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玲,裴乃航,古萬軍
(哈爾濱商業大學 藥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學分制教學管理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但是在大眾化教育使生源質量有所下降的背景下,學生的學業問題也凸顯出來,學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有待提高[1]。更好地全面了解學生學業綜合狀況,將學業預警工作落到實處,扎實推進學院的學風建設及本科生學習過程的管理工作,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舉措。
學業預警是指學校依據學生管理的有關規定和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相關要求,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針對個別學生出現影響學業情況的早期,及時提醒學生本人并告知家長,通過學院、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見圖1),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一種教育手段[2]。

根據學校的學業預警管理辦法,以2014、2015、2016、2017級制藥工程、藥學、中藥學專業的學生為對象(共1 133人),對學業預警數據(見表1)進行分析和統計,以便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幫扶措施來引導學生完成學業。

表1 不及格科目數據統計表
2014、2015、2016級學生上下兩學年度的預警人數百分比如圖2所示。2017級學生,上學年度未預警人數占82.57%,藍色預警人數占15.46%,黃色預警人數占1.97%,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均無。

各年級的未預警人數均有所增多,藍色預警人數大幅度減少,其他預警人數也有所減少,其中,2016級黃色預警人數增多,2014級和2016級橙色預警人數增多,2016級新產生紅色預警。2016級學生的學業預警人數和上學年度相比有所增加,特別是有6名同學進入了紅色預警,針對這一情況,本學院的老師全方位配合,爭取大部分同學能夠解除預警或者預警等級下降。
從各專業學生不及格的科目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化學類、數學、生理等課程的內容掌握不是很好。對于本學院承擔的課程,各個教研室主任已經和任課教師通過研究培養方案、探討課程內容和銜接方式、授課手段、集體備課等形式,探討如何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
2.2.1 學生學習熱情和學業進度參差不齊
同一屆、同一專業、不同生源地的學生中,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相差懸殊,而統一的教學進度和難度,使部分學生慢慢喪失信心,失去求知欲和拼搏精神。特別是很多大一學生一時難以形成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無法跟上老師授課的進度,隨著學習強度的加大,成績也就逐漸下滑。
2.2.2 課程體系導致預警跟蹤反饋難以掌握
大四年級學生面臨考研、就業、出國留學的選擇,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利用時間復習和在單位實習,在課程設置上必修課減少、實踐增多,這給學工人員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帶來難度。
2.2.3 學生危機感和上進心不足
許多預警學生抱著不及格還可以補考、重修,畢業前還有結業考試的想法,將希望寄托于通過一次學業突擊完成所有課程的補考。平時放松對自己的管理,不著急,不珍惜。
在工作中,教師應始終自覺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從維護學生利益和需要的角度出發,建立服務型的學業預警機制,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保障學生更好的發展。
規章制度對于規范、約束、教育和激勵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業預警應做到規范管理,正確統計預警信息,并且通過切實可行的條款引導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另外,預警一定要做到快、及時,確定預警學生名單后,準確地對學生提出預警,然后各部門人員應迅速采取相應措施,使問題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3]。
除了做好新生的入學教育、政策解讀,還經常舉辦學習經驗交流會、學術沙龍、座談會、保研學子報告會等活動,宣講管理辦法,幫助同學們結合自身特點和興趣找準定位明確學習目標,學會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盡快完成角色轉變,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
主動對預警對象啟動預警程序,防止問題惡化。通過考勤預警、選課預警、成績預警、學籍異動預警、處分預警等事先預防環節,發布預警通知書給學生本人及家長,使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處于受控狀態,對學生每個學期的成績與每門課程的出勤情況都進行動態監控,在期初、期中和期末三階段層層把關,以便發現問題,及時預警。并且建立學生學業預警檔案,持續追蹤學生的學業變化情況[4]。
目前學院的學業導師人數為12人,實現師生之間高頻率、小范圍的雙向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尊重學生差異,使教師更好地對學生因材施教,有效地把課內教授延伸到課外,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重點解決學業困難學生的實際問題,避免學業終止。并且與職業生涯規劃接軌,為學生提供一體化的規劃指導。
鼓勵幫扶對象和獎學金獲得者、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學生黨員“一對一”、“結對子”,真正做到在學習中給予幫扶對象督促和輔導,幫助其轉變學習態度、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學校和家庭、教學工作教師和學生工作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情況。學院向學生和家長告知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不良情況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家長以最快速度準確地獲知學生的學業情況,減少過度干涉和不管不問,根據不同情況及時有針對性地做好約談、思想教育等工作,對學生形成教育合力,以預防學生偏離正常的學習軌道,提高學生獨立自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5]。
家庭遭遇嚴重自然災害、患大病、生活特殊困難、孤殘家庭的學生生活壓力和思想負擔比較沉重,通過優先評定國家助學金、鼓勵爭取勵志獎學金、申報助學貸款、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給予臨時困難補助、節假日關愛活動等多種途徑為學生減輕負擔,緩解壓力。

按照《學生學業預警管理辦法》,確定出進入預警范圍的學生,形成預警學生名單,通過與學生談心交流,和學生干部及任課老師了解學習情況與生活狀態,建立預警檔案(共195份)。并且通過《學生學業預警通知書》(共195份)告知家長,希望家長在了解有關情況后及時與子女聯系,起到督促勸導的作用。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措施,幫扶人數為195人。根據解除預警和等級下降的人數總和與受到預警的人數相比,得出轉化率(見圖3)。
實施學業預警幫扶機制以來,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大幅提升,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不斷改善,學習效果好轉,高年級學生學業預警轉化率比低年級高,并且高年級學生受到預警學生人數有所減少,大部分受到預警的學生在經過幫扶后等級下降,取得了較大進步。上下兩學年度相比,本學年度的學業預警轉化率升高,顯示出了幫扶工作的效果。
對于長期預警幫扶效果不明顯,學業進度嚴重滯后的學生,通過加強預警和獎懲措施的有機結合,產生年級示范效應,低年級學生受到預警的級別在逐漸降低。最后,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自律意識不斷加強,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養成。期末考試及格率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各類資格認證考試的通過率逐年提高,學風良好。
在學習生涯中,每個學生都經歷著不一樣的學習過程,由于個體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環境因素的不同,因此他們獲得的學習結果也不盡相同。有些學生成績優異,而有些學生卻在學習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陷入學業不良的狀態。
通過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審核,并根據其所產生影響的程度,采用關注預警(藍)、初級預警(黃)、中級預警(橙)、高級預警(紅)等四個等級的預警,由主管領導、教學秘書、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組成具備較強事業心和責任感、良好職業素質、嚴謹工作作風的執行小組,共同做好學生學業預警工作,對學生在各方面進行幫扶,真正做到對每一位學生負責。
高校學業預警是一項細致嚴肅的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是高校學籍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建立合理有效的學業預警機制是預防和解決學業問題的有效途徑。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及幫扶,做到生活上關心、學習上幫助、思想上開導,保證預警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和體驗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