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紹 呂躍軍 曹敏
摘 要:公益創業教育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傳播社會公益精神、提升創新能力、提升培養公益創業人才增強的重要手段。當前,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面臨定位失準、意識不足、教育體系不完善、支持力量薄弱等困境,需要從加大專項投入、營造氛圍、完善教育體系、協同外部資源、注重成果轉化等方面加以推進。
關鍵詞: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困境;對策
一、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的內涵及其意義
公益創業又稱公益創新、社會創業等,具有社會公益性、創新性和市場導向性特征,是以社會價值、經濟效益并重的社會創新過程。公益創業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發展的再延伸,是基于公益創業行為所必需的知識、能力、意識、精神及其相應公益創業實踐活動而開展的教育。公益創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育大學生具有社會企業家精神,不僅具備扎實的創新創業知識,而且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國內高校公益創業教育教學起步較晚。2008年10月,湖南大學開設首門公益創業課程。2009年9月,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一部公益創業學教材。湖南大學率先構建了的“公益助學+就業+創業”的公益創業教育模式。北京大學、溫州大學、山東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高校陸續對公益創業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仍是社會長期關注的重要民生問題。2019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高達834萬人,這與2018年創歷史新高的820萬畢業生相比,再次增加了14萬人。在“雙創”時代背景號召下,大學生公益創業作為一種新興的創業模式蓬勃發展,代表著大學生新的就業前景。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獨立學院,應積極開展公益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符合新時代強國所需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二、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的現實困境
(一)獨立學院尚未形成系統的公益創業教育意識
獨立學院公益創業定位失準,認識不足,往往將公益創業和志愿服務混為一談,因而,對公益創業教育的重視不夠,沒有從“未來教育”視角去認識公益創業教育對社會進步發展的關鍵作用,沒有關注和實施公益創業教育體系建設。
獨立學院缺乏對公益創業氛圍的營造,在創業成果展示時,往往以經濟效益為標桿,沒有深入挖掘公益創業項目的社會效益,引發了大學生公益創業的信任危機,成為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
(二)獨立學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公益創業教育體系
目前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的專業教育極為匱乏,以紹興地區獨立學院為例,公益創業教育大多沒有專設的課程,已有的公益創業教育僅作為創業教育的子課程,涉及面較少。一些獨立學院公益創業課程教學屬于典型的“水課”,沒有專用的公益創業教材,僅僅進行理論教學,毫無實踐指導。許多獨立學院把公益創業教育培養目標僅定位在創業實務層面,或只舉辦一些“公益創業大賽”活動,一直缺乏對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精神、文化、專業知識的教育,以及對有公益創業意向學生的相關技能的培訓。
獨立學院缺乏專門的公益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公益創業課程教師大多自身沒有公益創業經歷,課程教學照本宣科,毫無激情,難以引起學生共鳴,對學生公益創業缺乏直接的指導意義。
(三)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缺乏健全的社會外部環境支持體系
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參與和有力支持。目前,大學生創業就業問題一直都是政府關注的焦點問題,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激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及措施,涉及創業培訓指導、稅收優惠、小額貸款、項目資助等諸多方面。但暫未形成公益創業的專項政策,且針對性不足。同時因社會大眾冷漠、企業支持較弱等原因,致使大學生公益創業成長困難,難以成器,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缺乏“拿得出手”的成功案例。
三、推進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發展的措施與方法
(一)轉變觀念,營造良好的公益創業教育氛圍
獨立學院作為實施公益創業教育的主體,要從時代發展需求出發,轉變觀念,把公益創業教育作為新的責任和使命,擔負起培養創新能力強、富有社會責任感、具備創業知識和技能人才的社會重任。獨立學院應系統性開展公益創業教育,建立有效的推進機制,轉變原有的功利化的價值取向,更加注重公益創業核心精神的傳授,將公益創業的社會價值觀、內涵及專業知識能力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加大宣傳力度,豐富活動形式,營造良好的公益創業教育氛圍。通過邀請慈善愛心人士(如“紹興市道德模范”)、社會知名企業家等開展公益講座,激發大學生的公益創業熱情,同時加強公益類創業比賽活動開展,通過表彰先進,引導大學生廣泛參與。
(二)整合資源,培育完整的公益創業教育體系
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發展需要從制度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培養、平臺搭建等方面系統規劃,有序推進。應構建公益創業課程體系,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業學習與公益創業實踐活動相結合,實現公益創業教育規范化、常態化,推動公益創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相互融合。同時做好公益創業教育課程學分和實踐學分認定、活動載體設計等方面的頂層設計,如紹興某獨立學院把學生參加公益實踐活動作為課外學分的必修學分。
獨立學院公益創業教育課程質量的提升,關鍵在于組建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公益創業導師團隊。應加大師資專項投入,尤其是專業化教師的引進,建立公益創業導師成長培訓機制。同時充分利用校友、合作企業等資源,邀請公益創業成功的校友、社會企業家擔任公益創業導師,定期開展講座培訓,彌補校內教師實戰經驗不足。
(三)統籌協作,完善公益創業教育外部環境支持體系
搭建獨立學院、企業、政府互融的多維度公益創業教育支持體系。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給予大學生公益創業在立法保護、財政稅收、行政監管等鼓勵性的政策法規,在加大資助公益創業的同時,應著力建立有利于公益創業的市場環境,保障公益創業健康持續成長。
獨立學院要加強與企業、政府的相互聯系,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不斷爭取社會各界給與公益創業項目提供專項資金、信息技術、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項目規劃等多方面的幫助。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加快對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成果的轉化,如紹興某獨立學院成立了大學生成才與創新實踐基金,給予創業項目資金扶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公益創業賽等各類比賽,并選拔一批公益創業項目免費入駐創業園進行孵化。
四、結語
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創業精神完美融合,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就業,同時對解決公共服務難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獨立學院通過營造積極活潑的公益創業氛圍,組建德才兼備的創業導師團隊,打造優質的公益創業課程體系,與政府、社會、企業統籌協作,共同推進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亞陽.公益創業學概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
[2] 汪忠.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N].中國青年報,2015-02-06(T02).
作者簡介:王允紹(1987- ),男,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呂躍軍(1981- ),男,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曹敏(1983- ),女,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