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霓
摘要:在素質教育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通過持續的教學策略優化才能確保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優化方法包括優化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情境和授課方式、將語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關鍵詞:教學策略;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2B-0077-03
傳統的教學方式會抑制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對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優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素質教育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持續的教學策略優化才能確保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觀念相對落后
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看來,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小學生拼音識字和課文背誦,這種教學觀念會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機械化,只注重語文知識的傳輸和普及,忽略了全面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1]。同時也導致小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過分注重小學生的拼音、識字和課文背誦能力,過分注重小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語文素養的綜合提高。
(二)忽視與小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
語文知識在生活中處處可見,語文與社會和學校生活有密切的聯系。但是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忽略語文與小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一味地注重課本知識的講解。將小學生的語文教學內容同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教學內容,而且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感受語文的魅力,不斷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知識。
(三)沒有正確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過于注重教師單向的教學活動,采用標準化的教學方法向小學生傳輸語文知識,忽視了小學生的學習反饋,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小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顛倒了教學主體的地位,難以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一些教師意識到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并沒有很好地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沒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
(一)教師沒有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學科和人文學科的綜合體,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特征,更是人類思想的傳承。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中的基礎,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課程。部分教師沒有準確把握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過于注重語文知識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的思想傳承。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課堂缺少互動交流環節,或者是互動交流流于形式,互動的問題機械又無趣,很難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人文情懷和語文素養。隨著課堂中多媒體工具的普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但由于多媒體教學的使用不當,一些語文課堂的多媒體教學流于形式,只是匆匆走過場。
(二)教師對文本解讀不夠準確
語文課教學能夠體現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學過程實質上也是語文教師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領悟過程,語文教師需要依據一定的語文知識身臨其境地感受課文情境,依據自身的專業知識解讀教學知識[2]。當前存在部分語文教師語文素養不高的狀況。語文教師不能夠很好地解讀和領悟教學內容,沒有準確地把握語文教學的概況、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價值觀,很難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語文學習活動。
(三)教師沒有準確估計學情
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情特征,語文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點,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狀況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征把握不清,就不能很好地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和教育學生,從而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小學階段是人生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更應該多關注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作者情懷和價值觀的理解屬于深層次的閱讀要求,對小學生的教學要做到有所取舍。
(四)教師課堂點評不夠深入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課堂點評要能夠體現對學生的鼓勵。教師的課堂點評既不能一味地迎合學生,也不能言過其實而打擊學生自信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教師的課堂點評和學習情況評價要做到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盡可能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同時也要因人而異,不能用單一的評價方式來評價全體學生。教師的課堂評價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總結和學習反思,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三、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優化方法
(一)優化小學生的學習方式
小學生在所處的年齡階段具有好奇、頑皮、愛動的學情特征,傳統的語文教學強調小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力安靜學習,這大大降低了小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學情特征優化小學生的學習方式。
首先,語文教師要培養小學生主動學習意識,鼓勵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培養學生自我檢測和自我激勵的習慣。其次,語文教師要將語文知識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最后,語文教師要鼓勵小學生拓寬學習渠道,廣泛閱讀語文讀物,擴大學習視野,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二)優化教學情境和授課方式
語文學科包含對實際生活的感想和領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情境教學不僅能夠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小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語文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
在備課階段,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情特征選取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示教學情境,同時選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來組織課堂教學[3]。教師要根據情境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鼓勵小學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通過思考和合作最終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可以利用游戲、兒歌等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課堂主動性,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同時要給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和空間,通過深入的課堂點評來鼓勵學生,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將語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要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首先要徹底擯棄傳統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將語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生學習為主體,而不是以教師教學為主體。教師在小學生主動學習過程中,應有效地引導和答疑解惑,培養小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問題意識[4]。教師應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給小學生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間,為小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提供機會和條件。
由于成長環境的差異,小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態度都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語文教師標準化、統一化的教學無法有效地滿足每一位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也要求語文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小學生學習為課堂的中心,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提高每一位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學主要目標是全面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小學生在掌握一定數量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強化語文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以更好地指導未來的學習和實踐活動。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將語文教學同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語文教學實踐環節多樣化和豐富化,通過實踐環節不斷地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5]。一方面,教學實踐環節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促使語文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同時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
在素質教育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持續的課堂教學優化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教師要克服教學活動中出現的“課程標準把握不到位、文本解讀不準確、學情估計不準確、課堂點評不深入”等種種問題,通過優化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情境和授課方式,將語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進一步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瀝.初探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途徑[J].學周刊, 2018(10):131-132.
[2]陳紅玉.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J].現代交際, 2018(2):200+199.
[3]邵晚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 2018(7):52-53.
[4]張開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學周刊, 2018(6):74-75.
[5]梁素琳.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 2018(3):124-125.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