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母乳喂養應該至少堅持到6個月,而且在不影響輔食添加的基礎上,母乳可以喂到寶寶2歲及以上。母乳既可以提供優質、全面、充足、結構適宜的營養素,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求,又能完美地適應寶寶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促進寶寶器官發育和功能成熟,且經濟實惠,成為每位寶媽的首選。但斷奶也是每個母乳喂養媽媽都需要面對的問題,這個過程艱難而痛苦。
心理學家將斷奶過程稱為第二次“母嬰分離”。傳統的斷奶方式是當決定給孩子斷奶時,就突然中止哺乳,或者采取母親與孩子隔離幾天等方式。把斷奶理解為一個截斷過程是錯誤的。因為蛋白質攝入不足和精神上的不安,會使孩子消瘦、抵抗力下降,易導致發熱、感冒、腹瀉。因此,給孩子斷奶一定要有耐心。
斷奶的季節選擇
夏季天氣炎熱,寶寶由于飲水較多,胃口不佳,此時斷奶容易發生消化不良、腹瀉,增加輔食和配方奶會加重寶寶的胃腸負擔,不利于順利斷奶。冬季氣溫較低,寶寶容易著涼感冒,因此,斷奶最好選擇春、秋兩季,不僅氣候舒適宜人,而且寶寶的食欲較好。
斷奶的方法選擇
斷奶是一個循序漸進、順其自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鍛煉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斷奶不宜拖延反復,也不宜操之過急。
1.按時添加輔食,逐漸用多樣化的食物來替代喂養:寶寶6月齡起可以添加輔食,從糊狀食物開始,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可以從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蛋黃等開始,逐漸增加食物種類,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如爛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這些食物不但可以給寶寶提供各種營養素,同時還能鍛煉寶寶的口腔運動功能和味覺、嗅覺、觸覺等感知覺,幫助寶寶探索這個世界,促進其感知覺、心理及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
添加輔食時要耐心喂養,鼓勵進食,但決不強迫喂養;要鼓勵并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培養進餐興趣;進餐時不看電視、玩玩具,每次進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進餐時喂養者與嬰幼兒應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此外,父母應保持自身良好的進食習慣,成為嬰幼兒的榜樣。
2.逐步減少喂奶的次數:在斷奶初期,可以母乳和配方奶搭配給寶寶食用,逐漸減少喂母乳量;再逐步減少喂奶次數,一般先從減少白天的喂奶次數開始。寶寶在白天更容易被外界環境吸引注意力,這時減少喂奶次數,用奶制品或者輔食代替,容易被孩子接受。期間要讓寶寶逐漸適應奶制品或輔食的口感。
3.完全斷奶后杜絕再次喂奶:完全斷奶后要杜絕再次喂奶,否則會造成寶寶情緒不穩、夜間哭鬧和不愛進食。但是媽媽要陪伴在寶寶身邊,并給予關心和愛撫。因為斷奶不僅是飲食習慣的改變,也是寶寶的一次情感危機。國際母乳協會認為,處于斷奶期的寶寶更需要媽媽的關愛和撫慰。
4.斷奶期間,仍需關注寶媽的身心健康:斷奶對寶寶的身體、心理、行為習慣有較大的影響,對寶媽來說,同樣也存在很多問題。寶媽斷奶后,乳腺仍有一定的分泌,乳汁潴留在乳房內易形成硬塊,引發急性乳腺炎。寶媽可以通過一些食物,如山楂麥芽煮水、大麥茶、韭菜等輔助回奶,同時使用吸奶器吸奶,并逐步減少吸奶次數,減少對乳腺的刺激,使乳腺小體逐漸減少分泌。這樣的過程是最舒服的,也是最符合人的生理過程的。斷奶后的寶媽需要家人的關心、鼓勵,寶寶斷奶了,媽媽覺得自己不再是寶寶最需要的人,容易形成心理落差,出現心理障礙,甚至抑郁,所以寶爸要多關心寶媽哦。
總之,斷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能需要1~2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面對來自寶寶和媽媽自身的各種問題,媽媽們一定要做好足夠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