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鵬 豐火雷 周開發
摘 要:處于通航航道處的橋梁容易遭到航行船舶的撞擊,這類橋梁事故往往會給橋梁、船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為此,國內外都對橋梁防撞系統進行了相關研究。本文就目前應用的橋梁防撞技術作了歸納和介紹,并提出了一種基于云平臺,采用AIS系統和雷達技術,應用Origami結構的智能橋梁防撞系統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橋梁智能防撞;Origami結構;AIS系統;云平臺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4.089
橋梁,自古以來便是交通運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今我國的水上交通運輸事業蒸蒸日上,處于通航航道處的橋梁也越來越多。航行船舶與橋梁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由此導致的事故亦此起彼伏。船撞橋事故會帶來橋梁、船舶和社會三方面的損失:橋梁結構受損,需大量的維修費用;船舶結構遭到破壞,船舶上的人員與貨物處于危險狀態;通航受阻,居民出行不便,甚至影響當地自然環境。
據統計,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船撞橋事故己經不止110起,國內情況尤其嚴重,僅武漢長江大橋,被船舶撞擊的事故就高達80余起。同時,國外的類似船撞橋事故也高達50余起。據估算平均每年約有一座大型橋梁遭到船舶撞擊而受損。因此,如何防范通航航道處的橋梁被船舶撞擊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橋梁防撞系統的研究現狀
國內外對橋梁防撞系統的研究,可分為橋梁主動防撞和被動防撞兩部分。
目前可用于橋梁主動防撞預警系統的技術主要有:①視頻監測技術,該技術主要運用攝像頭監測,成本較低。但難以精準地識別較遠距離的物體,誤報率較高,且受光線條件的限制。②雷達成像技術,該技術能監測遠距離物體,能探測到物體的方位、速度等信息,可以滿足監測船舶航行狀態的使用需求。但惡劣的天氣會對它的精度產生一定的影響,需采用其他技術加以輔助。③熱成像技術,該技術采用熱紅外攝像機,紅外輻射的穿透力強,不受光照和天氣的影響,隱蔽性高,但目前紅外圖像精度不高。
目前可用于橋梁被動防撞系統的技術主要有:①防撞護舷,結構簡單,維護成本低,作為直接構造彈性變形型防撞設施,抵抗小噸位船舶撞擊的效果較好。對于抵抗大型船舶,該結構的防撞效果差。②消能防撞套箱,利用具有一定剛度的套箱很好地吸收船舶撞擊動能、延緩撞擊時間,使得傳遞到橋墩上的撞擊能量大程度減小。③樁式防撞裝置,能給橋梁和船舶雙方都提供很好的保護,不受橋墩類型和防撞船舶噸級限制,但成本高,施工難度大,且會減小通航凈空空間。
2 智能橋梁防撞系統設計思路
本文采用將AIS系統和雷達技術相結合的監測手段,運用可折疊Origami結構,提出一種基于云平臺的智能橋梁防撞系統。該系統適用于通航橋梁,能精準化、實時化、自動化、低成本地防止船舶直接撞擊橋梁,確保橋梁、船舶雙方的安全。
2.1 被動防撞系統設計
在通航孔處橋墩周圍安裝一種伸縮性好、吸能性好的可折疊Origami結構被動防撞設施。正常狀況下,該結構處于收縮狀態,緊貼于橋墩表面,使通航孔具有足夠的凈空空間,不影響船舶通行;船舶將撞向橋墩而觸發被動防撞設施時,該結構迅速打開并伸展,圍繞著橋墩形成“保護層”,極大程度地降低橋墩實體接收的撞擊能量。防撞過程中該結構只會發生局部的損壞,不影響整體防撞性能,后期只需維修受損的局部。
2.2 主動防撞預警系統設計
隨著航海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簡稱AIS系統)日趨完善。AIS系統可以提供船名、航線、航向、位置、船舶尺度等有關船舶航行的基本信息。目前,AIS基站信號可用率接近100%。橋梁防撞系統主要是防止船舶撞橋事故,在橋梁附近水域覆蓋AIS基站信號,從而將AIS系統運用于智能橋梁防撞系統中是可行且有效的。采集橋梁附近船舶的AIS數據,為后續的防撞應對措施提供基本信息。考慮到AIS基站信號并未達到100%,為了提高防撞系統的精準性,引入雷達監測加以輔助。在通航孔處的橋墩布設雷達,實時監測橋墩周圍的船舶航行狀況。
2.3 云平臺
作為云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平臺是云服務的核心。云平臺具有安全防護體制,無需構建人工監控中心,無需購買監控相關的物理服務器和存儲設備,也無需進行人工維護和管理。作為健康監測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以云計算為基礎的橋梁預警系統可接入健康監測系統。基于云平臺的橋梁防撞預警系統,可以同時向多個服務器(如海事管理、橋梁維護單位、船舶控制人員等)提供服務。該預警系統成本低,且具有非常高的可維護性、穩定性和靈活性,能讓防撞系統更智能,運作更有效率。
2.4 智能橋梁防撞系統工作模式
將AIS和雷達得到的有關船舶基本數據信息上傳到云平臺,為后續的智能化處理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供相關人員隨時隨地查看。
在橋墩周圍由遠及近分別設置一定范圍的預警區、報警區、防撞區。當系統監測到船舶進入了預警區,系統計算船舶的航向、位置、航速等,向船舶控制人員發送預警信號,提醒其調整航速、航向等,此時Origami結構處于收縮狀態。此后,系統對進入預警區的船舶進行自動跟蹤,當船舶繼續向橋墩靠近,進入報警區,系統判定船舶是否會進入防撞區,指示Origami結構是否準備伸展,同時系統根據其危險程度向船舶控制人員發送停船命令。當船舶已經進入了防撞區,說明船舶極可能撞向橋墩,此時該橋墩的Origami結構已準備就緒,立即打開并伸展,對船舶的撞擊能進行緩沖,避免橋墩受到大程度的損壞。
整個工作過程中,系統能精準地判別船舶具體撞擊的某一個橋墩,打開該橋墩周圍的Origami結構,其余橋墩周圍的Origami結構不受影響,相互獨立。
3 結論
一種理想的橋梁防撞系統不僅需要精準的主動防撞預警系統,還需要靈活的被動防撞系統,二者有機地結合,實現智能化防撞的目的,同時兼顧經濟因素。緊跟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潮流,基于云平臺的智能橋梁防撞系統,可以節約大量機器購買費用和人工管理費用。融合AIS和雷達技術的分區式預警系統,相互獨立的可折疊Origami防撞結構,使得該橋梁防撞系統真正實現智能化、高效化、經濟化。
參考文獻:
[1]鄧清文,孫中懿,王端,劉何平,李紅強,顧亞雄,張同.橋梁橋體主動防撞報警系統設計[J].儀器儀表用戶,2016,23(12):16-19.
[2]謝錦妹,趙志剛,汪發根,于國丞,段培勇.鐵路橋梁防撞監測系統的研究[J].鐵道建筑,2019(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