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東 王自然 郭 俊 毛加梅 李進學 郭莉娜 高俊燕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 云南德宏 678600)
薊馬為纓翅目(Thysanoptera)昆蟲的統稱[1],全世界已知種類7 400余種,中國已知種類566種[2-3],具有體型微小、分布廣、繁殖快、種群數量大及危害嚴重等特點,是危害農林業、花卉業及園林植物的重要害蟲類群[2,4-9]。
檸檬(Citrus limonn)隸屬于蕓香目(Rutales)蕓香科(Rutaceae)柑橘屬(Citrus),在食品、醫藥及化妝等行業均有應用,居世界柑橘產業第3位,經濟價值極高[10-11]。云南省德宏州為中國主要的檸檬種植區,檸檬種植面積約為2 466.67 hm2,年均農業生產總值約合2.5億元人民幣,在云南省德宏州占據重要的經濟地位[12]。薊馬是危害檸檬的主要害蟲類群之一,對云南省德宏州檸檬產業的健康發展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研究表明,開展檸檬薊馬種類、危害特點及種群動態的研究,對于明確薊馬的防治時間、重點防治部位、精準防治及防治技術制定具有積極意義[3,13]。目前,關于云南省德宏州檸檬園薊馬的研究較少,僅見王自然等[8]對德宏州檸檬花期薊馬種類進行了報道,但檸檬其它物候期薊馬的種類、危害特點及種群動態等方面的研究尚未開展。因此,開展相關方面的研究具有必要性。本研究于2016年1~12月對云南省德宏州檸檬園的薊馬種類、不同枝梢期檸檬薊馬的危害特點及種群動態進行調查,以期為云南省德宏州檸檬生產園薊馬的防治及后續研究提供指導。
研究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該區域降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 400~1 700 mm,年均氣溫為18.4~20℃,年日照時間超過2 200 h,基本無霜期。2016年1~12月,在德宏州瑞麗市隨機選取具有代表性檸檬園,園內立地平緩,坡度<10°,具有優異的水源條件,園地周圍種植有甘蔗、檸檬及其他天然灌木林等,種植檸檬品種為尤力克,2009年定植,株間距為3 m×3.5 m,檸檬園用藥情況見表1。
1.2.1 調查方法
1.2.1.1 薊馬種類調查
于2016年1~12月以踏查的方式對德宏州瑞麗市檸檬園薊馬種類進行調查。具體調查方法為:采集檸檬花和葉,將花和葉置于75%的酒精中,帶回實驗室,置于體式顯微鏡下進行鏡檢,發現薊馬時,將薊馬置于裝有75%酒精的離心管中,將成蟲制作成玻片標本,參照韓運發等[14]的薊馬分類資料進行薊馬種類鑒定,并請相關昆蟲分類學專家進行薊馬種類核實,每月調查1次,統計具體薊馬種類占總薊馬采集量的百分比,明確薊馬優勢種。
表1 2016年德宏州檸檬園使用農藥基本情況
1.2.1.2 不同方位薊馬蟲口量調查
在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所選實驗樣地內隨機選取檸檬植株15株,于樹冠東、南、西、北4個方位,每個方位隨機剪取長30 cm的枝條10枝,枝條帶有葉和花的數量基本保持一致,統計薊馬的數量,檸檬春梢期、夏梢期及秋梢期分別調查1次。結合本地氣候條件下檸檬生長特點和實際生產情況,檸檬梢期劃分標準為:春梢期為2~4月,夏梢期為5~7月,秋梢期為8~10月,冬梢期為11月~次年1月。在冬梢期薊馬對檸檬的危害較低或無危害,因此,并未開展冬梢期檸檬薊馬危害特點調查。
1.2.1.3 種群動態監測
2016年1~12月采用野外定點監測的方法對云南省德宏州檸檬園薊馬的種群動態進行調查,每月調查1次,共12次。具體調查方法為:在定點監測的檸檬園內,隨機選取檸檬植株6株,每株植株隨機選取10枝檸檬葉片和花朵數量基本一致的枝條,枝條長30 cm,共60枝,統計枝條上的薊馬數量。
1.2.2 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10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統計,并繪制不同月份檸檬薊馬的種群動態折線圖;使用SPSS 20.0中的單因素AVOVA方法中不同枝梢期檸檬樹冠層東、南、西、北4個方位上薊馬蟲口數量的差異顯著性,方差分析前對數據進行齊性檢驗,數據符合正態分布不需要進行轉換,使用LSD多重比較方法進行比較,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的使用非參數檢驗(Nonparametric Tests)中的Kruskal-Wallis Test方法比較。
調查發現:在云南省德宏州共有2科12種檸檬薊馬,其中以薊馬科(Thripidae)的種類最多,有11種,并發現1種世界性害蟲西花薊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管薊馬科(Phlaeothipidae)的種類最少,僅有1種。檸檬薊馬中黃胸薊馬(Thrips hawaiiensis)是優勢種,占薊馬總數的66.4%,其次杜鵑薊馬(T.anderwsi),占比11.2%,其余薊馬種類數量較少。表2。
表2 德宏州檸檬園薊馬的種類
不同枝梢期檸檬不同方位薊馬蟲量不同。其中,春梢期薊馬蟲口量較低,不同方位薊馬蟲口量差異不顯著,僅在檸檬樹冠層南側發現薊馬,蟲口量為(0.33±0.21)頭/枝(χ2=6.273, p=0.099);夏梢期不同方位薊馬蟲口量差異不顯著(F=0.748,p=0.536),檸檬樹冠層南側薊馬蟲口量最高,為(2.67±0.71)頭/枝;秋梢期不同方位薊馬蟲口量差異顯著(F=3.953,p=0.023),檸檬樹冠層北側薊馬蟲口最高,為(6.83±1.28)頭/枝。見表3。
由圖1可知,2016年檸檬園薊馬種群動態呈雙峰型。1~3月,薊馬的種群數量較低,危害較低;3月后檸檬薊馬開始大量繁殖,種群快速擴大,8月進入第1個高峰期;9月后薊馬種群數量開始增加,于10月種群數量達到最大;11月薊馬種群數量開始快速降低,于12月種群數量降至最低。
表3 不同梢期檸檬薊馬在檸檬不同方位的蟲口量
圖1 2016年檸檬園薊馬的種群動態
檸檬屬柑橘類經濟作物,薊馬是危害檸檬的主要害蟲類群。張格成等[15]調查發現,危害柑橘類的薊馬主要為薊馬科和管薊馬科類薊馬。本研究調查發現,危害檸檬的薊馬有2科,即薊馬和管薊馬科,調查結果與張格成等的調查結果一致。王自然等[8]在德宏州檸檬花期薊馬種類調查發現在檸檬花期共有1科9種薊馬危害檸檬,以黃胸薊馬占絕對優勢;高俊燕等[16]調查發現,在德宏州檸檬園共有2科5種薊馬危害,以薊馬科種類最多。本研究發現,在云南省德宏州共有2科12種薊馬危害檸檬,其中薊馬科種類最多有11種,管薊馬科最少,僅為1種,其中,黃胸薊馬為優勢種,本研究結果與王自然等和高俊燕等的調查結果一致。同時,本次調查還發現1種世界性害蟲西花薊馬。因此,在今后檸檬生產中應該提高對其的警惕性,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植物病蟲害受氣候條件、自身理化性質、所處環境及人為干擾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了植物病蟲害的特殊性[17]。本研究發現,不同梢期檸檬薊馬在檸檬植株不同樹冠層數量分布有所不同。導致上述結果的原因有:(1)不同梢期,檸檬植株自身理化性質變化較大,導致檸檬薊馬從寄主上獲取的營養成分差異較大;(2)德宏州氣候條件有所不同,而氣候變化對薊馬的生長、發育及繁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3)本研究開展檸檬薊馬空間分布特點的調查中,針對的是多種薊馬種類,不同薊馬種類的生活習性有所差異,是導致以上結果的直接原因。開展不同枝梢期不同方位檸檬薊馬蟲口量調查,有利于檸檬薊馬的精準防治和監測部位的確定。本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在檸檬春梢期和夏梢期薊馬在不同方位上蟲口量差異不顯著。因此,在上述兩個檸檬梢期的4個方位均可用于檸檬薊馬的監測,在防治過程中不需要差別防治;而在秋梢期則以東和北兩個方位的檸檬薊馬蟲口量較大,可以將上述兩個方位定為重點監測方位,在防治過程中也可適當的增加防治的頻次和程度,可以有效的降低檸檬薊馬的危害。
薊馬種群的時空變化特點主要取決于所處區域,受該區域的氣候條件、寄主植物、天敵昆蟲、薊馬自身習性及養護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18]。其中,劉凌等[19]研究發現,由于受氣候因素的影響,在云南建水西花薊馬種群動態呈單峰型;韓冬銀等[18]研究發現,受薊馬自身習性影響,導致薊馬種群在芒果花期快速的增長。本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檸檬園薊馬種群動態呈雙峰型,兩個高峰期分別出現在8月和10月,但整個檸檬生長階段薊馬的種群數量均處于較低水平。造成以上結果與檸檬園的養護管理水平直接相關,調查發現2016年在整個生產期內除5、7、10和12月沒有使用防治薊馬類群的農藥,其余時段均噴施了防治薊馬類群的農藥是導致該結果的主要原因,輔以檸檬薊馬自身習性、氣候因子、天敵及檸檬理化性質變化等綜合因子共同導致的。因此,通過執行上述有效的防治技術手段可以有效的控制檸檬薊馬種群。但建議在薊馬發生高峰期8和10月可以適當增加薊馬類殺蟲劑的使用次數,可以有效降低薊馬對檸檬的危害;同時,應該開發利用對薊馬低毒高效綠色,對天敵昆蟲安全的化學農藥,加強天敵昆蟲的研究利用,最終實現檸檬產業的健康綠色發展。
本研究對云南省德宏州檸檬薊馬種類、空間危害特點及種群動態進行了調查,明確了云南省德宏州檸檬薊馬的種類;其次,明確了不同梢期檸檬薊馬在檸檬上的空間分布特點,對于檸檬薊馬的精準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最后,明確了云南省德宏州檸檬薊馬的種群變化規律,對于檸檬薊馬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首先,針對的是多種檸檬薊馬種類,而關于具體薊馬種類在德宏州的空間分布特點和種群動態仍有待進一步開展,其次,受調查時間和范圍的限制,有部分檸檬薊馬種類可能仍沒有被發現,有待進一步開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