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笑南 吳雙 李凡 劉華玉
摘 要: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基,它是國家和民族經濟,制度,實力的多重體現。文化自信是本文中具體分析大學的校園文化在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把握新時代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內涵,通過一系列具體的途徑,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確立起文化自信,讓學生建立文化認同,從而將文化在大學校園里進行傳承和創新,繼而營造校園的文化氛圍的提升。將有助于推進校園文化繼承、發展和創新。
關鍵詞:校園文化;文化自信;文化建設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1.204
1 文化自信與校園文化的關聯
文化是一種實力,這種不同于物質實力,是一種可以從內心,從思想上改變的巨大精神力量。文化可以說是民族血脈延續,民族生存的根基,而且對大學生的人格構建及其精神操守的培育有著巨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可見文化自信在當今文化建設中不可替代的核心觀點。我們要將報告的內容和精神根據不同學校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結合,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要有文化自信,對學校多年的發展和沉淀要有自信。運用實際手段時間文化自信的精神,做到時間與理論結合。落實文化自信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影響最深刻,最現實的就是從校園文化建設開始抓。
2 大學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高速發展行列。國家越發意識到文化建設對于大學校園建設的重要性。大學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孵化基地,只有從根抓,才能從本質改變現狀。當前我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有:一是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提升文化思想以升級為主流思想。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也為各大高校的擴招提供條件,隨著學校的增多,招生人數的增加,學生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在不斷下降。二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思想文化的碰撞和雜糅衍生出大學的學習效率不如初等教學。三是學校對于文化建設已經忽冷忽熱,重視就業率和考研率而不夠重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四是大學校園缺乏文化創新精神,在大學的校園已經大部分脫離應試教育了,是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和創新,應該發展出屬于自己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不能千篇一律,毫無特色。而且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學校的發展的歷史,應該多組織校園活動讓本校學生了解并獲得認同感,創辦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3 大學文化建設的本質
文化建設的原則應該是文化應以人為載體,人是文化生成的第一要素。其中人指的是每一個人。那么校園文化建設中也是相同的道理,強調上至每個領導,下至每個學生,這樣易于構成團體意識的形成,全體成員都有一直的目標,一致的觀點,讓力量匯聚,形成一個具有文化建設的戰斗力的整體。(1)強調人文主義精神大學的本質目標是讓我們保持對知識的渴求,對世界的好奇,從而進一步的去探索源于世界的道理,而不是讓我們變得失去人類最原始的好奇心。并且判斷一個大學的好與壞,并不是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學校硬件設施,而是每個學生自我修養和學業水平。我們應該增強學校的“軟實力”,注重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2)制度機構的設置,文化和管理具有辯證關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而在校園內雖說沒有強制管理者,但是源于義務教育我們意識中的管理者和領頭人是仍然是老師,但是由于很多大學的一些原因許多教師對于教學慢慢不重視,教學的熱情不斷減退,甚至職業操守職業精神的觀念在慢慢淡化,所以在學生面前沒有帶頭作用,而相對的學生對老師也漸漸有輕視,甚至不尊重的問題存在。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也越來越弱,許多學生并不是主動參與活動,而是在校園的制度下因某些目的而被動參與,這也和一開始設置活動的本質目的相悖,沒有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制。要從精神層面徹底的改變這一局勢。
4 大學文化建設措施
4.1 傳承
對于具有大學來說,文化建設的首要目的就是讓每個人都具有文化認同感。校園內的建筑物,雕塑,草木可以賦予其文化和故事,讓歷史和文化與校園的實物相結合,讓文化徜徉在校園的每個角落,讓每個人在充滿文化的環境中浸泡,在無形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慢慢的讓文化成為自身的一部分,當了解文化走進文化,自然也對文化有了認同感,有了文化認同又會有興趣去學習,從而產生良性循環,再學習的過程中再取其精華,去其槽粕,篩選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
4.2 創新
創新文化已經成為當今發達國家的重要競爭力。創新文化對民族文化本身具有強大的支撐作用。創新文化能夠激發民族文化的活力。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源泉。
參考文獻:
[1]孟小佳.成人學習理論視角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17.
[2]張杰.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大學文化建設[J].求是,2012,05(01).
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610363256)
作者簡介:馬笑南(1996-),男,河南許昌人,本科在讀,主要從事文創產品設計研究。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