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翼彪 劉世瑜
摘 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一項重要決策,大學生創業,不但可以應對當前畢業生就業的問題,同時也是喚醒大學生創新基因和創業意識的重要舉措。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市場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大學生創業潛在的經營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導致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很低,嚴重影響了引導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順利進行。對此,本文簡要分析了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法律風險,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大學生更好地運用法律規避創業風險,保障創業的順利進行,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業 法律風險
作者簡介:王翼彪,博士研究生,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講師,從事法學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研究和教育學研究;劉世瑜,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從事民商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221
在時代的召喚下,年輕人逐漸燃燒起越來越強烈的創業熱情,全社會從機關到組織,從中央到地方,從社會有識之士到各大高校,都表現出對于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支持。大學生以年輕人獨特的視角開創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企業,但是伴隨其中的組織架構風險、產品研發風險、經營銷售風險等便接踵而至。因此,如何加強大學生對創業風險的辨識和應對能力,對推進創業工作穩步進行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我們也應針對大學生創業所存在的高概率風險及時提出相應防范和解救措施,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為創業大軍引入新鮮血液,提高市場活力和創造力。
一、大學生創業面臨法律風險的主要類型
(一)在創業的組織架構上可能存在的風險
1.創業組織模式
選擇何種創業組織設立形式對于創業者來說是他面臨的第一個重要抉擇,不同形式企業的創業者所承擔的風險和責任是不同的。具體來說,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等,手續申請相對容易,形式簡單靈活,風險低。但是創業者要以自己的全部財產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與有限公司相比較,個人合伙和合伙企業運營方式更加靈活,人員配置有更大的操作空間。而公司的法定性較強,規章制度更加嚴格,在科學合理紀律嚴明的同時,也會帶來組織僵化,靈活性差的缺點。不同的組織形式的選擇意味著不同的創業風險,大學生創業者應當知曉各種組織形式所帶來的風險,據此選擇合適的組織形式。
2.股權比例
如今,更多的大學生會選擇合伙創業,那么股權分配問題將會成為大學生創業成功路上至關重要的環節。各股東的出資情況并非為股權分配的唯一依據,分配股權時要注意,股東對資源的貢獻,對公司治理的把控,以及對未來融資空間的影響都是分配股權的重要要素。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表決權與股權比例掛鉤。大學生創業者在與他人合伙創業時,創業公司往往會有多個創始人。在公司發展過程中也會不斷融資,大學生創業者作為核心創始人其控股比例在低于一定程度時,將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但是《公司法》的“但書”規定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大學生創業者如若不能充分利用《公司法》的自治空間,建立合理的股權分配方案,制定有益于公司長期發展的公司章程,將會給日后公司發展和自己的創業之路埋下很大隱患。
(二)產品研發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1.知識產權
大學生創業之初總是要面臨各種技術難題,這就使一些懵懂的大學生在迫切需要攻克技術難題的時候走入別人的專利禁區,在沒有取得相關專利許可證的情況下,貿然使用,使其招來一系列法律糾紛。除此之外,我國大學生在創業的同時不僅僅面臨侵權使用他人專利的情況,針對他人對自己的知識產權的侵犯也沒有及時有效地保護。他們對自己的商標、專利及著作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保護,導致創意成果為他人做嫁衣,自己遭受經濟損失的同時,本該順暢的前行之路也被侵權者提早占了先機。在實踐中,因知識產權沒有得到良好保護,導致創業最終走向失敗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
2.產品設計缺陷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創業者致力于新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因此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法律風險。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生產者和銷售者對于產品缺陷致人損害要承擔連帶責任。產品設計缺陷不同于普通產品缺陷,產品一旦在設計環節出現問題,那么影響將會是大面積的、持續的,甚至是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創業者將會卷入與多方的法律糾紛當眾。首先保險糾紛,緊接著大量的客戶將會向廠商請求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其問題產品也將面臨全面停產,這對于剛起步的創業公司來說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
(三)經營銷售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
1.營銷模式
大學生創業往往缺乏資金支持,很多大學生便利用便捷的網絡互動平臺進行經營銷售。為了在短期內迅速打開市場獲取利潤,很多大學生創業者創立互聯網公司,模仿傳銷的營銷模式,利用互聯網吸引大量用戶和流量。利用網絡社交平臺模仿傳銷的方式雖是收益快、成本低,但以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在互聯網領域,創新融資和非法集資界限模糊、難以區分,實踐中已有很多公司觸碰到法律的底線,被法律制裁,其風險程度可見一斑。
2.企業運營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的運營離不開經濟合同的參與。然而,經濟合同為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橋梁和紐帶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大量的糾紛與困擾。 訂立合同是任何商業主體運營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環節,因此合同法律風險是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中最常見的風險。除了有關業務本身的風險外,還有來自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導致的風險以及合同內容約定不明或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導致糾紛和損失的風險等。大學生創業者初出校園,對于各項各項事務考慮還不夠周全,往往在與其他商業主體進行經濟活動時,急于求成、疏忽大意,對合同文本不加以仔細檢查研究就簽名蓋章,導致日后引起糾紛。
二、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從創業者角度
大學生剛走進社會,法律意識薄弱,缺乏社會經驗。在創業初期,經常按照個人的意思處理企業的相關問題,而忽視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潛在的風險毫無戒備之心。并且,創業初期難免面臨各種金錢的誘惑,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不知懸崖勒馬,抱著僥幸心理走向道德淪陷的深淵,觸碰法律的底線。對于一名剛起步的創業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腳踏實地,從最基礎的開始抓起,要有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要有良好的心態、強大的內心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對市場有所了解,做好市場調查,對市場環境有科學的分析,否則有再大的決心與毅力也很有可能導致最后的失敗。要積極參加學校、政府和社會組織舉辦的各種創業培訓活動,也可以選擇先到成功企業中進行學習或實習,從中學習產品設計等相關經驗和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了解其生產經營模式和他們的經營理念,吸取成功經驗,運用到自己的創業活動當中去,從而有效防止法律風險的發生。
(二)從高校角度
“我國大學生創業之所以成功率低,其中一條重要原因他們缺乏法律風險意識。” 大部分的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僅僅包含了創業的基本概念和類型以及國家給予創業的相關政策,對于創業的法律風險和解決措施鮮有涉及。因此,各高校應切實重視對大學生創業法律知識的培養,開設相關的選修課程,嚴格篩選相關課程的授課教師,對正在創業或有創業意圖的大學生進行創業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相關授課教師對于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意義重大,高校應該重視并不斷加大對創業法律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自主培養和對外引進有實踐經驗和豐富理論儲備的高水平人才。各高校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技能,更要提高創業的法律素養,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創業人才。另外,還可以與相關政府部門或社會組織合作,定期開展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活動,寓教于樂,知行合一。同時,教師們應積極倡導正確的創業理念,通過講解真實案例的形式潛移默化創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路徑,引導大學生早日通過學習與實踐成長為一個真正合格的成熟的創業者。
(三)從政府角度
針對上述法律風險除了需要大學生自身的努力之外,同時還需要得到來自政府大力支持。由于在某些情況下的市場失靈,使得創業環境愈加艱難,急需政府通過政策形式加以適當干預,彌補市場的不足。在這一問題上一些發達國家有過先例,我們不妨加以借鑒。借鑒發達國家的政策法律經驗,取之精華,結合我國現實情況加以運用,有利于完善我國相關法律制度,構建由中國特色的以大學生為主體、高校為基礎、政府為主導、企業為支撐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促進機制。 政府要做好法律風險防范教育的相關工作,一方面,政府應積極扮演好宣傳者的角色,對大學生進行充分的創業法制宣傳工作,倡導正確的 創業理念,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業法律意識。另一方面,政府應充分利用其職能,發揮其“看不見的手”的宏觀調控作用。“以大學生創業專項法律制度為例,可以參考《高校畢業生創業促進法》和《高校畢業生創業促進條例》,完善相關制度,讓政府、高校、勞動服務組織以及大學生在自主創業過程中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綜上所述,對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情況進行了簡要剖析,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在本質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過努力降低這些法律風險。這就需要大學生創業者本人、高校以及政府部門同舟共濟通力合作,政府部門和高校都要充分遵從創業規律,切實做好法律風險的防范工作,保障大學生們能夠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大學生創業者自身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知法、遵法,也要會運用法律。只有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大學生創業的權益得以真正實現。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更是對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注釋:
魯華軍.企業如何防范經濟合同法律風險[J].法制與社會,2016(6):205.
李小玲.高校畢業生就業法律風險及對策研究[J].高校輔導員,2013:6.
黃媛媛.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研究綜述[J].科技創業月刊,2018(7):10-13.
何祥攀.淺析大學生創業法律制度的完善[J].法制博覽,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