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擔負著具體執行刑罰的重任。在監獄改造的罪犯長期處在監獄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很容易滋生不良的心理傾向和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譬如懶散、紀律性差、好吃懶做、對人對事極端甚至性格逐漸怪癖起來等等。這些問題的產生給監獄日常的管理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弊病。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則必須在日常的監獄管理中通過對罪犯行為規范的規制來潛移默化的使之改變不好的行為方式。文章主要通過對罪犯行為養成差的原因分析,同時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相應舉措。
關鍵詞:改造;行為規范;執法
一、犯行為養成差的表現
監獄在押罪犯行為養成差主要表現在生活規范、勞動規范、學習規范和禮貌規范四個方面。部分罪犯在生活中衣著不整、不穿監獄配發的統一服飾而選擇穿著奇裝異服,在吃飯現場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浪費的飯菜,在隊列行進中也有部分人員總是在竊竊私語甚至出現交頭接耳大聲喧嘩的現象;在學習上,上課時不遵守課堂紀律,說悄悄話、睡覺的大有人在,甚至出現考試作弊的現象,部分罪犯沉迷于玄幻、官場小說中不能自拔,甚至有人偷看不良讀物;在勞動中,違章操作時有發生,材料浪費現象較為普遍,工具管理不到位,少數罪犯將危險工具帶入生活區造成監管事故,勞動現場環境衛生保持不到位;在言行舉止上,亂扔煙頭、公共場合吸煙、隨地吐痰、亂扔雜物、互起綽號等現象普遍存在。
二、罪犯行為養成差的原因分析
針對監獄罪犯行為養成差現象,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監獄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常態化的思維及制度構建
監獄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有針對性的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舉行專項活動。本來通過專項活動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但我們的專項活動雖然目的性強然而功利性傾向嚴重。加之在活動中缺乏系統的評估機制以及考核過程虎頭蛇尾,所以很多時候干警和罪犯在專項活動的態度上都以應付為主。同時,專項活動的舉辦本意是為平時的管理服務的,這就要求在專項活動之后及時對好的經驗教訓進行提煉并制定出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制度,這樣才能做到長治久安。也即是在日常的管理中多下功夫,不斷的完善制度設計,通過規范化的日常管理來提升罪犯的行為養成。事實證明,頻繁的活動只會使得本就對活動沒有好感的罪犯變的更為麻木,甚至適得其反。
(二)監獄在對罪犯行為規范的制度設計上不夠科學、嚴謹。
總的來說,依據2004年司法部88號令關于監獄罪犯行為規范的要求,對罪犯的行為規范要求分為五個方面:基本規范,生活規范,勞動規范,學習規范,禮貌規范。但是每個監獄的實際情況不同,押犯構成也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按照分類關押的現狀,應該按照不同戒備等級制定監獄的罪犯行為規范,同時注重監獄押犯的年齡、名族、地域等方面的現實考量。這樣做增加了干警管理和執法的可操作性,同時對于罪犯來說,更為實際的行為規范執行起來更容易接受。而現階段我們簡單的套用罪犯行為規范,而沒有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加以健全、完善。
(三)教育改造工作長期滯后于監獄改造的目標
嚴重的重生產輕改造的現象仍然存在。改造應該是教育和勞動并舉的,教育改造的意義在于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罪犯自身的素質、豐富內心世界。而勞動改造最大的意義應該是使得罪犯明白勞動對人生的意義并從中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勞動改造長期服務于生產任務,教育改造則缺乏啟發性而流于形式。大量的勞動任務使得罪犯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這也就決定了教育質量難以保障。同時,課堂教學缺乏專職人員的輔導和講解,使得本就面臨尷尬境遇的教育改造工作雪上加霜。最根本的問題還是監獄對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往往在面臨嚴峻的經濟壓力的時候,監獄對教育改造工作有所輕視。
(四)罪犯素質普遍低下,受教育程度低,家庭關系復雜
罪犯中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從學歷來看,初中畢業的人員占了絕大部分,高中、專科、本科甚至更高學歷的人員只占很少的比例,同時也有小學畢業甚至于文盲的存在。從犯罪類型來看,暴力型犯罪占了較大比重,其次是性犯罪,再次是經濟型犯罪(盜竊),再次是黑社會以及毒品類犯罪,最后職務犯罪。有些罪犯夫妻都是罪犯,有些事單親家庭,有些父母離異。復雜的家庭關系本身給罪犯的性格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同時復雜的家庭關系也影響了罪犯在監獄生活的心理和行為,導致了部分罪犯行為怪異,性格孤僻甚至行為不端。
(五)監獄部分干警的不文明行為對罪犯的行為養成帶來不良影響
作為管理者警察應該有著比被管理者更為嚴格的行為規范和更強的自律能力。只有我們自己的行為符合應有的要求才能在對罪犯的管理中對其提出相應的要求。而現實的情況是部分干警在日常的管理中出現隨地吐痰、公共場合吸煙、互相之間起綽號、說話爆粗口等不文明的行為,這些對罪犯的行為養成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
(六)干警管理不到位
法律的生命在于執行,作為執法者的我們在執法過程中應該本著對法律的責任來嚴格執法。然而部分干警存在對法律規定,執法標準了解不清,甚至執法隨意性傾向嚴重,無形中損害了法律的尊嚴。再者大量使用事務犯造成的弊端日益凸顯,尤其是現有的積極改造委員會的存在。本來積極改造委員會的設立應該是在犯群中起積極改造的示范作用。然而由于制度執行不到位,積極改造委員會成了犯群之中的霸主,甚至成為監獄管理的空白區。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警察直接管理的缺位、執法不嚴謹。由于這些原因也就讓行為規范的嚴肅性受到侵蝕。
(七)監獄面向罪犯的文娛活動形式單一、且目的性過強
造成了文娛活動喪失了本應有的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屬性。我們現有的文娛活動基本上在形式上表現為歌唱比賽、演講、體育比賽等等這些活動。而且這些活動在舉辦的時候為了調動罪犯的積極性而給出了相應的獎勵。參與者之中只有一部分在參加活動,而且只是為了得到獎勵。久而久之活動本身所應有的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作用被磨滅了,取而代之的是功利性的比賽。同時我們的文娛活動在時間安排上節假日居多而日常的的文娛活動的安排不足。
三、提升罪犯行為養成的措施
通過對罪犯行為養成差的原因分析,筆者以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
對于任何管理活動來說,制度保障都是不可缺少的,監獄的管理也不能例外。監獄在制定與自身實際相符合的制度性規范時應當嚴格依據下位法服從上位法的原則。做到上位法限定的義務必須做到,上位法賦予的權利應當得到保障,上位法授予的權力不可濫用。在權利義務范圍內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行為規范,同時也要注重科學性和人性化。也就是要同時在法治優先的基礎上做到制度的剛性與柔性的平衡。簡單套用上級機關的規定,不僅罪犯有抵觸心理,而且管理不便。事實證明,越貼近實際的管理制度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起的作用越大。同時,不能一味的將所有的管理環節都和嚴肅的執法活動聯系起來,這樣不僅使警察的工作量陡增,而且破壞法治的應有之義,因而應當明確行為規范的柔性規定,促進罪犯自我管理意識。我們可以試想,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切行為完全遵照規定來,這樣做雖然不容易出錯,但是其深層次所存在的危機便是個人獨立思考、自我意識的減退。這不僅是對人性的摧殘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催生出了極為病態的心理人格,譬如:教條、遇人逢迎、虛偽甚至部分人竟然有了官僚化的情形。所以在堅持法治的前提下,也應該給管理留“余地”,既要有剛性的要求,同時也要給罪犯留出自我管理的空間。
(二)注重改造的平衡發展,要積極探索通過教育改造來激發罪犯積極性
教育改造本身就是監獄改造中的應有之意。而近些年已經被淡化,關鍵點在于教育改造本身并不能創造出直接的經濟效益,加之教育成本較高、周期長。所以就其現實情況而言不容樂觀。可是就整個社會而言,教育在整個社會活動中并不可缺。越是創造經濟效益的人就越是受過長期系統化教育的人。所以監獄也應該在教育改造上下功夫,只有通過扎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人才。同時,監獄企業要擺脫目前簡單加工而低效益的處境就必須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首先,相對于輕型監獄,重型監獄有時間成本優勢,即人員經過系統化的培訓之后可以長期產出經濟效益;其次是集約化的教育培訓本身就節約了教育中的成本,這點較之社會上的教育機構有成本優勢和管理優勢;最后是經過系統化培訓的罪犯可以更好的實現再社會化,從而降低再犯罪率。同時,教育具有長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該分階段分批次的進行,有針對性的在罪犯改造的各個階段來進行相應的培訓內容,使之可以與實際情況相吻合。這樣做不僅可以提升監獄的經濟效益,更為長遠的意義是罪犯通過勞動實現自身價值,更有利于回歸社會。
(三)提升干警素養,保障基層干警執法權
管理者的素養常常影響著被管理者的行為,在監獄的管理中同樣如此。因此著重提升干警的素養,應該做好幾點工作: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倡文明用語、文明執法、文明管理。對于管理中出現的不文明現象及時的進行糾正;二是明確規范,提升干警的整體形象,通過相關的學習教育和業務培訓來提升整體警察的素質;三是在執法能力建設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嚴格執法和精細化管理。同時為了有效提升監獄罪犯的行為規范養成,必須要保障一線干警的執法權。罪犯的管理主要依靠一線干警,如果一線的執法權不能得到保障,那么各種管理就無從談起。因此保障一線執法權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權責一致,權責分明。保障基層執法擲地有聲。現實中,基層執法權面臨或者已經被弱化的境地,主要原因就是層層審批基本取代了基層執法權,審批本身缺乏現代法治應有的程序量化的精神,反而對基層執法處處掣肘。因此必須要厘清權力邊界,取消不必要的審批事項,讓應有的執法權回歸基層,做到權責分明。二是改事前監督為事后監督,要制定嚴格有序的追責機制,讓執法者時刻存在責任意識。三是完善權力使用程序化,制定明確的權力使用程序,在厘清權力邊界的基礎上,明晰權力類型,設置可操作性的量化執法機制,保障權力在制度之中運行,同時明確突破程序的責任追究,做到嚴以用權。真正做到程序正義和執法效果的統一。
(四)注重常態化的管理能力建設
應該避免日常管理被專項活動取代的現象。本來監獄推出的各項活動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罪犯在監獄的改造,但是過于頻繁的各類活動麻木了參與者的神經。活動開展的時候能按照要求做好相關的工作,但是活動結束后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使得活動本身的效能大減。因此必須改變這樣現狀:一是加強平時的各項管理制度建設,很多在平時的工作中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通過專門的活動進行推進;二是轉變活動本身的角色,活動更應該有針對性和試點性。通過活動,對好的經驗的總結不斷提升工作制度的科學性和效能發揮。
作者簡介:廉立章,男,現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專業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