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伶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任務設計。任務設計是任務型教學法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喜歡新事物、玩游戲,活潑好動,并且對英語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幫助教師調動課堂氛圍、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能力,所以在課堂中做好任務設計是必要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任務設計;小學英語
任務設計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這是一種以完成任務,解決問題,重視學習的教學模式,要求老師所設計出來的任務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通過思考、交流、合作的方式豐富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優秀的任務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節課堂氣氛,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設計也受到了很高的關注。與傳統的英語語言教學法相比較,任務型的教學法吸收了傳統教學的優點,還具備了自身特有的特征。小學英語課堂中有了生動、有效的任務會加深知識的印象,并對學習英語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一、任務設計的類型及其特點
(一)任務設計類型
1.課前任務設計
在任務前階段,教師和學生在任務開始前做一些活動,相當于一些小型的任務。
(1)猜測性任務設計
這是極為常見的任務設計。用時較短,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得到鍛煉。如:學習What do you like? 時,學生猜測他們的同桌喜歡吃什么?大膽用英語說出來,猜對的有獎勵。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獲得了快樂和成就感。但設計時,需注意任務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烘托課堂氣氛而進行猜測。
(2)調查性任務設計
指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和求知欲強的特征,根據課堂的相關知識,設置命題,讓學生進行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加固了知識。如:班級要舉行一場活動,要買一些水果分給大家,水果的種類很多,到底該買那什么呢?這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范圍,可以選擇的水果有“apple, orange, pear...”讓學生在班級內開展這項調查,之后讓全班投票,然后根據票數的不同,計算出各種水果所占的比例,最后用所學英語寫成調查報告交給老師。這個任務的完成既鞏固了相關知識,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課中任務設計
在課中任務階段,學生或單獨或成組地執行任務。這之間教師應該努力協調學生目標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1)討論性任務設計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討論是必備的一個任務。教師在給學生設置問題之后,讓學生之間同桌討論、分組討論等方式進行。得出一定的結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2)競爭性任務設計
競爭性的任務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集體感。學習單詞、句子時,布置一定的任務,展開小組競賽,有了競爭學生就會積極練習,成員互相幫助。比賽結束后,給獲勝的小組獎勵,這樣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3.課后任務設計
在課后任務階段,教師和學生共同檢查任務執行時所使用的目標語言;教師為學生提供再次鞏固的機會。
(1)復習性任務設計
復習性任務屬于新課教授之后的學習。在設計復習性的任務時要考慮到這不是講新內容,任務要比之前有難度,太過簡單會讓學生失去學習動力。
(2)總結性任務設計
總結性的任務一般都是用在課堂的最后,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的探究和實踐。展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更好的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任務設計的要求
1.任務活動的趣味性
在設計任務的時,教師要善于發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點,把原來枯燥的課堂氛圍調動起來。設計有趣的任務,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轉變為自己的一種能力。
2.任務信息的真實性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都是一個信息輸出的過程。在設計任務時不可缺少相應的信息差,否則課堂將會變成學生對舊知識進行簡單的重復和機械的操作。為了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設計任務時不能讓學生對某些現象明知故問,而是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真實的交流。
3.任務內容的多樣性
小學作為學生的學習起步階段,注意力也是難以集中的年齡階段。設計任務時應避免單一的任務;需多樣化的把活動穿插于教學中去,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思維。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 1(操作式)
在教授We love animals話題時,要求學生能認識“pig, duck, rabbit, tiger”四個單詞并在生活中運用句子“Whats this?-Its a...”。復習導入后,“we learn we love animals. I have some pictures.”(展示第一張圖片),之后進行t-i-g-e-r 領讀,教完單詞領讀,分組讀接著引入“Whats this?-Its a...”并用手中的圖片提問同學。最后來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同學分成兩組,每組同學找一個同學上臺進行扮演,其他組員回答,他所扮演的動物,答對得一分,答錯沒有分。開始游戲后,老師對第一組同學進行記分并評價,并進行第二組的游戲。游戲結束,再對本堂課的內容進行復習領讀并詢問。
(二)案例 2(競爭式)
教授“Numbers”課題時,本課時屬于單詞的教授,對象為三年級學生,多使用趣味教學。 要求學生認讀并標準發音單詞“one,two,three,four,five,six.”,準備多謀體視頻,帶有數字的盒子。歌曲“Ten Little Indian Boys”導入,接著詢問同學們都聽到了什么,繼而學習新單詞,分組讀,個人讀,點名讀等。在relax環節,進行“小猴子爬樹贏香蕉”游戲來鞏固單詞,在黑板上貼上兩棵樹,同學們分成兩個小組,每一組一個接一個的上來擲骰子,并詢問 Whats this?骰子上數字是幾就爬幾步(并讀這幾個數)直到那個小組到達樹頂,這個小組就為小猴子贏得三根香蕉,另一組只能得一根。
新課型教學多了一部分趣味任務,讓學生在扮演動物時就學會了單詞和句型,提高了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趣味,在課堂的開始就以一首音樂引起學生的注意,游戲環節以學生喜愛的動物展開,足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兩個新型案例中所用到的任務設計是操作中的角色扮演以及競賽型的任務。授課對象都是三年級學生,同樣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以及在具體的情景中運用英語的能力。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而設計不同的任務,適合的、正確的任務設計才能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習好英語。不足之處:個別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任務可能會分散注意力以及趣味性較為欠缺。
這樣的任務設計還有很多,在競爭式案例中,可以利用開火車、單詞接龍等這樣的游戲來學習單詞,這是學生在對課堂內容都熟練的情況下完成的,依據課堂的特點而設計的任務,避免了學生麻木的跟讀,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單詞和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操作式案例中,可以用全身反應法、拍手游戲、角色扮演等任務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總結
并不是每一堂課都可以使用同樣的任務設計,在低年級階段適合使用簡單、吸引學生的任務,如角色扮演、開火車等簡單的任務來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低年級的學生用過于復雜繁瑣的任務,學生會不明白任務的要求而導致對任務失去興趣;反之,高年級學生就不適合用過分簡單的任務,高年級學生因為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所以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加強難度。一個好的任務設計會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個性發展得到張揚了,能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的認知更加完深刻、靈活。在設計任務的過程時,仍然會有不可波避免的誤區以及模糊的認識,還需要教師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知識以及對任務設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