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彩霞
摘 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資源已覆蓋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而將信息技術融入到中職電工電子授課當中,是近幾年各個中職院校所采取的有效教學策略,通過引入信息技術,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故此,本文對信息技術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職電工電子授課 ?應用
中職電工電子教師經過長期摸索與實踐,將現代化的網絡信息技術成功地植入實際教學課堂,進而充實了電工電子內容,拓展了電工電子的知識面,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中職教學課堂往往只注重知識的機械式灌輸,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宗旨,導致部分學生在畢業時一無所長,無法與就業形勢相匹配。
目前,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針對教材知識進行傳授,而將學生作為課堂輔助體,教師成為課堂主體,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文化知識與技能知識。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完全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發揮各自的優勢,思考能力、創新意識、發散思維得不到有效激發和提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懶散的學習習慣,而逐漸對課程學習以及技能掌握失去興趣,進而影響了學生未來的就業之路。
教育改革的目的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為綜合型的實用人才。目前,中職教學課堂過度強調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而中職電工電子學必須通過實踐應用才能很好地詮釋教材理論的內涵,學生實踐操作時間少,對電工電子原理只限于書本,畢業后,也只能是紙上談兵,不能掌握電工電子的實際技能。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生只是想通過中職教育拿到一紙文憑,至于以后的就業需求,完全沒做任何考慮,導致這些學生課堂注意力分散,對所學知識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缺乏主動學習意識,逐漸地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嚴重阻礙了未來的發展道路。
多媒體教學模式已廣泛應用于中職教學課堂,不過由于時間跨度過長,使得一些基礎的教學設備陳舊。在中職學校管理過程中,新型的信息化教學設備沒有被列入采購計劃,學校的相關領導對信息設備重視程度不高,投入成本低,致使教學資源嚴重缺失。因此,信息化資源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無法有機融合,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機制的不斷深入執行,中職教學課堂也出現了諸多新型的教學方式、方法,比如翻轉課堂、情境課堂、仿真訓練、在線課堂等。這些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也收獲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將信息化資源引入電工電子教學課堂,可有效發揮信息資源的優勢,使電工電子教學借助于網絡信息化技術實現育人育才的教學目的。采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電工電子的3D演示效果,走進神奇的電子世界,探尋電工電子領域的未知元素,進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將新型的教學機制引入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運營機制,采取適時可行的策略才能使二者有機融合,進而使電工電子授課效果切實得到提高。
近年來,中職電工電子專業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專業型人才,充實了社會各行業的人才隊伍。不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高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部分中職學生仍停留在原有的框架內,不能突破自我,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及就業形勢,導致這些學生被社會淘汰。基于此,將信息技術引入到中職電工電子教學課堂勢在必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身先士卒,發揮帶頭表率作用,掌握信息資源相關設備的使用方法和要領,提高自身對于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能力,對多媒體信息化教學設備能夠靈活運用。
中職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在傳授教材知識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新時代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除了采取信息化的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實踐外,教師還應結合學生實際,適時地引入網絡信息資源,使更多有價值、有指導意義的信息資源為學生所用。信息化技術作為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據,它的實用價值已得到社會各界的認證和贊同,將其引入課堂教學,使枯燥的課堂氛圍立刻變得活躍起來。通過視頻影像資料的播放,學生仿佛置身于視頻內容與情境當中,與其中的人物、環境融為一體,進而使學生的關注點完全轉移到課堂教學中,這樣大大減小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也使電工電子的知識點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更加穩固的扎根于學生心里。
以往的中職教學課堂過于單調和枯燥,機械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大減,如果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課堂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中的聲像并茂、立體空間、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到機電工程的原理時,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將機電工程中涉及的機械、儀表以視頻圖像的形式播放出來,學生通過視頻中形象、逼真的畫面,立刻會掌握機械、儀表的組成結構以及原理。此時,教師可以將畫面直接引入到現實生活中的生產制造企業當中,正確引導學生,作為一線的機電維修技術人員,應該怎么做、怎樣才能正確操作相關的機械、儀表,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就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快速地掌握了專業技能知識。
中職學校根據教學實際,對一些過時的、陳舊的、淘汰的信息化教學設備進行集中處理,更換新型的,符合現代化教學需要的信息化設備。此外,中職學校還應該加大對信息化資源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更廣泛、更全面的信息化資源數據庫,借鑒于同行業在應用信息化技術方面的先進經驗,引進國內外先進的電工電子技術應用于教學,這樣才能使信息化資源與中職電工電子授課融為一體。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而傳統的中職課堂教學過分地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相關學科知識,比如中職的數學學科,枯燥的數學理論使許多學生望而卻步,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心理。不過,如果將信息技術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好各門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人機的交互過程中,學生可以隨著計算機圖形的不斷變化,師生、學生之間進行互動討論,教師進行點撥指導,學生由原來的聽數學,變成了親自做數學,從實踐當中找出抽象的數學概念及規律,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新知識,掌握新理論。當教師講到函數時,教師可以利用電腦的繪圖軟件以及幾何畫板等制圖軟件,正確指導學生如何通過電腦軟件進行函數圖像的繪制,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對函數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化教學設備屬于教學資源的一個類別,它在中職電工電子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意義。因此,中職學校應注重將各類教學資源整合到一起,發揮每一項資源的優勢,這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社會已進入信息化發展時代,如果中職學校的教學資源短缺或者整合不善,就會制約中職學校的整體發展。在實踐教學中,中職教師應充分利用大數據與云存儲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數據庫,在中職學校內部實現資源共享,使各級教職員工的綜合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充分發揮直觀演示的功能以及重復演示一些實驗現象。針對信息技術,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展示立體圖形,進而使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理論、概念、定律變成具體的可直觀看到的畫面、圖形,同時還可以搭配相應的音頻、視頻進行動態演示,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在結合視頻影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與實驗步驟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演示,通過教師的及時點撥,學生可以立刻掌握知識要點,使教學與學習效率大大提升。在此基礎上,這種教學模式能夠突出知識重點和難點,將知識點變得簡單。
信息技術是當前乃至未來社會發展的領航者,它可以引領一個時代的進步。中職電工電子授課與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沖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瓶頸,將電工電子學知識和技能順其自然地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意識與頭腦當中,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升、文化知識得到有效灌輸,基于此,學生未來的就業前景也必將一片大好。
[1]陳海軍.中職汽車電工電子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速讀,2018(12).
[2]姚玉婷.信息技術與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教學的有效整合初探[J].速讀,2018(10).
[3]陸琦冰.中職電子電工與信息技術整合探微[J].現代職業教育,2018(15).
[4]魏新紅,楊大成.試析信息化技術在機械識圖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2016(9).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