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金
摘 要:現代化建設的日益發展,進一步推進了我國健康可持續理念的進一步深入,特別是在當前環境污染成為重要問題的當下,進一步推進環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如何能夠在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進一步改進與完善水文及環境地質工作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基于此,本文針對水文地質及環境地質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重要性;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4.067
0 前言
近些年以來,伴隨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特別是對于水環境及自然環境,其浪費及污染程度已經達到了極為嚴重的地步,保持環境與經濟的平衡與穩定,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下大力度對水文、環境地質進行進一步研究。
1 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
從概念上來分析,水文地質以及環境地質,即是針對我國的水資源情況以及環境資源情況進行科學詳細的調研工作,并對其資源的總儲備量、總利用率等進行科學的統計與總結,從而為我國進行相應的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作用。
(1)水文地質工作概述。從水文地質來分析,目前最為主要的就是地下水資源,我國地大物博,國土面積非常大,從大體上分析,我國的地下水資源是相對比較豐富的,但由于污染越來越嚴重,地下水資源的利用率卻在逐年降低。
(2)環境地質工作概述。從環境地質上來分析,森林、樹木、礦產以及地質地貌等資源的調研工作是相對比較重要的內容,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環境資源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壞,因此環境地質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改變當前的環境破壞現狀,是環境地質工作進行的重要目的。
2 當前我國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現狀分析
(1)水文地質工作現狀分析。就目前而言,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水文地質工作大步推進,以更好的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但從當前的水文地質工作現狀上來分析,還是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在水文地質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對于地質勘查以及設計工作的科學認識,并且調研的資金在投入上極為不足,不能夠推進水文地質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第二,很多已經調研得出的成果并沒有科學的應用到實際的社會生產活動當中,并且尚存在很多的客觀制約因素,從而導致很多科學有效的調研信息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利用,失去了其調研的最終意義。
(2)環境地質工作現狀分析。從環境地質工作來分析,由于我國地質環境相對比較復雜,從黃土高原到戈壁沙漠,從沿海三角洲到南方梯田,各個省份及地區都有獨特的地文地貌,同時,也都存在著各自的地質問題,特別是經濟建設的發展,給當地也帶來了一定的地質破壞,水土流失、污染、滑坡、地震、泥石流……這些都在提醒我們,環境地質工作的推進與開展是迫在眉睫的。
與此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環境地質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關的人員重視水文地質工作與環境地質工作之間的緊密聯系,充分發揮環境地質工作的實際作用。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環境地質工作存在著以下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第一,淡水資源日益減少,地下水破壞嚴重;第二,水土流失問題明顯,土地利用率低下;第三,地質災害頻發,地質環境日趨惡化;第四,化工行業給生態環境帶來的污染與日俱增。
3 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的優化措施
上述的各種問題,讓我們知道,進一步開展水文地質以及環境地質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為了更好的提升當前水文及環境地質工作水平,更好的為地質工作提供有效成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與優化:
(1)進一步升級水資源開發和保護水平。首先,要從思想上提高對于地質工作的認識程度,同時更好的建立、健全水文及環境地質的保護管理機制,并且利用法律手段,強化水文及環境地質的依法管理,確保水文及環境地質工作的順利開展。
其次,要對特殊區域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在區域內針對當地工作人員進行科學引導,通過科學技術全面提高對于地質工作進行整合與規范,監理科學的管控機制,為更好的開展工作、提高調研的科學性,全面提升調研成果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
再次,國家及相關部門要針對地方區域的資源保護建立科學的管控及處理機制,確保管控工作能夠有效開展,保障管控效果,切實有效的推進地方區域的水文及環境治理工作能夠科學有序開展。
(2)依托多學科進行多部門協同合作。水文地質以及環境地質工作,是一項多學科綜合合作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環境學、地質災害學、氣象學、大氣學等等多個學科的共同參與與研究。因此,在進行地質工作過程中,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并聯合多個部門進行研究與商討,制定最佳方案,確保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達到最低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達到地質工作的最終目的,為科學的利用自然,保障自然環境不受到破壞奠定基礎,發揮地質調研工作的重要作用。
(3)落實可持續發展結構。要想提升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的綜合性水平,就要積極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機制,確保工作開展過程和分析效果的完整性,在防護效果和處理水平全面升級的基礎上,要設立防護林,確保地質環境監測水平的最優化,從而整合生態系統保護機制,為后續農業生產的完整性運行提供保障,確保控制方案和執行措施的最優化,落實興建機制后,保證排放量的管理水平和管控措施更加貼合實際需求。另外,在可持續發展體系建立和運行后,也要對地質因素和技術成果予以分析,確保基礎性保障機制的有效性。
4 結語
綜上,就目前我國的水文以及環境地質工作的開展情況而言,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當中,更好的集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等進行科學有效的改進,并針對所存在的相應調研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管控措施,從而確保相應的地質工作能夠更加科學有序的開展,為全面提高其調研成果的可用性和時效性服務,同時更好的避免地質災害的產生,為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王菲菲.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思考[J].民營科技,2016,12(07):244.
[2]周欣榮.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J].黑龍江科學,2016,7(1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