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斯特是著名的“改編大師”,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鋼琴曲,他的鋼琴改編曲是他音樂人生中的偉大成就,其在樂壇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李斯特的鋼琴改編曲有很多,而且大多是對歌劇、藝術歌曲、交響樂、室內音樂等的改編,改編過程中李斯特加入了大量的高難度演奏技巧,經他改編過的鋼琴曲,有著全新獨特的意境,不僅更具藝術特色,還充滿了戲劇性。本文我們將以李斯特改編曲《弄臣》為例,通過對《弄臣》的分析與解讀來理解李斯特鋼琴改編曲的藝術特征和戲劇因素。
關鍵詞:李斯特 改編鋼琴曲 《弄臣》 藝術特征 戲劇因素
李斯特的鋼琴曲《弄臣》是根據威爾第創作的意大利歌劇第四幕進行改編的,《弄臣》講的是一個對伯爵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弄臣惡事做盡,最終害了自己善良的女兒的故事。其整體表達的是對當代君主專制制度的抨擊,也是對弄臣女兒的同情。李斯特所改編的第四幕最具有特色,其擁有大量獨具魅力的重唱,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本文我們將對李斯特的《弄臣》的藝術特征和戲劇因素進行探討,以期能更好理解和學習李斯特作品,并從中能有所感悟。
一、李斯特與改編曲《弄臣》
李斯特是十九世紀歐洲樂壇著名的音樂家,是鋼琴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不僅有著高超的彈奏技巧,還有著獨特的藝術特征和極強的戲劇因素。他的鋼琴改編曲以原作品為框架,又將原作品與創新因素進行整合,加大了其中的情緒對比,所以通過他改編的音樂更鮮活,更有個性化色彩。在《弄臣》第四幕中,原歌劇用四重唱表達了四種人物的不同心理活動和不同的性格特征,李斯特在改編中,也選用這一段作為改編素材,并在此基礎上用鮮明的音色、大跨度的節奏,從多方面刻畫了不同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截然相反的命運,使音樂更具鮮活個性。
二、李斯特鋼琴曲《弄臣》中蘊含的藝術特征
在鋼琴曲《弄臣》中,李斯特將歌劇原著器樂化、鋼琴化了,他以原著主體為核心,通過節奏、韻律將歌劇進行了鋼琴化處理,展現了獨特的藝術特征。在改編過程中,李斯特用全新的鋼琴語言把歌曲歌劇用與眾不同的旋律來表現,這更顯示了李斯特獨特的個性藝術手段,其創作風格、創作手法、創作理念都不失為獨一無二的藝術。除此之外,李斯特在改編過程中用超凡的鋼琴技巧對樂曲進行了潤色,其運用雙音音程彈奏、左右手快速交替彈奏以及和弦音階的八度大跳、快速琶音、雙手快速輪流斷奏等藝術手法使其作品超凡脫俗。如在第45小節的時候,李斯特采用了雙手快速交替彈奏的方法,來進行四個主人公不同性格、心情的對比,一步步把聽眾的情緒引到劇情中去,在聽眾的腦海中通過音樂打造各種不同的形象,去探視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心理活動,使聽眾能隨音樂來感受劇情的跌宕起伏。
三、李斯特鋼琴曲《弄臣》中的戲劇性表達
李斯特用鋼琴語言刻畫不同的人物性格,在《弄臣》的改編中,通過張弛有度的和聲、變化多端的復調、錯綜復雜的織體將跌宕起伏的劇情體現出來。在李斯特改編的《弄臣》第四幕中,對于四種不同人物的情況,李斯特采取四種不同的表達方法來進行對比體現:首先,通過左手彈奏低沉的八度雙音來展現瑪德琳娜的高傲,同時右手在高音區用空曠的八度來彈奏表現吉爾達的單純善良。兩重鮮明的音色對比,讓人深刻感受到兩位女主完全不同的性格和地位;其次,在表現公爵的時候,李斯特又用柔軟歡樂的中聲部旋律來表現公爵輕浮花心的特征;再次,用輕巧活潑的小跳音來刻畫瑪德琳娜對公爵求愛時的情景,一方面有效地展現了瑪德琳娜活潑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瑪德琳娜內心的竊喜和對公爵的諷刺。同時,又用高音表達吉爾達看到公爵真面目時的痛苦、憤怒和絕望,李斯特用兩種不同的聲音表達出了兩個女人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情,對比極其明顯;最后,用低沉的重復音表達弄臣里格萊托悲痛、難過的心情以及復仇的決心,同時在高音部用急促的變化音來表達吉爾達臨終的難受和其悲痛的心態。這種鮮明的對比賦予了音樂很強的故事性,整個曲子充滿了戲劇色彩。
四、結語
李斯特通過其獨有的技巧和高超的手法使其在改編創作中做到了音樂與技巧的完美結合,通過他的改編,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動和驚喜,讓人更貼切地感受到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命運。本文我們通過對李斯特改編曲《弄臣》的藝術特征和戲劇因素進行分析,能更好地讓我們理解李斯特的創作風格以及深刻的精神內涵,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李斯特的作品,使我們能更好地演奏。
參考文獻:
[1]馬赫苒.音樂與技巧的完美結合——淺析李斯特鋼琴改編曲《弄臣》[J].西安音樂學院,2012.
[2]黃瑀.淺談李斯特音樂中的戲劇性表達——以李斯特的鋼琴曲《弄臣》為例[J].青春歲月,2010(22).
(作者簡介:張若愚,男,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鋼琴表演)(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