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小玲


摘要:呈現2018年江蘇省高中化學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元素周期律”的課堂教學設計,創設化學史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谔骄啃再|、發現規律、體悟應用三個環節來提升學生科學論證能力,體會科學研究方法和思路,讓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生根。
關鍵詞:元素周期律:化學核心素養:教學實踐
文章編號:1008-0546(2019)05-0054-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5.017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完成從“教書”向“育人”的轉變,落實立德樹人是我們一線教師的責任和使命。筆者有幸于2018年11月參加江蘇省高中化學優質課比賽,執教的“元素周期律”就是基于中學化學實驗盒的開發與課堂應用研究,并滲透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積極探索基于化學史實、科學探究、證據推理、模型建構等的課堂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自主發現元素周期律,發展學生高水平思維能力,讓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生根。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蘇教版高一化學必修2專題一第一單元的內容,元素周期律屬于概念理論課,概念理論的教學是掌握化學知識的關鍵,是學生學習化學運用科學的基礎,在中學化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性質周期性變化的本質,其核心價值在于加深學生對元素和化合物的認識,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觀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知識,總結和整合學生以前所學的元素知識,同時為《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
2.學情分析
學習本節內容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鈉、鎂、鋁、氯、溴、碘等元素化合物知識,并有了粗淺的原子結構理論知識,這些為學好本節課提供了必要條件。學生好奇心強,對事物的認識逐漸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為本節課探究學習提供了保障。但是元素周期律理論性強,較抽象,為使學生真正理解、靈活運用,須具有證據意識,借助數形結合、實驗事實分析,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證據推理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初步能夠從宏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本質與現象等方面、多角度、多層面地認識元素周期律,深刻理解化學核心知識與理論。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物質x的性質,理解元素的結構、位置、性質和應用之間的關系。
2.通過自主互助、實驗探究、數形結合、科學論證、反思提升等活動,發現元素周期律,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體會方法,體悟能力。
3.感受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史,體會元素周期表的編制歷程,領悟科學發現的艱辛與偉大意義。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原子結構和元素的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周期性變化的規律。
難點:構建元素周期律的認知模型,能用模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本質和規律。
四、教學流程
五、教學過程(表1)
六、教學反思
作為化學學科重要的基本理論,元素周期律是表征人們對自然事物的理解的知識實體,是人們認識得以建立、拓展、精致和修改的實踐,本節課在圍繞“核心素養”的理念要求,在求新、求實、求趣的過程中,著眼于三個方面的思考,讓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生根。
1.從虛擬走向真實
化學給人知識,化學史給人智慧。通過設置化學史的真實情境,回眸歷史,基于史料重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盡可能多地通過視頻播放、實物展示、圖片欣賞、運用實驗盒動手實驗等多維的視覺手段,拉近抽象概念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滲透元素周期律發展歷史的教學,讓學生嘗試沿著科學家的足跡去體驗元素周期律的發現過程,激發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興趣與動力。
2.從宏觀走向微觀
本節課以任務驅動為明線,有效將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元素的性質與結構的關系等知識隱含其中,并將任務驅動與實驗探究交叉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任務,驅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來作為支撐元素金屬性強弱判斷的證據。以數據分析型任務為主的教學環節提升實證意識,揭示宏觀性質和微觀結構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初步構建元素周期律的認知模型,理解元素“位、構、性、用”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對“宏微結合”“科學探究”“模型認知”“證據推理”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了有效整合。
3.從靜態走向動態
放棄靜態知識的簡單列舉,追求動態知識的體驗建構。比如課堂設計的三大環節:探究性質、發現規律、體悟應用,都力求讓“靜態”的知識“動”起來——在“動態”的實驗流程、周期律的發展、卡片游戲之中,逐一展開,層層遞進,讓學生在自我需求的驅動下“動”起來。遵循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實驗探究、證據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技能和策略,從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實現認知的轉變和發展,促成知識動態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