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霞
[摘要]高等教育從精英到普及的狀態逐步轉換,大學生數量逐年在增加,大學畢業生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本文主要從提高領導重視、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和完善輔導員(一線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就業指導體系三個方面為著力點進行展開,不斷總結經驗,優化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關鍵詞]輔導員;就業指導能力;擇業觀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1-0081-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36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高等教育從精英到普及的狀態逐步轉換,大學生數量逐年在增加,大學畢業生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廣東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對高校畢業生2018年數據統計數據顯示:高校畢業生(含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畢業人數從2008年的296322人到2017年的528631人,其中,研究生畢業人數從2008年的16250人到2017年的24871人,在短短十年時間內,畢業生總人數逐年以2萬的人數在增長,高學歷層次(研究生)畢業人數也呈快速增長趨勢。在畢業生不斷增長的今天,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在就業形勢愈來愈嚴峻的今天,我們該如何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我們該如何開展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2004年,時任教育部部長的周濟先生曾指出:“要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四化標準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下面主要從加強領導重視度、完善就業指導課程與制度、提升輔導員就業指導能力三個著力點進行討論。
一、提高領導重視度。完善就業指導制度
就業指導工作需從學生的擇業觀、心理調節與適應、自我管理能力、與人交流能力、與人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面試技巧、求職材料的制作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指導,并不是某個行政部門、某個老師能完成的系列工作。各高校要結合國家政策,制定就業指導工作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規章制定等一系列完善的計劃。涉及部門有行政部門(如院辦、學生處、就業指導工作室)、二級教學部門以及輔導員(一線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在實際的操作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各高校的領導層、管理層、就業指導課教師、創新創業課老師、教輔層等人員自上而下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緊密結合。首先,要加強各級領導的責任制,在各級領導的帶領下,從上而下,層層展開就業工作。將就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突出就業工作的重點,強化各級人員的責任,建立完善就業指導章程、機構,配備專業的就業指導人員。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就業督查制度、加強就業政策宣傳、重視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幫扶等相關工作。設立獨立的就業指導部門,為畢業生的困惑提供專業的就業指導服務。當我們把學生推向用人單位的時候,并非代表我們的就業指導工作就算結束了。我們還要給用人單位發送問卷調查、給畢業生發送問卷調查,方便我們能及時了解就業市場的需求,縮小我們的教學與就業單位需求的差距,反過來也能指導我們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學時的比例,人才的定位。使我們培養的人才能快速適應新時代、肩負新使命、造就新作為。
二、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
強化專業能力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強與否,不僅是就業指導課老師的責任,也是專業課老師的任務。就業課指導老師應與專業課老師密切溝通,緊密結合市場的需求,制定適應社會發展、吻合市場需求的一系列目的明確、要求清晰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要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同學們能盡快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清晰的定向、定點、定位和定心。
重視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為有效地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順應社會的發展,迎合市場的需求。我們就要不斷的是完善我們的就業指導機構的組成,提升我們的就業指導硬件和軟件設備。如果還是跟往常一樣,只是設立獨立的就業指導與咨詢部門,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重視就業指導課程的開始、建設與完善,如《就業指導課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和《職場禮儀》等課程,結合現代學生的個性,分別進行全面兼個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清晰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職業傾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訓練學生培養與人交流能力、與人溝通能力、處理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打造具備誠信(Hones)、篤志(Ambitious)、知禮(Polite)、勤奮(Pains-taking)和陽光(Youthful)五大特質的HAPPY大學生。
當代大學生在剛開始擇業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同學憑個人興趣愛好、工資高低找工作。很少同學能真正認識到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應該找什么樣的工作和能做什么樣的工作。下面以某高校下屬二級學院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報告為例。“初次選擇職業時考慮的因素”問卷調查,共有224名畢業生參與。該問卷共設計了“收入高低”“專業對口”“有發展前途”“個人興趣愛好”“工作穩定”“地區因素”“單位聲譽”“先找到工作再說”等8個選項,在備選項中,對“個人興趣愛好”的回答各占22.18%,對“收入高低”為24.58%,而對“單位聲譽”“先找到工作再說”的比例分別為3.70%、6.16%,這一數據很明顯地表現出:絕大多數同學認為選擇職業時“興趣愛好”“收人高低”兩個因素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更加注重公司能給到什么,卻忽略了自己能給公司帶來什么。
作為學生的加工廠,在把學生推向社會前,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升學生自身的職業素質能力和專業素質能力。準確對自己進行定位,不僅要注重單位的地理位置、經濟效益和福利待遇,還要夯實基本功,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此外,我們還應該要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社會實踐讓學生能最真實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深入社會和服務社會。社會是最真實、最直接、最殘酷、最全面的“學校”。在學生社會實踐中,首先讓學生們充分了解社會實踐的目的與意義,實踐出真知,讓同學們認識到社會實踐是自己培養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社會,在未來競爭中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直接感受和問題解決的經驗;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們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認識社會、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形成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三、提升就業指導人員的能力,強化就業指導體系
輔導員是一線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是學生的良師益友,輔導員的意見和建議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力,提升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能力便顯得尤為重要。結合當今的就業形勢,重點提升輔導員專業能力、職業素質、就業形勢與政策、信息技術、就業指導等方面的能力。同時,我們還要多關注中國日報評論、騰訊新聞等主流媒體的相關報道,我們要跟上社會的主流,了解國家的大事和政策的傾向。在學生層面,為他們做好正確的政策引導。
(一)定期進行就業指導培訓,及時了解最新就業政策與形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就業形勢與政策也迅速地在更新完善,輔導員作為就業指導工作的一線人員,要注重政治素養、科研價值觀和研究能力、管理能力、文化素養和教育能力的培養,要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及時了解最新的政策與形勢,努力學習就業指導工作方法與技巧,不斷充實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廣度和寬度,深入了解學生專業培養方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指引不同專業學生準確并軌就業市場需求。魏則勝教授曾提醒我們,作為一名輔導員,我們要不斷學習專業文化知識、時事政治、社會動態,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提升我們的個人能力的同時,加強了我們在學生隊伍中的魅力。現代輔導員能只是用教師的權威去管理學生,這樣帶出來的學生不會真心服從我們的管理,我們應該要用我們的個人魅力去影響學生,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讓學生真心服從我們的管理,如此,我們的工作將更加輕松、順心。
一是要定期參加就業指導方面的培訓,及時掌握相關的就業政策與法規,對新政策與法規進行充分的學習、理解和醞釀。順著就業政策與法規的方向,給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引。幫助學生樹立起自立、自強、自信的生活態度,使他們能夠輕裝上陣,勤奮學習,努力上進。
二是要積極與其他一線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交流,學習優秀案例,不斷提升自身的就業指導方式,更新自身就業指導手段。學習成功的就業案例,讓學生學會面試禮儀,提高面試技巧,優化自己的簡歷,面試前要提前清點一遍求職材料、面試服裝、常見面試問題應答準備等準備工作。
三是要關注市場動態,結合市場需求,引導學生順著市場的需求,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兼顧職業綜合素質,結合市場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指導老師要為學生提供準確的就業信息,為培養新時期社會新型行業人才,搭建好平臺。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硬件設施,搭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四是要關注勞資糾紛,收集案例,熟練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當學生遇到就業方面的勞資問題時,可以快速地想到一些相似案例,準確給學生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和建議,引導學生拿起法律武器走法律途徑,早日走出困境;
五是要參加心理方面的培訓。在找工作受挫時,或者是從在校生向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轉換時,很多同學會感覺到迷茫、無助、不知所措,接下來的日子該何去何從?我能做什么工作?我能勝任什么工作?我的競爭對手都很強大,我卻是如此渺小!我能怎么辦?我該怎么辦?一系列的問題油然而生,感覺自己是個無能的人,什么工作都做不了,在社會上是一個多余的人,感覺很沮喪,悶悶不樂,心不在焉。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我們一線學生工作人員一一輔導員來幫其進行疏導、排解,與其一起分析問題,指引其提升自身專業知識能力和職業綜合素質能力,幫助其重新樹立信心,順利度過適應期。
學生無小事,小事皆育人,我們要牢牢記住我們的使命和責任,要發自內心的熱愛輔導員這一份工作,做到愛學生、有耐心、愛心、包容心、還要有情懷才能真正做好輔導員工作。
(二)了解學生就業認知,進行個性化指導
據一項調查顯示,90%的大學生認為不了解自己的專業,30%的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認為自己當初選錯了專業,只有約10%的一年級新生認同、喜歡自己的專業,約30%的新生認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大部分同學表示對自己的將來感到迷茫、焦慮、煩躁。那么,這就需要輔導員老師或者是專門的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統一指導的同時,再進行差異化的個性化指導。
輔導員或者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對學生不能放任而要引導,不能壓制而要啟發,不能簡單化而要精準化,在給學生作就業指導工作的時候,必須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提升學生的成才目標,培養學生的大學精神,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立足培養職業素質高、就業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畢業生。其次,加強“雙核”能力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能較為理性地進行擇業和就業,能踏實工作,從基層做起。再次,要不斷研究企業需求,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的方案,培養更多服務于社會的優秀人才。
(三)利用信息化就業指導手段,強化信息發布渠道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的社會形勢下,要求我們一線就業指導工作人員要善于利用電子產品,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如:微信、微博、QQ、郵件等有效手段,最大化地擴寬我們的就業指導渠道。輔導員也要通過各種信息化渠道,不但要從線上,還要進行以宿舍為小組、以班級為單位的線下了解與溝通,從多方位、多維度的進行信息獲取,掌握及時有效的信息。獲取最新就業政策與形勢的相關知識,不斷充實自身知識面的寬度和廣度,并進行高效的分析與利用,提升自己的就業指導能力。
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指導工作任重而道遠。一線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應密切關注社會動態,及時掌握最新資訊,了解就業形勢,定期參加就業指導方面的相關培訓,掌握市場需求與趨勢,對自身掌握的信息不斷地進行更新,不斷提升自身就業指導能力,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