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娟
摘要:我國的中小企業往往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導致企業發展空間和存續期都受到了制約。我們應該意識到中小企業的內控管理問題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去應對,為中小企業的成長提供必要的保障。文章從建立中小企業內控制度的現實意義出發,分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控管理;建立與完善
一、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根據2017~2022年中國企業經營項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我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然而,如此重要的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卻僅為2.5年。強烈的數據對比之后帶給我們的是深刻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小企業的過早夭折?是什么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這其中的因素不僅有外部激烈的競爭因素還有中小企業內部管理薄弱導致的抗風險能力低下。
我國的中小企業源于早期的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資金規模小,起點低,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沒有雄厚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因此無力承擔過高的人力成本,企業經營者常常親力親為。在中小企業中投資者和經營者往往同為一人,企業所有者急于在市場博殺中求得生存。他們為了降低管理成本,通常選擇關系密切的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等和自己并肩工作,希望通過感情的維系來實現企業內部管理和內部控制。
受限于企業規模小,經營效益總額不大,為了降低人力成本,中小企業一人多崗的現象甚至于不兼容崗位同為一人的情況比比皆是。同時用于內部控制管理的制度、規定少之又少,且不能形成制度閉環,不能有效發揮內部管理制度的作用。
二、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意義
(一)明確權責
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將權、責明確,便于有“法”可依,避免濫用職權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以及出現過錯無明確責任人承擔,相互推諉、扯皮。
(二)避免關鍵崗位風險
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不兼容崗位同為一人的現象,從而避免關鍵崗位的失控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三)內部審計制度建立的基礎
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可設置內部審計制度,從而有效防止重點部門、崗位、人員堅守自盜;或因主觀失職、失誤而給公司帶來損失。
(四)輪崗制度形成的理論基礎
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設置輪崗制度。通過輪崗,讓重要崗位有兩到三個熟練的員工,崗位中形成替補,一方面有效避免因人員流失相關崗位空缺而給企業帶來經營動蕩的尷尬;另一方面也從不同人員擔任這一崗位的不同表現來了解崗位設置的合理性,從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三、目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視短期利益,粗放式發展
由于創業初期的快速發展,企業所有者通常以追求短期經濟利益為由,首先滿足生存需要。企業所有者忽略內部控制管理的各項制度設計,甚至認為會影響工作效率、增加管理成本。企業所有者希望延續大刀闊斧的粗獷式發展,迅速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尚未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權責不清、缺乏監督
中小企業股東、懂事會、經理層經常同為一人或為相互交叉的群體,企業所有權、經營權相互交叉。監督者與被監督者很可能同為一人,并無實質的監督可言。在創業初期,此種模式并未顯露其中的弊端,中小企業前期往往發展迅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內控管理制度的缺乏導致中小企業運行中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權責不清、管理混亂、資產流失、甚至出現管理者損害公司利益、管理層決策失控……
(三)缺少可供參考或復制的內控管理制度藍本
當企業所有人意識到企業內控管理制度建設重要性的時候,缺乏可參照的制度規范,將上市公司或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作為藍本復制到中小企業,必然不能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產生有效幫助,反而增加冗多的流程,削弱了中小企業本身具有的快速反應的優勢。
(四)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內功不足,管理水平相對低下
由于中小企業的人員組成及素質特點,擔任重要管理任務的管理者往往并未受到過專門的學習或訓練,業務素養不足以勝任重要管理崗位,專業水平不足,內部控制意識不夠。
(五)中小企業經營者經營目標不清晰,經營策略多變
中小企業經營者對于企業的遠景規劃不明確,不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發展策略;經營策略變化頻繁,導致頻繁調整和制定內控管理制度,使內控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六)內控制度不能有效執行,無力經受風云變幻的市場競爭
沒有強有力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以及剛性的制度執行情況下,中小企業中各環節極易失去控制,當某個關鍵環節出現問題時,沒有相關的應急預案,企業風險極大,有如大海中的小帆船,在不知所措中船沉大海,浩瀚煙波中不見了蹤跡。
四、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對策建議
(一)立足眼前,放眼未來,合理布局,明確企業未來戰略規劃
企業所有者應立足眼前,放眼未來,合理部局企業未來戰略規劃。高度重視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建設,使其與企業戰略目標相結合。不單純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從長遠的企業成長的角度,對企業內控管理制度進行設計。
(二)任賢為先,術業專攻,選擇有管理素質的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
企業所有者應將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如果企業所有者自身不具備相應的企業管理素養,盡可能的選擇有實戰經驗、受過現代企業管理訓練的職業經理人對企業進行管理。企業所有者作為資產所有人,對職業經理人的管理進行監督。從而術業專攻、權責明確。
(三)措制有方,鋪謀設計,對兼容崗位與不兼容崗位區別設置
不相容的崗位不得同一人擔任。業務的申請與審批、審批與執行、執行與記錄、監督檢查等各環節相分離。例如采購環節、申請、審批、采購、驗收入庫等環節要有不同崗位人員負責;有條件的企業盡量做到會計與出納崗位相分離,對一些規模很小條件受限的企業,日常工作即使會計出納工作一人完成,企業管理層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其工作進行獨立的監督檢查。
(四)揚長避短、注意實效,建立簡便且利于實際操作的制度
1. 結合企業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
(1)中小企業應設定公司組織架構、明確崗位職責、崗位目標、績效考核方案、年度資金預算、年度成本計劃、以及年度費用計劃。做到既要有明確的權力清單又要有明晰的責任清單,要求權責對等。
(2)制定具體作業流程、財務審批流程、員工入職離職流程。需對企業的物、財、人進行規范。加強企業資產管理、對經營過程的重要環節進行監督,可以設定內部審計人員,必要時可請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審計。
(3)各項流程形成閉環設計,制度“閉環”不是說制度是封閉的,而是指制度建設要全面,制度之間能夠無縫對接,從而避免制度重疊,產生制度真空區。
2. 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進行流程管理
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進行業務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增強各環節核算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生產環節較少的企業也可實行扁平化管理,以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縮短流程,提高效率。
3. 著眼未來,避免過于頻繁的政策變動
中小企業應立足眼前、著眼未來。從長遠的角度進行企業戰略規劃,使企業管理進入有序的經營周期。避免過于頻繁的政策變動,減少頻繁的政策變動使企業管理者疲于奔命的進行制度修訂。
五、結語
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越來愈多的管理者意識到內部控制并非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經營管理的枷鎖,而是管理人員進行企業經營管理的幫手,是企業發展的穩固基石。中小企業管理者應以孜孜以求的態度認真對待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不斷探索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以保證中小企業的長期、健康的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開亮.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8(12).
[2]喻靜.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研究[J].經濟師,2018(05).
(作者單位:江蘇美景時代環??萍加邢薰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