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萍 王俊帥
摘 要:財務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是目前高校現有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體系的目標層次也比較低,內容的系統性不夠,往往存在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不能很好地滿足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本文以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為例,對戰略地圖視角下的《財務管理》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將課程教學目標、客戶價值主張、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能力四個維度進行有效的整合,對教學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財務管理;教學模式;戰略地圖
2018年是新時代本科教育迎來發展新階段的一年,繼習近平總書記召開全國教育大會及教育部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后,一系列文件陸續出臺,其中包括“六卓越一拔尖”計劃,“新時代高教40條”等,針對高等教育的改革為本科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一、信息學院的辦學定位
信息學院作為一所新興的獨立學院,在大學本科教育這個行業中給自己定位為“信息產業商學院”,即商學院+信息產業,就是以商科教育為核心,同時發展信息產業特色專業群。以商科教育為核心,是其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終極點。本校根據社會需求,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加大商科課程,完善“商科+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著重“商科教育+完滿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四位一體的培養模式。毫無疑問,商科教育在學院處于一個核心的地位。而財務管理作為商科教育的核心課程,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亟待改革和創新。
二、《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現狀
通過調查現有的山西省部分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育現狀,結合信息學院開展財務管理教學實踐的情況,《財務管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如下。
第一、課程開設缺乏普遍性,沒有得到學校的有效重視
作為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與《財務分析》、《管理會計》兩門課程存在個別章節的重復,多數教師出于課時較少的原因,在講解時直接對部分重復內容進行刪除,對財務管理學習者來說,這樣做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財務管理理論體系。就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而言,獨立開設財務管理課程是非常必要的。信息學院從2018年開始,首次嘗試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不僅對專業學生要講授財務管理課程,非專業學生也要將財務管理作為一門必修課來學習,這就將課程的重要性凸顯出來,但是,從效果上來看,非專業學生還沒有真正的從內心上接納這門對于他們來說是專業外的必修課。因此,如何內化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知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第二、教學方法和手段過于單一
財務管理的課堂教學依然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大部分教師講得很“用功”,也很賣力,甚至有些教師講的聲嘶力竭,汗流浹背,但是學生要么不用心聽,十分鐘后走神就玩弄手機,要么聽不懂。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個人表演式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更不用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了。學生幾乎很少提出問題,師生互動也比較少,最后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嚴重缺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等院校是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以往的教學環節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信息學院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是以講授為主,適當穿插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而且這一部分占得比重較少,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第三、課時設置不合理
大部分高校將財務管理作為經濟及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對于這些學生而言,課程學習難度大,因此為了方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專業知識,課時設置時應考慮多一些。非經濟管理類的學生只需要簡單了解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課時設置時可以適當酌減。通過調查省內部分高校,我們發現多數高校教師在設定的課時內無法將財務管理最重要的理論知識講完,更不用說通過其他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潛力,進行創造性發揮了。信息學院對校內學生都開設財務管理課程,但是專業學生學的知識跟非專業學生應該是有差別的,因此,在課時分布上理應區別對待。
第四、實踐教學少,理論與實踐脫節
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大部分依靠課程結束后的綜合實驗,比如會計信息系統,ERP 綜合實訓等形式。老師先講原理,然后學生動手練習,很多情況下都是在實驗室機房完成,部分學生在上課的有限時間內難以完成相關練習,最后可能就是抄襲同學的作業草草了事。老師僅僅根據最后提交的實驗報告來打分,很難了解學生對知識實際的掌握情況。各大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但是就業單位對這部分學生并不看好,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差,企業不大愿意花大力氣去培養新人。信息學院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依然是理論教學為主,實踐部分相對較少,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真正滿足企業的需求。
三、基于戰略地圖的財務管理教學模式構建
(一)戰略地圖概述
戰略地圖是在平衡計分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核心內容包括四個層面,即“財務層面、客戶層面、內部流程層面、學習與成長層面”,通過對這四者之間的層層驅動的因果關系進行描述,使管理者更好的了解組織的戰略。其中,財務層面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歸結點,客戶層面反映的是市場上客戶的價值主張,改善組織的內部流程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要,而學習與成長是通過分析企業的無形資產,為不斷改善組織的內部業務流程作支撐。戰略地圖以圖示對各要素進行層層分解,并對每個具體的實施步驟進行說明,對于教學的實踐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二)財務管理教學模式中戰略地圖的構建(如圖1)
(三)關于財務管理戰略地圖的說明
1.財務層面
財務管理課程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提升財務管理學習者的價值,這里的價值包括三個方面:為單位創造價值,為家庭構建和諧,為社會做出貢獻。這一總體目標不僅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放在了戰略的高度重視起來。
2.客戶層面
財務管理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客戶滿意度息息相關,如果把學生當成教育系統的產品,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成為將來對單位,家庭,乃至社會有價值的人,則在大學本科教育階段,,應該讓他們掌握四個學會: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3.內部流程層面
為了實現目標,滿足客戶的需求,必須有具體的流程來支撐,這里的流程就包括四個方面:認知流程,做事流程,合作流程,生活流程。其中,認知流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講清基本的財務管理原理,盡量開展問題討論,鼓勵更多的研究性教學;做事流程要求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案例討論,社會實踐,實地調查研究等方式進行;合作流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溝通的能力,主要的教學方法包括小組討論,小組作業,小組案例等;生活流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人生修養,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名言警句,心靈雞湯,與學生探討人生等教學方式。
4.學習與成長層面
戰略地圖中的學習與成長層面,應是在學校這一主體下財務管理教學在人力資本,信息資本,組織資本的保障程度。其中,人力資本包括優秀的教學團隊,科研團隊和管理團隊;信息資本包括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多媒體,智慧課堂,excel等)以及數據庫的開發;組織資本包括課程體系的設置,與相關學科教學安排的先后順序,理論與實踐課時的分配等等。
綜上所述,以戰略地圖為模板的財務管理教學模式的構建,有效的規范了教學流程,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將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為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苗? 霞.基于戰略地圖理念的《管理會計》教學模式的構建[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6.
[2] 林麗花.關于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基于戰略地圖的研究[J].會計之友,2011.03.
[3] 林萬祥,步丹璐.業績管理的新發展: 戰略地圖的理論貢獻與價值創造[J].財務與會計,2006.02.
[4] 陰麗美.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思考[J].會計之友,2010.03.
作者簡介:
郝麗萍(1986-),女,漢族,山西古交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企業管理。
王俊帥(1987-),男,漢族,山西壽陽人,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