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大學生每年畢業人數大量增加,就業市場也接近飽和,社會就業崗位稀缺競爭激烈,大學生就業成為一大社會難題。與此同時,智能時代已悄悄到來,無數新興職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然而,這些職業是否能像傳統職業一樣成為大學生的就業方向,文章將以當下熱門的新興職業網絡主播為例,從整體就業形勢、國家就業政策、就業群體特征、中國網絡發展現狀等方面來討論在新興職業是否能成為大學生就業新方向進行研究。
關鍵詞:網絡主播;就業形勢;群體特征;個人意愿
2018年11月28日,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在會上指出,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34萬人。就業創業工作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就業不穩定因素愈發突出。與此同時,一些舊行業舊領域內可容納就業人數越來越少,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由此便涌現出許多新興職業,如美食試吃員、陪跑師、家庭收納師等等,其中也包括網絡主播這個新興職業。智能信息時代的到來,直播平臺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直播的行業,成為一名網絡主播。大學生成為網絡主播的更是不在少數,本文主要就這一情況作出研究分析。
一、當前我國整體就業形勢
大學生每年畢業人數大量增加,大學畢業就意味著失業等這樣的言論在大學生群體中早已屢見不鮮,社會就業崗位稀缺,大學生就業成為一大社會難題。從《2018屆廈門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可以了解到,2018屆畢業生共計7473人。其中本科畢業生4370人,碩士畢業生2709人,博士畢業生394人。本科畢業生中有1298人選擇升學,占本科畢業生總數的29.7%;碩士畢業生中有170人選擇升學,占碩士畢業生總數的6.3%;進入博士后流動站的有41人,占博士畢業生總數的10.4%。也就是說,廈門大學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在內的1509人,選擇了繼續學習,占畢業總人數的20.2%,其他4223人選擇簽約就業,占畢業總人數的56.5%。因此,大學生就業問題已從個人壓力上升到了社會壓力,急需得到解決。
經濟疲軟的當前使得“史上最難就業季”常態化,我國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可能會因此產生一系列焦慮、自卑心理。就業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重大轉折點,對個人以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心理素質及對社會的態度正在慢慢養成中,可能會因此對社會產生報復心理、無法形成良好的工作態度。
可見,無論是從社會、經濟還是個人心理角度來看,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迫在眉睫。
二、國家就業政策導向
國務院去年底印發的《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定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支持企業穩定崗位,促進就業創業,強化培訓服務,確保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就業目標任務完成和就業局勢持續穩定。其中提出的就業相關舉措有:
(1)鼓勵支持就業創業。鼓勵各地加快建設重點群體創業孵化載體,支持就業壓力較大地區為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免費提供經營場地。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將就業見習補貼范圍擴展至16-24歲失業無業青年。
(2)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政府工作報告稱,今年首先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今年環境復雜嚴峻,就業面臨的挑戰更大。
以上政策充分表明,就業問題不僅僅是個人擔心的問題,國家與社會與各界專業人士都同樣擔心,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面對如此嚴峻的社會問題,國家和社會給予了充分的關懷和幫助,意在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以及擇業困難問題。
三、就業群體特征
當前,90后一代已經悄悄成為了社會的中流砥柱,不僅在科研領域中一馬當先,基層群眾組織中也當仁不讓,社會各行各業中更是占據半壁江山。90后的一代正在蓬勃發展,勢不可擋,成為不可忽視的群體。
生在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時代,90后是敢想敢做、敢作敢當的一代。由于文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科教興國文化興國戰略及世界全球化發展,90后受教育程度普遍得到了提高。加上處于青年時期,90后好奇心強、適應能力強、思想開放,不接受壓抑,更渴望自由,也為了能真正做自己而更努力。在接受新鮮事物的同時,比起口頭上接受,他們更愿意為之學習獲得一技之長,真正掌握它并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它。90后學習能力強、學習速度快,并持之以恒,學習態度好,學習品質佳,所以大部分90后個人能力強,性格上也更加成熟穩重。
在這樣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科技在不斷進步,90后一代更加了解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擁有更加現實的三觀,這不僅僅是自身的原因更是社會化的產物。
四、中國網絡發展現狀
中國信息消費擴容提質的背后是信息消費支撐能力大幅提升。截止2018年底,中國光纖端口達7.8億個,光纖用戶滲透率達90.4%,居全球首位。4G用戶累計達11.7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比重74.4%,排名全球前五。報告還指出,2019年,隨著信息技術創新迭代與新型消費需求并進,信息消費潛力將不斷釋放。5G終端將陸續上市,智能信息消費將全面升級。
由此可見,中國網絡信息化正在飛速向前發展,中國已經進入了全民智能時代,4G信息網絡全面普及,5G信息網絡正在迎頭趕上。網絡信息傳播更快捷,傳播信息更安全、更有效。中國社會地位及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預計到2020年中國上網人次也將大大提高,網絡需求度也將進一步向前邁進,像主播這一類基于網絡平臺發展的職業,更是擁有無限的潛力與市場。
五、成為網絡主播的原因分析
在就業與創業面臨巨大壓力時,網絡互動正在大量興起,科學技術與現代生產力水平的快速發展,使網絡傳播力度大大增加,直播行業開始迅速繁榮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去成為一名主播,想要獲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1)經濟角度。網絡應用投入成本的低,而主播的收入越來越高,成為一名主播可以為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2)個人意愿。當看到大部分主播衣著光鮮亮麗,生活風生水起,為了在短時期內迅速獲得經濟收入,他們便紛然投身其中,不可自拔.
(3)整體時代氛圍。各行業各年齡階段都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選擇做一名主播,越來越多的社會人群接觸網絡并開始沉迷于網絡,各種職業開設直播越來越多,當然選擇看直播的人也越來越多,網絡主播已漸漸成為一種潮流;
(4)大學生群體特征。高校畢業大學生開始步入社會,有些人并無一技之長,也不愿意去選擇學習一項技能,而做直播難度降低,成本較低,極易上手,入門較容易,對個人能力并無特殊要求,因此,成為一名主播更容易也更想要去嘗試。
(5)大學生生活環境。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吃苦耐勞,更愿意追求享樂,不愿意為生活所付出,而做主播恰恰滿足了這一條件,坐著便能完成。
從以上分析可知,相比其它職業,成為一名主播的難度比較低,且收入高,于是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在畢業之后選擇成為一名主播,為了生活或者是為了夢想,都希望能在網絡世界里成名然后一炮而紅,從此進軍娛樂圈,以獲得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追捧。
六、結語
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社會責任重,社會與國家對大學畢業生給予了太多的期待與眾望,所以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需盡快得到處理于解決,這是社會、國家、家庭以及個人都無比關系問題。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高校畢業生選擇將新興職業作為就業方向的人不在少數。與此同時,隨著國家政策的開放和大力支持,鼓勵大學畢業生先就業再擇業以及高校畢業生通過創業來帶動就業等等政策的提出與落實,我們不難看出在新興職業中選擇主播這個職業便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既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也有利于提高了相關人員的經濟收入,有效降低失業、無業人士數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 羅茜.大學生就業壓力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 馬利強,利愛娟.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查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06):147-148.
[3] 周晶晶,許永紅,程榮龍,等.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及相關心理問題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02):162-163.
[4] 高增玉.大學生就業問題淺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02)
:75-76.
基金項目:大連外國語大學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810172064)。
作者簡介:鐘雨彤(1999- ),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院,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