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馥瑜
摘要:匯率是調節國家貿易收支的重要杠桿,匯率波動會對進出口貿易造成顯著的影響。文章分析了人民幣匯率波動對進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期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波動;進出口貿易
人民幣匯率在我國對外貿易關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反映了我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匯率的變化就是國際購買力的變化,人民幣匯率波動會改變國內外產品、服務的相對價格,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和物價總體水平呈現負相關,進而給國際經貿合作帶來一定沖擊,匯率已然成為國際貿易的基礎,匯率的微小上升或下降都會牽動一國的資本流動、物價水平,進而給一國的進出口貿易帶來直接影響。因此,積極研究人民幣匯率波動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人民幣匯率波動對進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
1. 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
首先,人民幣升值會吸引國際投機資本流入,因其趨利性強、流動極快,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會有大量熱幣短期內涌入國內,造成資產價格虛高,產生資產泡沫,虛擬經濟惡性膨脹,而實體經濟的發展受到抑制。與此同時,大量的熱幣流入導致外匯比例增加,外匯供過于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不利于央行對貿易實施宏觀調控,進而大大增加了對外貿易的金融風險。
其次,人民幣升值會削弱我國外貿企業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外貿企業海外市場的發展。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各不相同,這種差異在對外貿易發展中被進一步放大,進而造成區域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對于勞動、資源密集型出口地區來說,人民幣升值會帶來成本上漲、利潤空間減小等一系列負面影響,促使國內外貿企業就業壓力增大,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不利于該地區的產業發展及經濟增長;而對于技術密集型出口地區來說,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小,從而導致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的對外貿易發展呈兩極分化之勢,不僅破壞了對外貿易產業結構的健康發展,也造成了地區貧富差距的加大。
再次,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大量國內資本向國外轉移,使外貿企業的資本存量出現緊缺。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歐洲各國為了擺脫債務泥潭,極力推動資產價格下調,導致人民幣匯率持續飆升,這樣一來,就給國外投資者造成了成本增加的潛在風險,進而造成大量外資撤離。同時,受人民幣升值所累,國內投資的利潤空間不被看好,大量企業家通過資產拆分的方式轉移貨幣,導致外貿企業的資本存量大幅下降,難以繼續維持高速發展勢頭。這一方面會造成外匯儲備的枯竭,另一方面則會使國內資金緊張、貨幣緊縮,對我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容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
2. 人民幣貶值對進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
一是制約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但是離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國出口的產品以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為主,一方面大型機械、航空設備、精密儀器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需要從國外進口。如果人民幣貶值,會造成國內進口成本上漲,這樣一來,企業就會減少對高精尖產品和技術的引進,不但對進口貿易造成一定沖擊,也會影響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另一方面我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石油、鐵礦石、木材、大豆、糧食等生產、生活消費品這些都是以美元結算的,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那么這些消費品的價格就會升高,產生通貨膨脹。
二是加大國外投資成本。人民幣貶值意味著人民幣在海外的購買力下降,進而造成海外投資成本增加,利潤空間減小。人民幣貶值不可避免地引發匯率風險,這是所有跨國投資企業都格外關注的問題。人民幣貶值,企業必須付出更多的資金成本在投資國置換資產,這無疑給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造成了更大的負擔,使企業不得不持更加謹慎的投資態度,部分企業會因為資金壓力太大而暫時撤離國際投資舞臺,從而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海外布局。
三是加劇國際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使得出口對象國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中國產品,從而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國出口份額,加大我國對外貿易順差,這就很容易引發我國與其它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穩定發展環境。
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的應對策略
1. 改革匯率管理體系
現階段,我國匯率體制改革短時間內還無法實現完全市場化的浮動匯率制度。應在參考一籃子匯率制度下,采取有序、可控、有管理的浮動。改善外匯市場軟硬件條件,盡早建立和形成外匯市場信用體系,以緩解人民幣匯率波動造成的市場壓力,防范經濟泡沫生成,特別是防范國際投機資本大量流入,增強對進出口貿易的金融風險防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貨幣匯率管理體制的改革必須走漸進式的道路,要結合現階段國內的經濟運行狀態、社會穩定程度、金融市場行情等,兼顧對外貿易企業的匯率風險承受能力,適當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
2. 推進產業結構升級
從人民幣升值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會使服裝、紡織等低端出口貿易遭受一定損失,而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的產品需求彈性不大,對匯率波動不太敏感,這充分體現了科技因素在外貿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此,可先從一些替代性較高的落后低端產業入手,利用并購重組等方式,提升產業技術水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此提高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提高對匯率風險的抵御能力。從人民幣貶值的角度來看,為了緩解人民幣貶值造成的進口成本壓力,政府應給出口企業提供必要的技術幫扶,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幫助出口企業尤其是技術創新型出口企業平穩健康發展。與此同時,企業自身也應增加技術研發投入,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在降低對國外原材料、設備依賴程度的同時,生產更多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出口產品,以達到降本增效目的。
3. 實施多元貿易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但主要進出口國家都集中在北美、亞洲及歐洲地區,而與其它地區之間的貿易占比偏小。以2017年為例,與我國雙邊貿易總額排名前幾的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德國等,過于集中的對外貿易格局導致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對這些國家的依賴性比較強,加之我國出口產品大多是一些需求彈性較大的產品,導致我國對外貿易對人民幣匯率風險的抵御能力較差,并且很容易受綠色貿易壁壘、反傾銷等策略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中美貿易摩擦進入白熱化階段,這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造成了嚴重掣肘。對此,我國必須大力推動多元貿易戰略實施,主動從南美、中東、非洲等新興貿易市場尋求貿易伙伴,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對外貿易體系,從而擺脫對單一國家地區的貿易依賴,分散對外貿易風險,增強貿易摩擦應對能力。
4. 國內市場的有效供需平衡
人民幣匯率波動不可避免地給進出口企業發展帶來了一定壓力,比如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企業銷量下滑,人民幣貶值影響企業引進國外的高新技術和設備,從而給我國進出口貿易造成一系列的影響。為了降低人民幣匯率波動造成的影響,就必須擺脫對國外市場的過度依賴,想方設法自給自足,同時大力實施技術型、創新型發展戰略,摒棄當前基于廉價勞動力和高資源消耗的粗放發展模式,努力走內涵型發展道路,優化經濟發展模式,交叉經濟結構。實現資源配置的合理化,有效防范匯率波動給對外貿易造成的沖擊。相信這對于應對匯率波動引發的對外貿易風險具有一定幫助。
5. 使用金融衍生工具
匯率波動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1)遠期外匯交易。(2)掉期外匯交易。(3)外匯期權期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人民幣匯率波動對進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為切入點,從改革匯率管理體系、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實施多元貿易戰略、國內市場的有效供需平衡、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就如何應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給進出口貿易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行了詳細論述,多角度入手,旨在提高我國貨幣匯率管理水平,促進對外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權.人民幣匯率波動與江蘇對外貿易的關系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8(13).
[2]何歡,鄭丹丹.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J].時代金融,2016(03).
[3]曾瑩美.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傳導效應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17(28).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