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瑋 周檸汝
(嘉興學院師范學院,浙江 嘉興 314200)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加速,越來越多兒童隨父母遷入城市生活,隨遷兒童社會融合問題已引起研究者們的關注。社會融合(social inclusion)是指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的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相互適應、相互協調,最終達到統合的過程。[1]研究顯示:隨遷兒童在同學關系、日常行為規范、朋友交往等方面低于本地兒童,社會融合指標低于本地兒童。[2]國內研究者認為隨遷兒童社會融合受制度、城市教育、家庭、兒童個性以及社會接納等社會資本因素影響。[3]該領域研究文獻報道,體育運動能夠增加青少年兒童社會資本,從而進一步促進社會融合。[4-5]Kelly[6]研究認為借助體育運動可以擴展兒童朋友圈,增加與同群體的交往,增進與群體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于兒童心理健康。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研究方法,對隨遷兒童的社會融合以及體育參與情況進行分析,目的是探討隨遷兒童體育參與社會融合之間的相關性,為促進隨遷兒童社會融合提供一個可供參閱的理論視角。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250名10-14周歲隨遷兒童作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以“隨遷兒童社會融合”和“體育活動參與”為關鍵詞,搜集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及支撐。
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對10-14歲隨遷兒童社會融合及體育活動參與情況進行調查,該問卷包括心理融合、文化融合、交互融合、身份融合、體育活動參與五方面,共發放問卷270份,回收問卷258份,有效問卷250份。
3.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整理有效的調查數據進行處理,數據表述采用平均數±標準差(Mean±SD);采用線性回歸模型分析隨遷兒童體育參與與社會融合指標之間的相關性,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表1可以看出:隨遷兒童的女童和男童之間分別在文化融合(男童2.99±0.345vs女童3.08±0.233)、身份融合(男童2.94±0.285vs女童3.00±0.245)存在顯著性差異。
從表2中可以看出,隨遷兒童參與體育活動興趣比較高,比較感興趣兒童(57.6%)和非常感興趣(29.2%)兒童共占87.2%。每周參與(除體育課)體育活動次數集中在1-3次,分別占21.6%、35.2%、21.6%,而在每次參加體育活動持續時間主要分布在0-60分鐘,占總體人數82.4%。
控制年齡、性別、家庭情況等混雜因素后,線性模型回歸分析發現:隨遷兒童心理融合指標分別與參與體育活興趣(β=0.080,P=0.046)、每周(除體育課)參與體育活動次數(β=0.089,P=0.000)呈顯著性正相關;文化融合指標分別與兒童對參與體育活動認識(β=0.169,P=0.000)、每周(除體育課)參與體育活動次數(β=0.110,P=0.000)呈顯著性正相關;交互融合(β=0.045,P=0.005)和身份融合(β=0.116,P=0.005)分別與每周(除體育課)參與體育活動次數呈顯著性正相關。
本研究發現,隨遷兒童社會融合的各項指標分別與體育參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該研究成果與其他研究一致。國外研究資料報道,體育運動有利于構建不同宗教、種族、年齡以及社會地位之間的社會網絡,提供更廣泛的參與機會,從而建立尊重和信任。[7]我國隨遷兒童進入城市后,戶籍制度、經濟文化、個人素養等方面與城市兒童存在差異,易受歧視、甚至是排斥。國內研究者基本達成共識,認為影響社會融合的主要包括三個因素: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政策制度。[3,5]趙溢洋等[8]研究認為體育運動可作為隨遷子女增加社會和人力資本的一種媒介,從而提高其城市融入感。本研究結果顯示: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與所有指標均呈正相關,這增加了兒童與同群體接觸的機會,擴大社交范圍,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將家長受教育程度、兄弟姐妹數、主要撫養人、隨遷時間、父母親工作、家庭收入等可能影響隨遷兒童社會融合程度的因素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撫養人、家長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是影響隨遷兒童社會融合的三個重要因素。數據表明,由父母或其中一方撫養的隨遷兒童比由其他人撫養的隨遷兒童,社會融合更好。前者受到父母的關注度更高,也更容易在與父母共同參與社會活動中積累社會支持。父母文化水平高、收入高,能為隨遷子女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機會和資源,為其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而且有利于其與當地居民間的平等交互,取得當地居民對自己身份的認同,也能因此獲得與城市特有文化的接觸機會,包括父母帶領孩子參與社會活動以及幫助她們發展潛能的機會也越多,加速了其城市化進程。
隨遷兒童體育參與對社會融合有促進作用,為提高隨遷兒童的社會融合提供了可參考視角。另外,社會、學校、家庭應鼓勵和支持隨遷兒童積極參與不同形式體育運動,使其更好的融入社會。
注:*表示P<0.05。

表2 隨遷兒童體育活動參與指標
注:*表示P<0.05。

表3 隨遷兒童體育參與與社會融合指標線性回歸分析
注:控制性別、年齡、家庭條件等因素,R2為擬合程度,β為標準回歸系數,*表示P<0.05.;**表示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