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
(廣東省惠州市第十小學 廣東 惠州 516000)
近年來,核心素養成了一個熱詞,構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成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在其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
幾千年前,孔子就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的,光學習不思考,是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學生只要通過思考才能理解知識,才能將所學的知識內化,成為真正有用的知識。
因此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但在小學英語的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把教學的重心仍然放在聽說讀寫的機械操練上,只強調學生對單詞句子課文的掌握,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小學時期是兒童思維發展的“關鍵年齡”。一二年級的學生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到了三四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開始發展,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呢?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2.1 培養邏輯思維。思維的邏輯性可以理解為邏輯思維。邏輯思維又稱抽象思惟,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其特點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規律性聯系。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提問的時候,應多用英語特殊疑問句提問,盡量少用一般疑問句提問,多讓學生思考。
在進行文本閱讀時,教師可以設計思考性強的問題(比如概括、歸類、猜測、推理等)來訓練學生邏輯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觀察語言與文化現象,分析和比較其中的異同,歸納語言及語篇特點,理解文本深層次的內涵。
例如在PEP 六(上)Unit3 My weekend plan的復習課上,筆者把書本上 Let’s wrap it up活動進行了修改:設計了6個俄羅斯套娃,要求學生在三分鐘內造句,造得越多越好。(見下圖)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通過俄羅斯套娃大小暗示語序,進行排列組合造句子,復習be going to的一般將來時態。)
由于學生們在前面的對話和閱讀中已經學習了大量be going to的句子,舉一反三,同學們在三分鐘內造成了十幾個句子,有的甚至更多,對be going to的句型運用自如。
通過呈現學生所造的句子,讓學生們自己歸納總結出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 的結構和用法。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語言知識,也鍛煉了思維。

2.2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本質是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可以理解為學生思維的創新,除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外,還要創造性地解決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立足于課本,又要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設計有價值的活動或學習任務,啟發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去探索,利用不同的策略探究出答案。比如,編寫新對話、改編故事、續寫故事等都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法。
下面以PEP 五(下)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B Read and write教學為例。
筆者在完成教材上的文本教學之后,又問了學生一連串關于春天的問題:
What colour is spr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What clothes do you wear in spring?
Do you like spring? Why or why not?
讓學生開動腦筋,自由發言。在學生說的同時,筆者把學生的答案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寫在黑板上。接著播放關于四季的視頻,看完后要求學生小組內討論描述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然后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寫下來(可參照老師黑板上的示范),最后根據自己畫的思維導圖,寫一篇My favourite season的作文。
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上,不要只是布置簡單的抄寫作業,可以布置一些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作業。作業的形式力求多樣,富有創造性。如做調查問卷、制作思維導圖、手抄報、拍對話視頻等等。下面的圖片是筆者教授完PEP 六(上)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這個單元后,讓學生做的有關交通規則的手抄報。



2.3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是思維活動中獨立發現和批判的程度,可以理解為批判性思維,就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問題,對看到、聽到、讀到的事情進行闡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等。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渠道,教師在閱讀教學可以設計讓學生就所讀內容展開討論的活動,給學生提問的機會,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以發展,最終使其能創造性地進行自主閱讀。 在教授PEP六(下) Unit 4 Then and now Part B Read and write時,筆者采用講故事的手法來呈現課文,每講到有懸念的地方都會停下來,組織學生討論,然后再將學生的想法與課文相比較,以此評價故事的情節。
例如當講到Wu Yifan和Dad, Max比賽跑步,Wu Yifan輸了,他覺得很焦急時,讓學生發揮想象,討論Wu Yifan wants to win the race. What can he do?學生給出了踩風火輪、騎馬、坐時光機等建議之后,筆者才將課文中Robin給了Wu Yifan一瓶神奇的水講給學生聽。
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What will happen after Wu Yifan drank magic water?學生思維活躍,有的說Wu Yifan肯定跑得非常快,有的說Wu Yifan可以飛起來,還有的說Wu Yifan可以時空轉移了。
當講到第二場比賽Wu Yifan跑得很快,像一頭獵豹,參加比賽的還有許多其他動物時,筆者再次停下來,組織學生討論Can Wu Yifan win the race?
最后筆者講述就在Wu Yifan要贏得比賽的時候,他突然不小心絆了一下,摔倒了,同學們都發出了感嘆聲,為Wu Yifan感到遺憾。這時筆者告訴學生,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只不過是Wu Yifan的一場夢而已。同學們聽了以后都哈哈大笑起來。課文學習完之后,筆者還讓學生討論了三個問題:
(1)Why did Wu Yifan have this interesting dream?
(2)If Wu Yifan won the race, do you think it is fair(公平)?
(3)If you want to run fast,what can you do?
通過一次次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學生的思維得到極大挑戰,并能夠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任務,更是一個新的挑戰。教師要以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為導向,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地學習,抓住思維的特點與本質,以問題和活動設計為抓手,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為目標,創造更多讓學生參與、展示他們思維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