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躍芹
(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第四實驗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上安排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板塊,“綜合與實踐”作為四大板塊之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多中小學,依托課程標準,尋找小學數學各冊教材中的知識拓展點,并根據學生和本校的實際情況,開發了自己的綜合實踐課校本課程。以上種種表明,綜合實踐課開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可是基于這種課的靈活性、開放性、難操作性,教師在課程執行上很不樂觀。每個章節后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的教師認為可講可不講,即使是講,也只是紙上談兵,老師一言堂,根本無實踐,學生提不起半點興趣,有的教師甚至直接跳過一句不講,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深有體會,我承認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在一次全市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優質課評比大賽中,讓我感受到了學生對這種課的激情與渴望,下面結合我本人的教學體會,談談扎實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必要性。
我們常說,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新課程標準》也是要求我們這樣做的。可實際上我們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還一直扮演課堂主宰者的角色,學生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綜合實踐課就打破了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
例如,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單元最后設計了一節《包裝撲克》的實踐活動。學生一聽說數學課上要用到撲克,一下子興趣就來了,各小組課前早早就做好了準備。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如何節省包裝紙。課堂上,各組同學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第一步,教師啟發學生思維:要想包裝撲克,可能與撲克的什么有關?需要哪些數據呢?這時候學生會想到可能與表面積有關,會用到長、寬、高的數據,他們自己動手測量并記錄下來。第二步,教師引導學生:我們把6盒撲克包裝在一起,有幾種包裝方法呢?不妨動手試一試吧。我們不難想象,學生一定會滿懷激情的擺弄手里的撲克,臉上還洋溢著笑容,擺出各種各樣的方式,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調動起來了。第三步,教師將各種擺放方式利用多媒體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談一談哪些是不易包裝的方式,猜一猜哪種包裝更省包裝紙,說出你的理由。此時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第四步,學生小組合作,計算各種包裝方式需要多少包裝紙,完成教師制定的表格,驗證自己的猜想。

包裝方式長寬高表面積
第五步,學生展示、交流、討論設計方案。最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并得出結論:重疊的面積越大,越省包裝紙。縱觀整節課,學生自己動手測量,自己擺放、計算、總結結論,整個過程教師真的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真正實現了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數學有了興趣,就會加倍努力,數學成績也就提高了,數學素養自然也就提升了。我認為上好一節綜合實踐課,可能會激發學生對整個學科的興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例如,冀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數位的意義,知道同一個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意義不同,發展學生數感。如果只是老師一味的去講解,學生只會感到知識很枯燥,不會有多大的興趣。在本單元的最后,教材設計了《擲點寫數》的綜合實踐活動。采用游戲的方式,一人擲骰子,兩人寫數,根據自己的判斷把三次擲得的點數寫在相應的數位上,誰寫的數大,誰獲勝。在這個游戲中,學生就要動腦筋了,遇到大數怎么辦?遇到小數怎么辦?遇到中間數又怎么辦?同一個數字兩個人可能放在不同的數位上,這時候,教師適時提問,放在百位上表示什么呢?放在十位上或個位上又表示什么呢?同一個數學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意義不同,學生一下就明白了。這節課,學生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對他們來說,也許是很長時間內難忘的一節課,怎能不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呢?
數學離不開生活,作為學生,如果只是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不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我認為那就是“死學”,沒有任何意義,學以致用,學了就應該會用。
比如,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講的是《生活中的大數》。本單元最后,教材安排了《學會購物》這一實踐活動,商場舉辦有獎促銷活動:購物滿1000元獎100元。通過這個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買貴的還省錢的道理。課堂上明白了,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事情學生也會應用了。
總而言之,綜合實踐課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主渠道,它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切實要扎實開展好綜合實踐課,讓學生在活動中喜歡上數學,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