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玲
【摘要】目的 探析延續性護理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2017年2月~2018年11月于我院內科出院的120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分為采取常規隨訪的對照組及采取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各60例,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出院時兩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生活質量、MMAS-8評分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出院3個月、出院6個月生活質量、MMAS-8評分均不同程度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均高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延續性護理有助于促使其用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處于較高水平,值得加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風濕性心臟病;延續性護理;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02
風濕性心臟病為風濕熱活動所致的心臟瓣膜病變,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且好發于老年人群,而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該病癥發病率勢必會呈現出進一步上升態勢[1]。心臟瓣膜置換術是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常用手段,因其能夠取得理想的療效而受到患者的廣為青睞[2]。然而,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藥物,但在其出院后形成的監督環境及氛圍被打破,使得患者用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不斷下降,所以予以積極的院外護理十分有必要[3]。為探析延續性護理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應用效果,本次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2017年2月~2018年11月于我院內科出院的120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中女39例、男21例;年齡57歲~75歲,平均年齡(64.87±1.33)歲;病程時間3年~15年,平均病程(8.74±1.02)年。觀察組中女35例、男25例;年齡60歲~75歲,平均年齡(64.92±1.35)歲;病程時間3.5年~15年,平均病程(8.77±1.04)年。納入標準:(1)認知功能正常者;(2)自愿參與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1)嚴重認知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者;(2)合并腦出血、腦栓塞和(或)偏癱者。兩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統計學差異不明顯,可分組比對。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隨訪護理,由護理人員采取電話隨訪、其中電話隨訪每月1次,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并提供相應指導。
觀察組采取延續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制定延續性護理計劃。出院2個月內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出院后3個月~6個月每2周~4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2)執行延續性護理。電話隨訪著重了解患者用藥情況、康復效果,統計國際標準化比值并繪制變化趨勢圖,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對于存在負性心理的患者耐心傾聽患者心聲并給予其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導。電話隨訪重點了解患者飲食現狀、是否遵醫囑適度鍛煉、用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內容,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食譜。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遵醫囑用藥、開展體育鍛煉對患者康復及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意義一一告知,促使其端正態度,嚴格遵醫囑服用抗凝藥物及開展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對于康復效果不明顯或未達到預期的患者重點講解導致該問題發生的原因,消除患者急于求成的心理,避免隨意增減抗凝藥物或者是加大運動強度而加重病情。兩組患者均給予6個月護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將生活質量、MMAS-8評分、護理滿意度選為觀察指標,其中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定簡表測定,總分0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MMAS-8評分采用8條目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測定,總分0分~8分,分數越高依從性越高;護理滿意度采用3級評定,由低至高依次為不滿意、一般、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重復測量數據以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等級資料以Z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
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MMAS-8評分對比
出院時兩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生活質量、MMAS-8評分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出院3個月、出院6個月生活質量、MMAS-8評分均不同程度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均高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風濕性心臟病已經成為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更為嚴峻的是心功能恢復不良已經成為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患者出院后開展院外護理成為當務之急[4]。
秦誠成等[5]在其研究中證實,給予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延續性護理有助于在其出院后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以及服藥依從性。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卻得出了與之相反的論斷,兩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出院時生活質量、MMAS-8評分均處于較高水平,隨著出院時間的延長各指標數值不斷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采取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則明顯高于同期采取常規隨訪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之所以產生此種差異,原因在于住院期間醫護人員為其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監督環境,但在回歸社會后此種監督環境被打破,缺乏強有力的監督之下患者用藥依從性、鍛煉依從性勢必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6]。此時開展延續性護理則有助于遏制此種情況,促使患者生活質量及用藥依從性處于較高水平。
綜上所述,給予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延續性護理有助于促使其用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處于較高水平,值得加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 娟,胡 平,周 亮.康復沙龍活動對風濕性心臟病換瓣術后患者的影響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4):44-45.
[2] 劉立輝,劉麗濤.針對性護理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焦慮狀態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3):235+257.
[3] 李 婷,孫洪巧,王 萍,等.集束化護理對改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睡眠障礙及心理狀態的臨床效果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3):556-559.
[4] 顧建瑤,吳震群,潘丹丹,等.心理護理對風濕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精神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2):342-344+354.
[5] 秦誠成,張 莉,王安素.風濕性心臟病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延續性護理的效果評價[J].重慶醫學,2017,46(36):5090-5092+5097.
[6] 謝貴華,楊 靜,張 羽.風濕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心臟康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22):2100-2102.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