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銘 周麗晨
(寧夏大學教育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評估,是反映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參數。護士是一個高緊張職業群體,作為醫療行業的重要角色,其幸福感對醫療行業良性發展至關重要,護士幸福感的下降會直接影響其對病人的服務質量、不服從醫院管理甚至離崗。研究發現,護士群體的幸福感易受職業倦怠和自尊的影響[1],臨床護士職業倦怠負向預測幸福感[2],護士的自尊程度與幸福感存在顯著正相關[3],且低自尊的人容易成為職業倦怠的高發群體。此外,護士的自尊程度對其職業倦怠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4]。可看出自尊既影響職業倦怠又影響主觀幸福感。
(一)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寧夏某醫院144名女性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年齡范圍在19-55歲。
(二)研究工具。自尊量表[5]由Rosenberg編制。共有10個項目,總分在10-40之間。其中第八項在中國被試群體中是高自尊的指標[6],采用正向計分。
采用《護士職業倦怠量表》簡化版[7],量表整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83,信度較好。
總體幸福感評價量表由Fazio編制,段建華修訂。共18題,總分越高,幸福感越高。
(一)自尊、職業倦怠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自尊、職業倦怠與主觀幸福感兩兩顯著相關,職業倦怠與自尊相關系數為-0.23,幸福感與自尊的相關系數為0.32,幸福感與職業倦怠的相關系數為-0.34。
(二)職業倦怠的中介作用。進行職業倦怠的中介作用檢驗,見表1。

表1 職業倦怠在自尊與主觀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
注:**p<0.01。
結果表明,自尊對主觀幸福感的回歸顯著,自尊對職業倦怠的回歸顯著。以自尊與職業倦怠為自變量,主觀幸福感為因變量建立的回歸方程顯著,自尊對主觀幸福感的回歸系數為0.26,職業倦怠對主觀幸福感的回歸系數為-0.28,解釋主觀幸福感的方差變異為13%。t檢驗均顯著,說明職業倦怠在自尊與主觀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百分比19.85%。
自尊低的個體,主觀幸福感也會低。另一方面,自尊低的個體,職業倦怠程度往往比較高,而職業倦怠程度比較高的被試者,主觀幸福感也比較低。醫院應重視對護士的人性化管理,優化人員配備與安排,完善工作模式與環境,領導層應多與護士溝通交流,定期給護士人員做心理培訓與疏導,積極關注護士心理健康,幫助護士應對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提高護士自尊,降低其職業倦怠,減輕心理壓力,從而提高護士群體主觀幸福感,改善與提高護士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