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與互聯網相關的酒后代駕市場越做越大,但其面臨的各類糾紛也越來越多。作為新行業由于缺乏完備的監管體系經常發生各種損害被代駕人利益現象,而且網約車平臺作為法人與傳統的法人存在較大不同,在法律適用上也存在較大爭議。文章主要從法律層面針對該行業出現的各類糾紛的解決辦法、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以及民事責任承擔主體問題給予論述,并提出了法律法規制定的意見,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盡早建立完善合理的法律制度,維護社會秩序。
關鍵詞:酒后代駕;侵權;責任承擔主體;互聯網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服務業也快速發展,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以互聯網為背景的各類服務業也層出不窮,代駕行業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如同所有的新生行業一樣,由于缺少國家層面強制性的法律對其進行規范,行業內亂象叢生,引發了不少社會問題。雖然近年來有些地區比如北京、杭州等地的政府發布了相關的管理條例,但由于監管體系不完備、條例內容有所欠缺等因素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在此我從法律的層面對該行業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求能早日解決相關問題,規范行業秩序。
一、問題的提出
(一)新行業網絡代駕
代駕服務是指代駕人代替車主將車開到指定地點,其包括的項目較多,目前有酒后代駕、婚慶代駕、旅行代駕、長途代駕等,我國目前最常見的是酒后代駕,出現問題最多的也是酒后代駕,本文便以酒后代駕為主要討論對象。
酒精會嚴重司機的反應速度、記憶力乃至神志,近年來我國由于酒駕而引發的交通肇事案件數年年攀升。2011年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八),對刑法相關條款進行了修改、增加,首次將醉酒駕車這種嚴重危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并于5月1日正式實施。“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然而由于外出應酬等各方面原因,開車與喝酒問題難免存在矛盾,代駕行業由此迅速發展起來。代駕分為有償代駕和無償代駕,私人代駕以及企業代駕,而企業代駕又包括專門的代駕公司和酒店等餐飲服務機構附帶提供的代駕服務。
(二)該行業引發的社會問題
作為一個剛剛興起的行業,代駕服務目前處于“三無”狀態:無監管部門、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因代駕引發的糾紛或事故屢見不鮮,卻沒有相應的糾紛解決機制。尤其在代駕中,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承擔責任。代駕行業存在著不少法律盲區。
由于我國目前關于代駕行業的法律法規比較籠統且零散,相關部門的監管體系也不完善,導致行業內亂象叢生,比如在代駕過程中的闖紅燈、超速等違法問題導致的后果由誰承擔,甚至交通肇事的責任該如何分配。并且代駕公司尚未納入交通運輸企業的營運管理,因此也就無法購買車票。有的代駕公司會讓車主先簽代駕協議,雙方之間形成書面運輸合同,以便發生糾紛時有據可查,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代駕都是口頭形成合意,一旦發生糾紛,投訴無門。以及由于監管不嚴、司機素質低下在代駕過程中故意繞路、借車主醉酒偷拿車上財務、甚至借車主身體不適急于回家而漫天加價等嚴重破產社會經濟秩序的問題。最重要的發生交通事故后的民事賠償責任該由誰來承擔,是司機還是代駕公司,又或者是車主。國內近年來有過多例與代駕相關的司法案例,但不同法官對此的看法與判決都大有不同。
二、有關該行業法律問題的研究
(一)代駕合同的性質
1.酒店等餐飲服務行業附帶提供的代駕服務
首先對于這類型的代駕服務無論有償無償都屬于消費行為的延伸,因此屬于消費者與酒店之間消費服務合同的組成部分。
2.專門代駕公司提供的代駕服務
此類服務中關于車主與代駕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目前國內存在多種不同的說法,主要觀點有委托關系、雇傭關系、承攬關系。
委托關系的特點是受托人以委托人名義從事某種行為,其行為后果由委托人承擔。并且委托合同的客體是受托人辦理委托事務的行為,因此,在雙務有償的委托合同中,只要委托人按照約定辦理委托事務,不管有無預期成果,受托人都有權就辦理的事務請求委托人給付報酬。而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駕駛人駕駛時必須擁有合法有效的駕駛證,即只能以自己的名義而非車主的名義駕駛車輛,這顯然與委托關系的特征不符。
兩者的區分的關鍵在于:①是否存在支配、控制關系。雇傭關系中雇主的支配控制權較大而承攬關系中則支配權較小。②承攬關系中工作任務由勞務者以自己的技術或設備獨立完成。③勞動報酬如何計算和支付,是按工作時間定期支付還是按工作量一次性支付。
我認同二者間為承攬關系的觀點,理由如下;①代駕公司對司機的支配控住性并不強,在行駛中司機可以按自己意愿決定行駛路線②代駕公司一般僅僅為車主與司機之間提供了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司機是用自己的開車技術將車主送回家的。③就目前相關平臺的運營來看,司機的報酬是按照一段時期內接單的數量和價格來定的,并非按時間支付固定數額。
3.私人代駕服務
最后關于私人代駕與車主之間的關系,私人代駕一般存在兩種情況:無償和有償。無償代駕一般是親人、朋友基于善意提供的幫助行為,因此無償代駕的當事人之間是一種幫工關系。幫工在民法中的含義一般是指幫工人無償、自愿、短期為被幫工人提供勞務,并未為被幫工人明確拒絕而發生的社會關系。幫工具有合意性及無償性的特點。有償代駕涉及到代駕人和被代駕人兩個民事主體,對私人有償代駕的法律關系則存在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的觀點沖突。
我認為二者的關系應該是承攬關系,理由如下:①雇傭合同是以直接提供勞務為目的,承攬合同則是以完成工作成果為目的,提供勞務僅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代駕明顯以“將車主及車安全送到指定地點”結果為目的。②雇傭關系的雇主與雇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人身依附關系,承攬關系的定作人與承攬人之間存在合同關系,雙方自始至終地位平等,不存在人身依附,承攬人對工作如何安排有自主決定權,定作人無權進行干預。代駕中司機對車主并不存在人身依附關系,在工作中司機有權利自己選擇行駛速度、路線等。
(二)代駕的違約責任承擔
1.在有償代駕時
①代駕人或公司故意侵害車主利益時,比如趁機偷拿財務、故意繞路多收費等,此種情況車主有不當得利賠償的請求權,可以向代駕方請求賠償。而此處所涉及的最大問題在于證據,在車內沒有錄像機的情況下,靠城區內的監控系統尤其是晚上很難清晰的看到代駕司機的作案行為,因此給司法實踐中證據的獲取帶來了很大難度。要解決此問題,不僅要完善我國公共區域的視頻監控系統,還要鼓勵車主為了避免相關糾紛,在車內安裝攝影錄像設備。
②由于車主車輛的問題所造成的雙方合同不能履行時,比如車主沒有按時檢查更新車輛設備導致車輛不能正常行駛、車輛缺少完備的手續而被交警扣留等,這種情況自然不應由代駕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由于沒有完成合同車主也不應當如數支付費用。我認為此種情況由于車主沒有盡到對自己車輛應有的職責,損害自己利益的同時也損害了代駕方的經濟利益,所以車主應給予代駕方一定的違約責任金。
③發生交通肇事時,當事人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兩種: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即刑法規定的交通肇事罪。通常情況下,交通肇事罪的主體是車輛的實際駕駛人即代駕人,特殊情況下,車主有可能會成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對此,相關法律規范已有明確規定,本文重點討論民事責任。
首先對于私人有償代駕,由于前文已論述司機與車主之間為承攬關系,依照我國最高院司法解釋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造成自身損害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即原則上由承攬人自己承擔責任,但在定作人對指示或者其他方面有過失的情形下,定作人應依照其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因此在車主無過失的情況下,民事賠償責任應由司機承擔。但是如果車主對事故發生有過錯,比如與司機交談或者因神志不清擾亂司機開車時,則應當減輕司機的責任由車主承擔一部分其次對于代駕公司提供的代駕服務,與前者相同,民事賠償也應該由代駕方承擔,但這里的爭議在于,到底應該由其公司還是司機來承擔責任。理清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確定司機與代駕公司之間是否成立雇傭關系。有的人認為公司與司機的關系并不是傳統的公司與職員的關系,代駕公司作為一個互聯網平臺僅僅起到聯系顧客與司機的作用,司機并不屬于其職員,司機的代駕行為也不屬于職務行為,故公司不應該承擔責任。
2.在無償代駕時
代駕人出于好意幫助車主,二者之間構成幫工關系,為了保護其善意,只要代駕人不是出于惡意便不應承擔賠償責任,但當代駕人出現重大錯誤引發較嚴重后果時,應當適量承擔責任。
三、代駕行業在制定法律規范方面的特殊性
(一)該行業是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行業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代駕公司都非實體公司,而是以“手機APP”形式存在的虛擬平臺,這類公司與傳統的公司存在很大不同,它的優勢在于創立門檻低、運營成本低、易于參與。但同時也存在很大弊端,比如對于簽約司機監管不足、難以保證服務質量等等。但若是強行制定法律要求該類公司對每一位簽約司機都做到細致的監察,也實是難以實現,反而阻礙了該行業的正常發展。因此法律一定要把握好這之間的尺度。
(二)該行業責任承擔問題較為復雜
如上文論述,代駕司機與公司之間為承攬關系,根據傳統上對承攬關系的法律規定,公司對代駕司機的事故行為不擔責。但這種規定會使代駕公司處于“只有利益而無風險”的狀態,難免造成為了利益不顧責任的亂象。為了避免此類現象,法律應規定不同情況下代駕公司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
四、對該行業法律法規制定的建議
(一)設立行業從業門檻
目前代駕行業可以說是零門檻,尤其是個人的盈利性代駕,只要有駕照就可以幫別人開車,與車主之間的協議也只是簡單的口頭合同。由于沒有正規的公司與合同,很容易發生亂收費、偷取財務以及發生事故后逃跑的行為。對此,法律可以設定不允許個人私自從事代駕行為,將代駕納入全市的交通運輸監管體系。除了個人外,對代駕公司的創辦資質也需要有一定的規定,比如對于部分汽車租賃公司提供代駕租車行為,屬于典型的超范圍經營活動,利潤高但監管難度大,可以立法禁止。
此外,對酒店等餐飲行業提供的附屬類代駕業務也應適用上述法規。
(二)完備從業人員的監管體系
為了減輕代駕平臺的監管壓力,政府可以對代駕司機設立一定的從業要求,只有符合該要求的才可以從事該職業,如三年以上駕齡,且事故率高、發生過醉駕、危險駕駛等行為的司機不得從事該行業。對于代駕公司,可以要求公司對員工的情況實施動態監察,若發現有因身體狀況、多次事故、顧客投訴等現象的,應及時處理,否則公司要承擔法律責任。
五、總結與展望
專門代駕公司提供的代駕服務中代駕人與車主的關系為承攬關系,民事賠償責任應有代駕方承擔。司機與公司之間成立雇傭關系,從而賠償責任由公司承擔。私人有償代駕中司機與車主也成立承攬,民事責任也應有司機承擔。為規范行業秩序,可以設立行業從業門檻,完備從業人員監管體系。
新行業的出現難免存在各種社會問題,只有盡早訂立完備的法制體系才可以早日結束代駕行業的亂象,維護我國的經濟體制。
參考文獻
[1] 鮑俊紅.“酒后代駕”行業法律問題分析及對策[J].法制在線,2017(2):23.
[2] 安建須.酒后機動車駕駛人致人損害的責任主體認定[J].法律適用,2013(11):98-102.
[3] 俞峰,何興.從法律維度審視酒后代駕市場的規范[J].中國水運,2011(7):57-58.
[4] 夏利民.論網約車平臺的侵權責任[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7(6):102-110.
[5] 楊立新,王毅純.機動車代駕交通事故侵權責任研究[J].法學論壇,2015(7):84-93.
作者簡介:劉琛(1998.11- ),女,陜西榆林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