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琴
【摘要】鄉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鄉村學生的生活環境對他們的習作來說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因此,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進行體驗式習作,讓學生對鄉村生活賦予更多的關注、更深的體驗,以鄉村學校、家庭、社會為體驗場景,從體驗素材提煉寫作主題、體驗情感奠定寫作基調、體驗認知錘打寫作內涵、體驗過程遷移寫作方式四個方面入手,洋溢鄉村氣息,彰顯體驗主題,寫出鮮活靈動的作文。
【關鍵詞】習作教學 鄉村學生 體驗式 場景來源 教學策略
寫作不僅是語文技能之一,而且也是與人交往的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師要從小學低年級開始重視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們的習作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文從句順,生動形象,靈動活潑。回到寫作的起點來看,其初衷就是“有話想說”,這種表達的訴求和欲望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可以嘗試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去學習寫作。
一、鄉村學生體驗生活的場景
1.以學校學習為場景
學校是學生除了家以外待的時間最長的場所,學習是學生當前的主要任務。因此,體驗式習作教學的第一個場景來源,教師可以鎖定在學校與學習上。如學生在學校的一天當中,有沒有發生什么有趣、難過、開心、興奮、沮喪的事情?與同學教師相處有沒有什么問題?對于學校的環境(花草樹木的綠化情況,公共環境的衛生情況等),有沒有什么想法?學習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或者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著重體驗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與課程主題,在課堂上專門創設的各種主題情境,因為這些情境有一部分可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得比較遠(如鄉村學生對于城市生活可能比較陌生,對于城市的體驗會比較匱乏等,這些都可以在主題情境中去體驗)。此外,除了日常學習外的學校活動(如學校運動會、歡度兒童節、慶祝教師節等),也應當是學生在這個場景中可以去體驗的。
2.以家庭生活為場景
家庭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一個場所,家庭生活更是對學生的性格品行、待人接物等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因此,體驗式習作教學法的第二個場景來源,教師可以選擇家庭生活。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體驗:(1)圍繞著特定的家庭成員。如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或其他非直系關系成員等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或相處的時光等。(2)圍繞著特定的家庭活動。如農忙時節里,部分鄉村學生會幫助家庭成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農活。又如村里的特定慶典,鄉村的部分特定節日,以及以家庭為單位的走親訪友等。(3)其他家庭活動。家庭生活是學生的“原生成長環境”,也是學生最熟悉、最容易產生想法的體驗場景。
3.以社會自然為場景
除了學校與家庭這兩個主陣地以外,體驗式習作教學的第三個場景來源還可以是社會與自然。社會場景:學生們會認識接觸除了教師、同學、家長、親戚以外的其他社會群體(如鄰居、其他學校的小朋友等)。自然場景:鄉村學生天然地就能夠與大自然接觸,田野鄉間,從花花草草到各種動物,都可以是他們的玩伴,這是城市學生所沒有的。因此,教師要啟發學生們重視在大自然中體驗,在親近大自然中喚醒自己的寫作初心。
二、基于體驗式的鄉村學生習作教學策略
1.由體驗素材提煉寫作主題
在寫作中,學生第一個會碰到的問題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解決學生們“素材荒”的問題是開啟學生們全新寫作之旅的一把鑰匙,而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中去體驗時,其實是能夠積累沉淀不少素材的。因此,教師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鼓勵學生們由自己所積累的體驗素材中去提煉寫作的主題。例如,在以家庭生活為場景的體驗中,學生們可能與爸爸媽媽一起經歷了農忙時節的忙碌,一起參與了某次村里、鄉里、鎮里的慶典活動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將這一件事情以記敘文的方式寫出來,或者以說明文的方式寫出來。如某一個慶典,學生們既可以從自己參與這件事情的各個環節以敘事的方式來寫作,又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地從準備到結束來介紹這一活動。當學生們從素材出發提煉寫作主題時,就會發現可寫之事非常多。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漸漸地培養起自己觀察生活、積累素材、隨時記錄的寫作習慣,從而為提高寫作能力奠定基礎。
2.由體驗情感奠定寫作基調
寫作本質上應當是一種“有感而發”。因此,我們常常強調學生們的文章應當“有溫度”,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烈,探索欲望旺盛的年紀,不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可能讓教師有“腦洞大開”的驚喜,這些真摯熱烈的情感也應當在寫作中抒發表現出來。而體驗式習作教學強調學生要沉浸在所體驗的場景當中,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在體驗中產生的這些情感來作為自己的寫作基調。以學校學習場景為例,當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與教師同學們的相處中,總會在某一件事情、某一個片刻、某一段時間產生一定的情緒感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將這種情緒放大擴大(如通過寫作手法中的“夸張”來實現情緒的強烈化),突出文章的情感基調,使其具有感染力。這種基于體驗式習作教學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張力,會比學生基于寫作目的而寫出來的情緒更加真實和打動讀者。
3.由體驗認知錘打寫作內涵
在寫作中,我們強調一篇文章應當有中心和主旨,這也是小學生現階段寫作中比較薄弱的地方,有的學生可能是想到什么寫什么,整篇文章并沒有一個情緒的支點。例如,寫自己的爸爸媽媽,可能就是從外貌上,從性格上,或者從某一件事情上去寫,而不是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個特征(如突出某一種性格、某一種行為、某一項愛好等)來寫,兩者在文章的深度和高度上就完全不一樣,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篇文章有多大的內涵。因此,在體驗式習作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由自己的體驗認知去錘打出寫作的內涵。如有的學生寫農忙時節自己的父母很辛苦勤勞,用汗水換得收獲,自己內心很欽佩父母的付出,那么這種情緒又可以再深化到對“勞動最光榮”“偉大的勞動人民”“勞動贏得新生活”等的認知上。尤其是對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其實是完全有能力可以逐漸地將自己的寫作提到這一高度上來,而關鍵的轉化點就在于對在體驗中得出的一些認識和結論,通過更好的美化、修飾、加工來賦予其更深的內涵。
4-由體驗過程遷移寫作方式
最后要提到的一點是教師在運用體驗式習作教學去開展寫作教學時,還可以啟發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將一些方式方法遷移到寫作中來。例如,有的學生在學校組織的讀書活動上覺得偶然讀到的某一類書籍很有趣,在活動結束后就會忍不住地想要再多讀這些有意思的書,或者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好朋友們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這實際上是對所讀內容的橫向豐富過程。同理,將其遷移到寫作中來,如學生要在一篇文章中表達某一觀點或者刻畫某一個人物時,也應當圍繞觀點多舉出更多的例子,或者圍繞人物多記敘更多的事情,讓觀點更加讓人信服,讓人物得以更加飽滿,這兩種思路其實是一致的。又如有的學生在體驗大自然這一場景時,在田園中暢快地玩樂時,還會童真童趣地和小動物們說說話,和植物們說說話等,這其實就是將小動物和植物們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在寫作中,我們稱之為“擬人化”,同樣地,將其遷移到寫作中來,就可以在文章中多用擬人、比喻等來修飾。而當學生們在體驗中能夠掌握多種不同的寫作方式時,對學生的寫作豐富度、細膩度、創意性、新奇性來講就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結語
體驗式習作教學最大的亮點在于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尊重自己的想法,聆聽自己的感受,釋放自己的情緒,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展現自己的獨特創造性,以積極探索與投入其中的精神狀態去聚焦到寫作全過程,讓自己成為寫作的主人,讓寫作成為自己隨時盡興地、輕松愉快地、無拘無束地表達的窗口,從而書寫出屬于自己的、有溫度的、有思想的文字,以逐漸將學生培養成會寫、能寫、善寫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