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黃珍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時代下的出版行業正在改變傳統出版行業的生態環境。出版行業不僅面臨著技術和資金問題,還面臨著讀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閱讀需求。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出版行業在人才培養創新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從高數量轉換為高質量,如何提高職業技能和創新思維,對自身的職業發展進行長遠的規劃,成長為新時代下的復合型人才,都是筆者一直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當下新時代的人才需求現狀提出了相關解決途徑,以構建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增強出版人才的職業發展潛力和競爭力,最終推動出版產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 ?出版行業 ?人才培養 ?職業發展
新時代,我國出版行業日益繁榮,出版產業作為出版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市場化和數字化方面取得了跨越性的發展。所以,出版行業需要大量的市場運營型人才對出版企業進行經營管理,他們需要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洞察力,熟悉新媒體技術,深諳出版行業的運營方式,了解同行和總體市場的運營狀況。同時善于用創新的思維去適應新時代的出版環境,將出版系統和市場緊密地聯系起來,促使出版行業的產業鏈轉變為以出版社為核心,成為連接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梁。同時運用網絡運營等具體形式,運用一些市場管理創新思維,能隨著時代的變化發現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以幫助出版企業開拓市場,將出版物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出版行業必須注重培養精通著作權貿易,擅長經營管理的市場運營型人才。
數字化時代的來臨給傳統的出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促使出版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單一的紙質出版向數字化新媒體出版轉變,從多個渠道傳播閱讀信息,促使出版行業的身份和功能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所以當下對人才的需求要重新確立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培養數字化出版人才,增加數字化出版人才的知識儲備,開闊相應的視野,并且掌握過硬的媒體知識和數字編輯能力,以滿足出版各個環節的數字化發展,促進出版行業的轉型成功。
出版行業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屬性、商業屬性和技術屬性,由于內容生產所傳遞出的文化價值是具備的,面對復雜的出版環境,出版人必須發揮其引領作用,做到引領輿論,引領政策,引領價值,引領市場。所以出版行業應該培養相關的監管型人才,對出版流程進行嚴格的審核與校對,從出版物的內容生產到最后的輸出進行把關。
復合型人才就是具有多種能力交織的人才。出版行業的人才要想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時代長期生存,就必須滿足新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不僅要出版人對出版行業各個環節具備高效的整合能力,還必須要求其熟練掌握出版知識和技術。面對當前出版行業領域的特點,出版人才培養都應該主動參與市場,適應市場,提高自身的多媒體傳播技術和創新能力,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寫作能力,從而促使出版行業走在發展前沿。
出版行業要構建完善強力的制度規范,關注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升,為出版行業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對于出版行業的人才進行繼續教育,構建完整的出版業務繼續教育體系。建立有效的出版人才培養機制,使人才的培養和時代的發展密切融合。在人才培養的內容上,由于傳統的出版行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基礎以及一定的科學發展規律,所以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能將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完全摒棄。同時為了時代發展的需求,要求人才培養內容要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和職業專業素養,掌握先進的信息出版技術。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挖掘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好人才的優勢,針對出版行業的變化,設立開放式的培訓機構,為出版人才補充先進的出版專業知識,為出版行業持續提供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
出版行業要想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必須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結合現代信息技術,以人才發展的理念為前提,采取科學的培養方式。將新時代下的文化和媒體等職業觀念與人才培養的理念相結合,構建多元化的知識體系,提升人才的核心理念,促使新時代的人才在行業內開拓思維,提高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能力。同時遵循時代背景下的市場需求,抓住市場發展的導向,確保出版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此外,在全社會選拔優秀人才的基礎之上,營造以人為本的出版行業氛圍,讓人才在濃厚的學習環境中達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在出版行業中構建學習型的人才培養組織,引導人才不斷地加強自我學習的步伐,灌輸終身學習的理念,發揮從業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學習中自主探索,合作分享。
(1)外部培訓是讓出版社的員工外出參加培訓項目。這種方式不但能夠開拓員工視野,學習先進的知識和經驗,同時還有助于幫助出版行業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出版行業要根據自身企業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培訓的機會和平臺,并且選派專業的人才外出進修,讓員工通過外部培訓實現對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提高。
(2)內部培訓是指出版企業自己組織相關的培訓項目,開展講座。通過聘請優質的老師和有經驗的骨干員工進行講授上課,實現對內部員工的不斷改進和優化。內部培訓的優勢是針對性強,能結合自己內部企業的問題進行提高。但是在進行內部培訓時,一定要注意到以下三點。一是出版企業要將員工的個人智慧當做知識資產去尊重保護,如給優秀的骨干培訓師頒發證書,給予相應的獎金作為傳授經驗的講課費用,同時還能調動全體員工參與的積極性。二是傳統的內部培訓一般都是采用課堂培訓的形式,定期開展講座,時間一長導致員工失去學習的興趣。在進行內部培訓時可以結合多媒體手段,利用微信等信息技術,對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滿足不同層次員工的需求。三是由于出版企業自身的人才資源稀缺,出版社可以與同行形成人才培養的戰略合作,促使資源共享,進一步提升人才能力。四是對于新上崗的員工,出版業內部可以進行幫扶合作,用老員工帶領新員工,一對一進行幫助,能夠快速地提升新員工的職業能力,增強新員工的業務能力等,實現新老員工的共同進步。
出版行業每年都有大批的新人上崗,加入到出版業隊伍之中。但是在出版人才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員工成長步伐很快,不到幾年就會成為行業的骨干,但是個別員工依然在原地踏步,沒有進步,甚至一些員工對出版行業失去興趣,轉行做其他工作。可以看出,在一個人的發展道路上,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定的規劃以及清晰的目標尤為重要。在當前的出版行業看來,員工對于自己的職業規劃并不主動,大多是走一步看一步,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所以在出版企業中,人力資源部門不但要挖掘人才、培養人才,還要他們對自身進行職業規劃,建立一個個前進的小目標,這樣才能促使人才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實現人才價值的最大化。同時讓員工了解出版行業的發展前景,將個人的職業規劃與出版企業的發展聯系起來,同步制定,促使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
面對新時代的快速發展,出版行業的人才必須不斷學習,擴寬視野,及時完善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素養。在出版行業中,鼓勵新老員工進行互相學習,互相競爭,能夠促使行業內的交流提高,擴展相應的業務水平。在出版企業中,建立學習型的組織,鼓勵老員工向新員工學習先進的思想和技術,鼓勵新員工向老員工學習敬業精神和時間管理能力,增加員工的在職學習機會,保證員工個體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出版行業必須要有完善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才能促使人才有強烈的積極性,激活人才的創新精神的專業潛能。其中激勵機制主要體現在員工的薪資上面,其中應該包含激活人力資源和釋放創造潛能的目的,對人才進行待遇和業績的薪資掛鉤。以業績和共享相匹配,激發人才的驅動力和勞動價值。同時精神獎勵是更深層次的挖掘員工的內在動力,將員工的個人目標與出版企業目標相結合,給予員工晉升崗位等機會,不僅能有效地加快人才規劃的發展節奏,還能對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促使員工和出版企業共同發展。
職業定位是指出版人員進入出版行業后,通過以往的學習和現有的工作經驗,與自我動機、價值觀相符合,達到自我理想和滿足的一種定位,是出版人才在發展自己職業規劃時所圍繞的中心點。雖然個體的職業定位較為穩定,但是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新時代的出版人員關注的方面更多。同時出版行業的轉變也迫使了傳統的出版人從挑戰型轉變為創業型。新時代的發展給當代出版人員的職業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所以要對出版人員開設創新、創業等培訓,提升他們在職業生涯中的軟實力。打破出版人員的傳統思維和固化模式,在出版企業積極開設新型的培訓課程,幫助員工建立創新性思維和素養。只有這樣才能促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理性面對出版行業的改革,提升自己的應急能力,從被動接受轉換為主動出擊。
以人為本,關注出版行業人才的培養途徑和職業發展前景,積極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出版行業持續打造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為出版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1]聶震寧.關于出版人才專業培養與繼續教育的思考[J]. 中國編輯,2018(103).
[2]杜永生.新時代融合出版人才培養的思考與探索[J].科技與出版,2018(5).
[3]魯黎.互聯網時代出版編輯職業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報業,2018(2).
(作者單位: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