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 陸寧 蔣紅鋼 陳治橫 陸伯豪 李進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是甲狀腺乳頭狀癌的一種亞型,其最大直徑<10mm,由于其體積小,發病隱蔽,預后良好,易被忽略,但臨床上仍發現淋巴結轉移甚至少數遠處轉移等情況,故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趨化因子的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研究顯示趨化因子可以趨化細胞的聚集和移動,其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從而參與人體的免疫反應、對炎癥的應激反應及腫瘤的形成和轉移。CXCR7是一種趨化因子受體,其可與趨化因子CXC配體12(CXCL12)結合形成CXCL12- CXCR7生物學軸從而參與多種腫瘤的粘附及轉移,如在膀胱癌[1]、骨肉瘤[2]、乳腺癌[3]等組織中呈高表達,而在正常組織中表達較少[4]。CXCR7表達強度與惡性程度、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及預后呈正相關。目前有關CXCR7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的研究報道較少,作者通過檢測CXCR7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的表達情況,分析CXCR7與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臨床特征之間的關系,旨在探討CXCR7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發生、侵襲和轉移中的重要作用。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手術石蠟標本共80例,其中男10例,女70例;年齡24~76歲,平均45.8歲。所有病例均行患側甲狀腺腺葉切除+VI區淋巴結清掃術,其中VI淋巴結轉移者23例。同時選擇同期甲狀腺良性病變手術石蠟標本30例用于對照,其中男5例,女25例;年齡25~64歲,平均50.7歲;結節性甲狀腺腫17例,甲狀腺腺瘤7例,橋本氏甲狀腺炎6例。
1.2 方法 所有標本均經福爾馬林溶液固定,常規組織處理,石蠟包埋,連續切片,切片厚度4μm,HE染色。采用免疫組化EnVision二步法,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用診斷明確的陽性片作陽性對照,以磷酸鹽緩沖液代替一抗體作陰性對照。
1.3 結果判定 CXCR7陽性信號定位于細胞漿或細胞膜,相應區域呈現棕黃色顆粒代表陽性。按陽性細胞數所占細胞總數的百分率計分:<5%為0分,5%~25%為1分,26%~50%為2分,56%~100%為3分;著色根據Beesley[5]分級方法,根據染色強度評分:無染色為0分,淺染色為1分,中等染色為2分,深染色為3分。陽性細胞百分數評分與顏色強度評分之和作為判定結果:≤2分為不表達(-),3分(+),4分(++),>5分(+++)。標本切片病理結果及免疫組化結果采用雙人雙盲法進行判定。
1.4 隨訪 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形式主要有門診、電話、微信及信函等,截至日期為2018年6月30日。觀察其復發、轉移及生存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CXCR7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與甲狀腺良性病變中的表達情況 CXCR7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陽性率明顯高于良性病變(P<0.01)(見表1、圖1)。

表1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與良性病變CXCR7的表達情況

圖1 CXCR7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與良性病變中的表達
2.2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CXCR7的表達與臨床特征之間的關系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CXCR7的陽性表達與淋巴結轉移有關,在有淋巴結轉移的癌組織中CXCR7的陽性率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的癌組織(P<0.05)。CXCR7的陽性率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位置、術前TSH水平、腫瘤大小、是否侵犯被膜無關。見表2。

表2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CXCR7的表達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2.3 隨訪結果隨訪時間41~75個月。所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共存活79例,1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中2例分別于初治后31個月和35個月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且CXCR7均表達陽性,行患側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后存活至今。
2.4 CXCR7對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復發及生存相關性 CXCR7陽性者復發率為3.4%,CXCR7陰性者復發率為0%,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XCR7陽性者生存率為98.3%,CXCR7陰性者生存率為100%,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趨化因子是一群具有化學趨化作用的細胞因子,可分為 CC、CXC、C、CX3C 四大類,介導細胞的遷移及趨化,參與惡性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和侵襲、轉移。CXCL12即SDF-1,是CXC家族中的一個成員,與其受體CXCR4結合形成 CXCL12-CXCR4 軸在多種腫瘤的生長、浸潤和轉移中起重要作用[6]。長期以來,CXCR4被認為是CXCL12的唯一受體,但近年來發現CXCR7也可以與CXCL12結合形成CXCL12-CXCR7 軸參與腫瘤的增殖、浸潤和轉移[7]。現有研究表明[8],CXCR7在惡性組織中高表達,其與腫瘤惡性程度、遠處轉移、淋巴結轉移、TNM分期及生存預后密切相關。
本研究采用免疫組化法,研究結果表明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CXCR7的陽性率顯著高于甲狀腺良性疾病,這和李坤等[9]與劉臻等[10]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報道基本一致。故提示CXCR7的表達與腫瘤惡性表象相關,CXCR7可能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形成及發展中發揮作用。本研究中,CXCR7在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有表達陽性,其表達與年齡、性別、腫瘤位置、術前TSH水平、腫瘤大小、是否侵犯被膜無關,而與淋巴結的轉移相關。故提示CXCR7的表達與腫瘤浸潤轉移密切相關,CXCR7陽性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可能具有更強的侵襲能力,更容易發生轉移。作者認為對于該部分患者,手術范圍可適當擴大,積極地進行VI區淋巴結清掃,同時結合其他檢查結果,必要時行全甲狀腺切除術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并且告知患者應長期密切隨訪觀察,注意有無局部復發及淋巴結轉移,及早處理。本研究隨訪中CXCR7陽性表達患者術后頸部淋巴結發生轉移,陰性患者未見復發及轉移,提示CXCR7陽性患者術后可能更易發生復發、轉移等情況,是一組高危患者。本組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入組數量及隨訪時間等因素相關,有待進一步通過增大樣本及長期隨訪進行探討證實。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發生發展、侵襲轉移是一個多階段的,涉及多基因、多信號通路的復雜過程。本研究中CXCR7的表達與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可能為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轉移提供重要參考指標。進一步對CXCR7與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生物學特征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可能對腫瘤的發生、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為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治療方法及病情判斷提供新的思路。盡管大多數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術后預后較好,但是對于CXCR7表達陽性者,需要進行長期密切隨診觀察,使患者得到更合理、及時、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