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夫斌
【摘 要】論文介紹了鋼結構建造場地設備管理現狀,設備分級管理的目的和必要性,設備分級的方法和評分標準。通過設備分級管理的探索和實踐,提高了設備管理水平。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ite, the purpose and necessity of equipment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he methods and scoring standards of equipment classification. The level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improve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quipment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關鍵詞】設備;分級管理;探索;實踐
【Keywords】 equipment;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exploration;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F27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4-0167-02
1 鋼結構建造場地設備管理現狀及特點
每個生產型企業的正常運轉都離不開設備的安全運行,如果說企業的產品或設計是企業的靈魂的話,那么設備就是這個企業可見的軀體,沒有軀體的靈魂是空的,是任何事情也做不了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道理簡單,但未必都得到很好的執行。鋼結構建造場地在設備管理方面存在如下特點。
1.1 設備種類多、數量大
鋼結構建造場地主要以鋼板切割、鋼結構件焊接、打磨、涂裝、吊裝和運輸為主,涉及切割機、電焊機、砂輪機、噴砂機、噴漆機、橋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液壓平板車等設備,具有設備種類多、數量大等特點,其中小型焊機等設備占比60%以上。
1.2 設備管理重視程度不夠
生產是企業創造價值的關鍵環節,將生產放到第一要務,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在重視生產的同時,沒有提高對設備的重視。設備是沒有生命的,它需要專業管理和維護,企業不重視,自然缺少專業設備管理人員,沒有了專業人員的管理和維護,設備維護、保養自然就不到位,這是當前設備管理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
1.3 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沒有抓住關鍵
設備管理的重視程度和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逐步認識、學習、領悟的過程,需要長期的積累。在現有人員配置情況下,如何做好設備管理工作呢?多數企業是“一刀切”管理,“眉毛胡子一把抓”是管理現狀。人力資源本來就不夠,我們管理人員又沒有抓住重點,日常工作全是“救火救急”、事后維修,自然談不上有效管理和創新管理,這也是多數設備管理人員很忙、很累但不出成績的問題所在。
2 設備分級管理的必要性
鋼結構建造場地設備種類多、數量大,但設備管理人員有限,要想進一步推進并提升設備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有限資源,提高設備管理效率,就需要抓關鍵。如何抓,怎么抓?就需要對設備進行分級管理,找到關鍵的20%,把有限的資源重點放到關鍵設備上,進而提高設備管理水平。
從風險管理角度分析也是這樣的,設備故障造成的80%損失是由20%的關鍵設備引起的,我們就是要將有限的人力和資源投入到這20%的關鍵設備上。
3 設備分級評定方法及標準
3.1 制定評分標準
設備分級評價采用分項評分法的評定方式,從生產影響、資產原值、安全/環保因素、維修影響四個方面共計八項內容進行分類說明,對每項指標制定評分標準。(表1)
3.2 量化評分值
設定總分值為100分,根據權重分配到具體的八項中,每一項又根據表1的評分標準,設置三檔分值,具體分值根據企業設備現狀進行設置。
3.3 設備評估打分
根據某類設備相關參數和歷史數據,對照表1進行逐項核實打分,最后進行合計,總分值就是該類設備對應的評分值。
3.4 設備分級
根據評分值將設備分為A、B、C三級,其中A級為關鍵設備,B級為主要設備,C級為普通設備。
表2 設備分級表
■
4 設備分級管理的實踐與應用
針對鋼結構建造場地設備的特點,按照上述設備分級評分標準,開展設備分級管理的具體實踐工作。
4.1 設備分級
我們采用設備分級評分的方法,將每一類設備進行評分,根據評分結果多設備進行分級。經過評分,將大噸位重點起重機械和政府監管的特種設備納入A級關鍵設備,該部分設備數量只占企業設備總數的20%以內,資產值占比高達80%以上。將小型起重運輸設備、切割、噴涂設備列入B級主要設備,該部分設備數量占企業設備總數的30%左右[1]。將其他設備列入C級一般設備。
4.2 加強A級關鍵設備管理
在原有設備管理的基礎上,對關鍵設備在人員配置、操作維保制度保障、風險評估與分析、維修費等方面加大投入。
重點設備操作必須設專崗專人負責,嚴格執行“定人、定崗、定機、定責”的“四定”原則。操作人員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維保規程、點/巡檢規程等設備制度,人員要相對穩定。進行崗前培訓,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并取得操作資格(包括國家相關規定的資格認證)。操作人員堅持持證上崗(國家、行業或單位頒發)。配置重點設備運保人員,由專業工程師、技術人員組成,加強重點設備技術管理,包括數據采集/統計分析技術、監測檢測技術、風險評估技術、維護維修技術等。
逐臺建立設備專用操作規程,內容包括安全注意事項,設備啟動前、開機、運行、停機等步驟的檢查和操作方法,異常情況處理步驟、方法。確保設備操作人員熟練掌握操作規程,并嚴格遵守設備操作規程,嚴禁超負荷、超性能使用設備。建立設備點檢制度,通過點檢準確掌握設備技術狀況,維持和改善設備工作性能,預防事故發生,減少故障停機時間。除做好點檢記錄外,對點檢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按照定點、定質、定量、定期、定人的“五定”原則建立設備潤滑標準。
對關鍵設備定期開展風險分析,并建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表——FMEA,為設備檢查、維保、修理、事故預防工作打好基礎。重點設備采用預防維修(計劃修理)為主,事后維修為輔的維修策略,制定大修周期計劃。加大關鍵設備年度維修投入,建立重點設備單機運維費用核算機制和事故應急預案。
重點設備按“一機一檔”原則建立設備生命周期檔案,包括出廠原始技術文件、安裝資料、調試驗收資料、設備及附屬裝置證書、點檢記錄、運保記錄、故障記錄、大修及驗收資料、改造及驗收資料、FMEA表格、事故記錄等。
5 設備分級管理應用情況總結
該企業自從采用設備分級管理模式后,在設備管理人員不變的情況下,設備完好率得到有效提升,設備故障率、故障損失工時、萬元產值維修費逐年降低,設備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升,這也充分印證了設備分級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李文博.淺談工程機械設備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