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遷,李金雷,吳萃蕓
(1.湖北物資流通技術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61;2.湖北省耕地質量與肥料工作總站,湖北 武漢 430061)
物流業是支撐城市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物流業也得到快速增長,2017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52.8萬億元,同比增長9.1%。近年來,我國各部委也出臺了相關物流政策,鼓勵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融合產業發展,開展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營造物流業良好發展環境,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物流園區是物流業的重要基礎設施和主要載體,承擔著倉儲、加工、運輸等重要功能。目前,我國制定的物流園區相關標準較少,僅有《物流園區分類與規劃基本要求》(GB/T 21334-2017)和《物流園區統計指標體系》(GB/T 30337-2013)對物流園區功能定位和發展運營情況進行規范。隨著城市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政策環境對物流產業的扶持,物流園區的數量逐年增加,未來隨著物流園區規模的飽和,物流園區將從以建為主向以管為主轉變,園區的管理難度也將與日俱增。根據中物聯2018年物流園區調查報告,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10萬m2及以上符合規劃要求的各類物流園共有1 638家,其中已建1 113家,占67.9%,在建325家,占19.8%,規劃200家,占12.2%,如圖1所示。

圖1 全國物流園區數量增長及運營情況
物流園區公共信息平臺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物流園區為核心,將園區企業、物流加工、運輸等服務環節及政府相關部門等有機地聯合起來,協同運作的一個信息平臺。它聯系著園區各物流信息系統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是園區物流活動的神經中樞,反映了園區信息化程度和綜合服務水平。根據中物聯物流園區調查報告,全國物流園區中約70.4%的園區建立了公共信息平臺,29.6%的園區尚未建立公共信息平臺。
目前,我國物流園區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物流園區區域發展分布不均衡、互聯互通程度低、信息集成化水平不高等方面[2]。
我國物流園區分布整體上呈現自西向東逐漸增加的格局,東部物流園區發展較早,條件成熟,75%以上的園區已建成運營。東部發達地區土地資源緊張,物流用地得不到有效供給,嚴重制約了物流園區的發展和服務質量的提升。隨著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增速,也進入了物流園區大規模規劃建設期。西部地區物流園區起步晚,相關配套產業不完善,園區發展水平與東部地區還存在一定差距。
物流園區類型、規模、服務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缺乏區域性物流園區公共信息平臺,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較難實現,出現了物流園區信息“孤島”。物流園區信息“孤島”導致園區沒有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部分園區重復建設,降低了資源利用效率,并加劇了區域內物流園區間的競爭,不利于園區長遠發展;園區間缺乏良性互動,區域內物流園難以協同合作,政府部門無法對物流園區進行有效監管和深入協作。
當前,物流園區運營主體分散,園區管理方式主要分為園區管委會管理、園區內企業自主管理、委托第三方代管三類。據中物聯調查顯示,我國27.3%的園區由政府設立管委會管理,70.1%物流園區運營管理主體為園區入駐企業,僅2.6%的園區委托第三方專業運營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企業自主管理占比較高。由于企業的運營管理模式不同,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接園區信息管理系統、打通園區、企業、流通、加工、運輸等服務環節困難。園區信息集成化水平不高,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不利于園區的集成化管理服務和企業協作發展。
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對接眾多物流平臺,平臺之間數據互通、信息互聯,促進了物流相關信息的開放共享,推動了物流園區的協同發展。平臺提供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各類物流信息咨詢服務和增值服務,為物流企業提供決策支持服務。政府部門通過平臺引導行業發展,提升園區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促進區域物流園區信息化建設,提高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夯實“互聯網+”高效物流信息基礎[3]。
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是基于物聯網、現代信息、互聯網、GIS、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構建的。平臺對物流基礎數據、運營數據進行采集、加工、管理、開放、應用,形成物流大數據服務平臺。通過物流大數據應用服務,深入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為園區、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提高物流園區信息化服務水平,促進園區、企業協同協作共同發展,推動物流園區向智慧園區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物流園區內運營主體雜亂,各類信息系統平臺繁多,缺乏對物流園區內資源的有效統一管理。物流園區公共信息管理平臺的缺失,導致園區運營管理水平較低,制約了園區的長遠發展。區域物流園區公共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正處于發展階段,平臺的集成效應將銜接物流園區、物流運輸、信息流、物流設備、倉儲、人員、能源、安防等多個方面,實現物流園區全程監測預警,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水平。
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是企業物流信息交互及物流平臺互通的橋梁,通過數據傳輸、信息交互、物流技術、裝備、流程、服務等標準的制定,信息化、數據化物流資源以及實時更新物流信息,打破信息不對稱和信息“孤島”,為用戶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實現物流園區間資源共享,物流資源配置優化,提高物流園區信息互聯互通、平臺開放水平,促進物流園區合作共贏、協同發展。
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集成了海量物流園區信息,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現代互聯網技術對物流發展進行分析和預測,為區域物流產業布局、規劃、建設提供數據支撐,提高決策水平。政府相關部門通過對物流園區的基礎數據、運營數據等進行實時監管,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保障園區正常運行;園區企業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應用功能,輔助制造、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商業決策,促進企業發展。
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的建立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園區主管部門和企業等多方面的引導和支持配合。平臺在大量的軟、硬件支持下,完善數據傳輸、信息交互、物流技術、裝備、流程、服務等開放應用規范標準,對接各類物流信息平臺和物流數據,打通數據通道,進行數據傳輸和數據交換,促進部門信息共享,推動平臺信息互聯互通。針對社會物流需求,設計平臺架構和應用功能,建立綜合物流數據服務中心,提供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各類應用服務,實現物流信息實時跟蹤、全程監測、安全監管[4]。
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作為區域性的物流信息綜合集成平臺,不僅涉及技術方面的難題,更多的是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政府作為物流園區的主要監管部門,對物流園區的發展起著引導作用。目前,物流園區管理涉及政府機關、發改委、交通、公安、海關、質檢、港口、鐵路、路政、工商、稅務等眾多部門,缺乏統一管理,信息銜接不暢。建立區域性的物流平臺,需要多個部門攜手合作,開放信息共享,從政策、財政等方面予以支持,營造物流發展環境,引導行業、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對物流數據的深入應用,支持物流交易中心建設,鼓勵物流行業創新服務。
物流行業的支持是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建設的重要一環。平臺對接了眾多行業組織,通過建立產業戰略聯盟,強化行業間的交流合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物流聯合體。行業協會、科研機構、企業各司其職,深度參與到平臺的建設中,促進平臺的良性發展,平臺反哺物流行業,實現互利共贏。行業協會研究制訂基礎物流標準、物流數據規范標準、物流服務標準及其他關鍵技術標準。科研機構負責物流平臺應用開發、數據傳輸、通用接口開發等關鍵技術研究,以及前沿新技術研發。企業是物流信息化建設、物流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參與者,是物流前沿科技應用的載體[5]。
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建立在物流標準化的基礎上。物流標準化包括物流設備標準,如包裝、托盤、周轉箱、貨品編碼等;物流技術標準,如物流數據傳輸、物流信息交互標準以及物流信息平臺開發、通用接口等標準;物流服務標準、物流流程、安全及其他關鍵技術標準等。平臺對接眾多信息平臺和數據庫,但目前數據的通用性和覆蓋度不足,需要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數據采集、管理、傳輸、交換、開放、應用方案,打通數據通道,實現物流信息的無縫銜接,是解決物流園信息孤島問題的關鍵[6]。
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的目的是構建物流信息互聯共享體系,通過橋接物流信息平臺,如行業協會物流信息平臺、物流園區管理信息平臺、企業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門戶信息平臺等,建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服務區域物流產業發展。平臺的功能定位和建設目標對總體架構設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平臺組織架構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組織架構設計圖
平臺系統組織架構設計分為基礎層、數據轉換層、應用支撐層、應用服務層、數據中心五個層級。
基礎層是平臺建設的基本保障,包含了計算機硬件、網絡、多媒體設備、存儲設備以及安全設備等基礎設備的搭建,為平臺應用系統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撐。
數據轉換層是平臺數據資源的重要保障,平臺通過物流標準化、物流信息化、數據標準化實現物流信息資源的整合,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規范,對數據資源進行有效分類,針對不同的數據源建立數據轉換方案,如企業資源數據庫、園區管理數據庫、分析決策資源數據庫以及公共信息服務資源數據庫,形成有效的數據轉換機制。
應用支撐層是平臺應用系統的主體結構,通過總線服務實現相關引用組件包括物流信息、工作流、表單、資源共享等應用組件的整合和管理,為平臺應用提供數據接口服務?;诨A支撐組件,拓展平臺應用服務功能,快速搭建相關應用模塊。
應用服務層有效對接平臺原有的應用服務,在原有標準規范的基礎上實現多源數據的應用服務。通過應用支撐層的拓展機制,平臺集成各類物流應用服務,如物流追蹤、信息管理、智慧監管、數據分析、資源調配、物流規劃等,用戶可以實現物流資源的瀏覽、查詢、分析等操作。
數據中心是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存儲著海量物流相關數據信息。通過數據轉換層,采集、整合物流信息,構建和更新基礎數據庫,不斷累積夯實數據基礎;通過應用服務層的功能模塊,對數據庫資源進行查詢和分析,實現物流信息的有效利用,促進物流園區間協同運作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入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預測物流發展,優化供給服務,降低服務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創新物流產業,延伸服務鏈條,提升物流園區綜合服務水平[7]。
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智慧化管理平臺的建設,彌補了區域物流協同發展的空白,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融合實現物流園區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促進行業資源集約,幫助園區擺脫“信息孤島”的困境。依托平臺物流大數據,深入挖掘和優化物流供應鏈價值,調整物流結構,優化物流運營,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是物流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物流行業創新運營模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