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個公益性科學普及單位,科技館在科學普及過程中的很多方面還需要創新。科技館采取一定舉措來發展創新不僅可以助力我們的科技發展,還可以讓更多人對科普知識詳細了解。科普劇作為一個易于讓大眾接受的傳播方式,在科技館的改革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將重點介紹科技館的現狀,并著重分析科普劇在科技館創新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科技館 科普劇 創新能力 科普劇團
第一次工業革命徹底讓原有的陳舊生產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推動了世界工業化進程。一個國家不論何時都應把科學技術放在首位。科技館就是一個展示、傳播科學的部門,它可以為大眾進行科學普及和教育。在常設展示、臨時展覽受到時間、空間限制或傳播效果不佳的時候,可以創新使用科普劇這種大家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來促進科技館創新能力的提升。
一、科技館與科普劇概述
(一)科技館的作用
科技館一般有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兩種展覽形式,通過參與、體驗的過程,提升大家對科學技術的濃厚興趣,啟發大家尊重和熱愛科學,也會定期舉辦科普教育活動、科技傳播活動以及科學文化交流活動等。
(二)科普劇的概念和內容簡介
科普劇是利用科學互動表演的一種模式,在舞臺表演風格和方式上獨具一格,并用話劇表演的方式把科普類型的知識、科學實驗等內容表達出來,可以讓孩子們在觀看的過程中對與科學有關的知識和精神產生共鳴。質量高的科普劇可以做到把很多種類的科學實驗融合到話劇的故事情節中,從而促成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完美結合。同時,科普劇還具備如下特征:(1)角色少而精。因為演員都是由現有的工作人員兼職演出,所以決定了科普劇的角色不應太多。為了達到較好的表演效果,6名以下演員為宜。(2)時間長短適中。科普劇主要是針對前來科技館游覽的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所以劇情要相對簡單明了,演出時間應相對緊湊,一般20分鐘左右為佳。(3)知識點要明確。科普劇表演的時間決定了其內容,講述的中心不能太散太多,短時間內集中講述清楚一兩個原理比較合適,太冗長反而不利于學習和接受,當然,科普劇的趣味性也是相當重要的。(4)應該重視場景。在演員少且有可能要深入學校等基層演出的情況下,科普劇的場景比較簡單,應控制在三幕以內,相關的道具也不宜太復雜。
二、科普劇的創新能力策略
(一)創新知識教育模式
我國部分地區現在依舊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科學技術的講解方式如果還是采取這種老舊方式,勢必會對受教群體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科技館如果繼續采取這種傳統教育方式,便無法達到科學普及的目的。科普劇無疑是改進原有教學方式的一道曙光,在彌補其缺點的過程中還可以提高人們的科技文化水平。科普劇以豐富多樣的表現方式詮釋科普教育,比如利用小品、童話劇本、舞臺劇或者互動體驗等,還可以加入地方特色的戲種,比如京劇、布袋戲等,更容易被當地的大眾和青少年接受和喜歡。
(二)為科技館發展帶來創新
科普劇最初興起于日本、歐美等國家。日本科普劇《索尼探夢》、美國科普劇《比克曼的世界》等,都是很受歡迎的科普教材。我們國家對科普教育中的科學表演也越來越重視,全國類的比賽此起彼伏,各省、市場館也積極參加,科普劇的創新為科技館增加了活力和動力。
(三)全新的道具和服飾
在積極配合科普劇表演的前提下,要有切合實際的服裝和道具的搭配才可以使劇情更出色。服裝準備上不需要太嚴格,但是工作人員同樣要做到認真負責;道具準備上可以盡量多做點文章,增加其喜劇效果,這樣可以更加吸引觀眾;角色選取上,要完美地詮釋出創新這個主題來,角色合理,形象設計符合實際定位,才可以利用科普劇的特點讓更多的人短時間內進入劇情,了解科學知識。
此外,安排舞臺布景時,需要營造出比較真實的藝術效果,相關人員要對布景道具進行合理選擇,增加其真實性。例如在選擇舞臺布景的時候可以使用液晶顯示屏,可以選擇和劇情相符的幕布,這對舞臺效果的提升會很有幫助。
三、結語
作為一個公益性科普教育機構,科技館要想盡最大力量展示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吸引力,單靠原來的教育方式遠遠不夠,已經無法滿足青少年對科技的渴望。科技館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吸引更多的人走進科技館,感受科技的魅力。提高群眾對科學的認識,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科普劇正是科技館在創新過程中所須的方式,它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掌握科普知識,接受科普教育。基層科技單位要利用自身優勢,克服各種演出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讓科普劇起到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薛猛.淺談科普劇可以提升科技館的創新能力[J].科技致富向導,2011(35).
[2]張海濤.科普劇在提升科技館創新能力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7(04).
[3]曾川寧.試論科普劇在公眾科學素質提升中的作用[J].科協論壇,2017(08).
(作者簡介:宋夏娟,女,碩士研究生,臨沂市科技館,群文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