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我國要發展成為強國,不能僅依靠科學和工業的發展,還應該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內容,農村經濟一直是關注的重點,而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和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問題也逐漸受到多方面的關注。文章基于現代社會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現狀,提出相應的策略和建議,希望能夠對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集體“三資”;農村經濟; 策略和建議
一、前言
我國從古代開始就素有農業大國的稱號,雖然我國的工業一直高速發展,成為我國的第一生產業,但是,我國農業在幅員遼闊的土地還是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所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是我國正在進行的舉措,給我國農村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二、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必要性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主要指的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措施對農村資金、農村資產和農村資源進行監督和管理,以達到提高農民生活富裕度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那么,實行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有何意義呢?首先,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能夠監督農村干部是否存在中飽私囊行為,保護了農村“三資”。其次,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能夠更加合理分配農村的資金、資產、資源,帶領農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再者,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能夠健全農村的管理制度,使得農村管理更加規范。
三、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網絡服務平臺建設尚未完善,無法充分發揮平臺的服務和指導作用
利用發達的網絡技術建設并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網絡服務平臺,可以更好的公開透明化三資的走向和使用。但是,現在“三資”監管的網絡服務平臺建設尚未完善,使得許多農村集體“三資”的使用不能做到公開透明化,造成某些干部鉆空子,從中謀取私利。比如,棗陽市七方鎮于王崗村的村干部違反規定,用糧食補貼資金四十萬元中的二十多萬元用于該村辦公公費,雖說是辦公公費,但卻用于該村村干部在外吃喝、購買奢侈品等。因此,要建立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網絡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其平臺的服務指導作用,做到信息的公開和透明。
(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模式尚未健全,距離落實到日常運營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很多農村不僅村民不知道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很多農村干部對此也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領悟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要義所在,所以,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模式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將這項舉措落實到農村日常的運營中。其次,對于農村集體“三資”的用途是否合乎規范和是否合乎程序性,在管理中沒有嚴明相關人員的責任,造成農村集體“三資”的無形流失。因此,要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模式,將其落實到農村集體財產的使用上,帶給農民更好的生活。
(三)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制度尚未健全,不能達到規范使用“三資”
因為農村的三資是由農村干部監管,沒有一個健全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制度。因此,要建立一個健全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制度,規范的使用“三資”,避免有人中飽私囊,導致人民集體財產的流失。
四、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一)引入先進技術,加強網絡化監管
現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應當引進先進技術,將其運用到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服務平臺上,加強“三資”管理。首先,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平臺應該包括農村的需求信息、成交信息、土地流轉、招標公告、中標公告、資產清查監督、小型工程以及掛牌交易等等。這些信息的公開透明化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交易的動態,更好地了解農村三資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有人從中謀取私利。比如,中山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和交易管理平臺結合了網絡技術,推動農村可持續發展。其次,利用網絡服務平臺實施農村集體“三資”的抽查監管,通過網絡抽查以及時發現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解決對策進行處理。
(二)健全管理模式,夯實日常運營
1. 采用委托代理模式進行三資管理,達到三資合理分配的目的
不僅是許多村民不知道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政策,就連大多數的農村干部也是一知半解,更何況是要將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政策落實到農村的日常運營中。因此,可以在有關部門采取委托代理模式進行三資管理。在對委托代理模式進行應用時,有關部門必須對農村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完善委托代理服務各項標準,加強各種服務體系之間的聯系,包括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中心等服務主體。比如,在農村財產中采用委托代理模式,由一位專業人員核實相關工作和干部的花銷,需要發票佐證,層層監督,避免農村干部任意報銷開銷,造成三資流失。
2. 采用多級規范模式對農村集體“三資”進行監管,保證“三資”的合理使用
三資管理多級規范模式就是要注意農村日常的生產運營活動中三資使用是否規范、是否合乎程序,以達到保護農村集體“三資”安全的目的。在三資管理多級規范模式層層審批下,嚴格監管三資,可以減少此貪污事件的發生,從而達到保護三資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的使用
1. 應該建立健全民主監督機制,實時監督農村集體“三資”
首先,應該在村中召開大會,民主投票選擇人民信得過的人組成理財小組,實時審核村中的資金、資產、資源是否存在不合乎規定和程序的行為,一旦發現,立即報告上級領導,及時找到問題的源頭,及時處理問題,對于實行相關不合規行為的人員給予其應得的處罰。其次,對于村中重要的事項,比如村中土地的買賣問題應當由村民討論之后投票決定,不能任由農村干部決定一切。再者,應當在村中設立一個監督意見箱,村干部應當多多鼓勵農民提出意見和建議。對于農民們的意見和建議有錯改之,無則勉之,不能只是將監督意見箱流于表面,當個擺設。
2. 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相關制度,做到公平公開
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承包、租賃等相關交易行為,應該經過專業機構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評估并且制定合理的市場價格,確保過程中的公正公平,公開招標投標等。除了要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網絡服務平臺上實時發布消息,還要保證在招標過程中做到公開、透明化。其次,關乎到集體財產的項目一定要注意合同中的各個條款,請教專業人員,避免掉到不法人員的陷阱中,導致集體財產的流失。
3. 要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的管理機制,組建新時代趨向信息化的優秀團隊
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機制,人才是重中之重。現在的農村應該更多的引進青年大學生擔任農村干部,以青年大學生先進的思想、先進的知識體系結合老干部多年的經驗,充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團隊。青年干部較于老干部更加熟知當代科技和網絡的發展,對于建設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網絡服務平臺有更好的方法和更為熟練的技術支持;而老干部多年的管理經驗可以更好的幫助青年干部成長起來。青年干部與老干部兩者相互配合、相互幫助使得農村集體“三資”的管理機制趨向電子化和信息化。
五、結論
我國不僅僅是注重工業的發展,也要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得工業與農業兩大馬車更好的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本文基于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必要性,探討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沒有很好的利用網絡技術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網絡服務平臺、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等,并針對此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夠為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鄭曉娟.財務轉型下的業財融合模式與財務價值創造[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3).
[2]張春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6(08).
[3]張明義.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推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J].財經界(學術版),2014(14).
(作者單位:唐山市豐南區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