純動作訓練的弊端,進行體育活動游戲化的探索與實踐,并通過游戲發展智障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其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等良好品質。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智力差異,應制訂不同層次的發展水平目標。
低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智力較差,可利用體育器械和玩具發展他們的基本動作。中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智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應以發展他們的運動技能為主要目標。高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智力有了較大的發展,對各項動作能夠建立較好的條件反射,可以進行較復雜的動作練習。
除了年齡特點,自閉癥學生還要考慮他們的個體情況,需要長時間學習一些行為,并且連續重復這些行為。他們通常響應延遲,完成一些動作時伴有僵硬、延遲、笨拙等狀況。通常可以做相同的練習或者活動,通過重復練習和模仿,來強化和輔助動作的完成。如果學生有行為障礙、動作快、情緒沖動,或者動作緩慢、控制行為的能力差,就要根據他們的障礙類型設計相關的感統訓練內容。
(二)分類別設計運動康復游戲
活動開始時先要求學生做動物操、身體音階歌或進行基本的身體動作練習,使學生獲得最初的溝通機會,然后再進行體育游戲。
運動游戲以團體性活動為主,活動中既涉及有氧的體能訓練,也涉及無氧的體育游戲活動。
根據是否使用器械,設置為不借助運動器械的身體游戲(開火車、老鷹抓小雞、追逐等)、借助簡單器械的游戲(丟沙包、拍足球、呼啦圈等)和大型場地器械的游戲(跳彈床、玩滑梯等)。根據游戲過程中參與人數的多少,設置為單獨的體育游戲(滾鐵環、踢毽子等)、合作的體育游戲(兩人三足、同舟共濟等)、集體的體育游戲(球類游戲、捉迷藏等)和綜合的體育游戲(跳繩、拋球等)。根據游戲項目(跑、跳、球類等)、游戲中的運動量(長時間小運動量、短時間大運動量、不限時間的自由活動等)和游戲的組織形式(單人、兩人、團體等),探討游戲活動對溝通社交方面的影響。
二、定向為輔。個別化康復有效干預情緒補償缺陷
自閉癥學生因其障礙類型的特殊性,除了集體課,還需要進行個別化康復。在綜合評估的基礎上,每周至少要進行6~8節一對一個別化的運動康復訓練。下面,以筆者服務的一個個案,分享一下自閉癥學生運動康復和情緒干預的有機結合策略。
教育康復對象基本情況:張××,結節性硬化癥,二年級。小癲癇發作較頻,五歲時才能自己獨立行走。由于服用抑制小癲癇發作的藥物,造成了肌無力的副作用。該生心理不安全感嚴重,極度缺乏自信,與人的交流極少,不配合。異常姿態是站立時左肩明顯高于右肩,行走時身體前傾。
(一)進行康復前評估
該生側平舉、前平舉3~5秒不穩定,肩上舉1~2秒極不穩定,雙上臂抬不起來基本成水平狀。整體的肌張力偏低、肌無力。左臂、左手先天細小,雙肘反張。心理不安全感與緊張情緒影響身體的核心穩定。
(二)根據前測設定康復目標
康復目標設定為:降低心理不安全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和康復興趣;提升胸肌、肩肌、臂肌肌力,改善高低肩的狀況;通過針對性的動作康復訓練,改善肌無力和肌張力的狀況;肩上舉時雙上臂上舉時夾角少于160度。
(三)分階段設計訓練內容
提升上肢屈伸性,訓練胸大肌和上肢肌群,增強肌力。每個階段有小結反思,每節課有前后測,每個訓練項目完成情況有記錄。通過完成的時間、個數記錄學生的進步和變化。
在訓練過程中,該學生經常出現因為辛苦而放棄,不聽指揮,情緒失控的狀態,以及興趣狹窄刻板,注意力分散、有攻擊及自傷行為,狹隘的、重復的、刻板的行為模式。根據該學生喜歡聽音樂、看兒歌視頻、對色彩敏感等特點,筆者在進行運動康復的同時,適時地通過語言、手勢鼓勵,強化物鞏固,音樂療愈等方式,有效利用多感官訓練手段對其進行心理干預。通過康復訓練,他溝通的意愿、次數以及技能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身體素質和運動協調性也提高了,情緒也穩定很多。
三、運動康復及情緒干預的影響因素
(一)人員因素
自閉癥兒童對陌生的環境和對象較為冷漠,常表現出不配合、拒絕甚至排斥的情緒。因此,為保障學生的安全并使其盡快地融入活動中,在實施運動康復之前,需要與教師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在取得一致意見后再進行干預。過程中為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大多數體育游戲活動會在學生熟悉的活動訓練室進行,游戲的伙伴主要是學生熟悉的同學或玩伴(高功能自閉癥兒童),運動康復教師參與游戲是最好的辦法,能細致地觀察到每個自閉癥學生的表情,情緒變化,呼吸狀況,更能親身體驗游戲的活動量,從而把握活動頻率,及時靈活地調節、控制活動強度,讓學生生理和心理負荷結合起來。
(二)強度因素
體育游戲活動不同于其他的干預方法,自閉癥學生的問題行為在干預過程中常表現出反復性。為此,大多數個案研究的持續時間較長,一般為三到六個月。體育游戲一般在體育課上集體進行,每次干預的時間約為一節課的時間,一周五次。個別化對學生進行集中干預,干預活動會持續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一周進行三到六次。教師要盡量做到減少學生等待,讓他們一直處于快與慢的節奏中,運用同時練習法、魚貫練習法或多組并進的方法,增加練習次數和活動密度,以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勇于競爭的良好心理品質。
體育康復師要有效地控制好時間、場地、人員等客觀因素,這樣才能有效地保障運動康復的效果。
適合自閉癥學生身心特點的身體動作練習和團體游戲可以增加自閉癥學生與人主動溝通的次數,自閉癥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肢體表達也明顯增加。運動康復讓他們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供溝通的平臺,增加互動和分享,獲得自我控制能力和改善認知。他們的情緒也在運動的同時得到干預、撫慰,逐漸形成正常化表達。目前,相關的研究和實踐積累還不算多,作為一名基層特教學校的體育教師和康復師,筆者也將盡己所能,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究,讓運動康復幫助自閉癥學生綻放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