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誠
[摘要]做好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是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前提,是新常態背景下建設“雙一流”高職院校的保障。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到實踐中,是貫徹職業教育改革方針的實際體現和內在要求。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營造和諧富有活力的校園人文環境、大力推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和深化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著重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特有的精神氣質、工作態度和人文素養,大力發揚“工匠精神”。
[關鍵詞]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職;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1-009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43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工匠精神”興起于傳統手工業時期,它所涵括的敬業精神、實踐精神、師道精神、創造精神在中國工業發展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中國文化長期以來沉淀下來的結晶。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培育新時期的“工匠精神”,把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提升到國家層面,從那以后,“工匠精神”被賦予了時代內涵。“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愛崗敬業、持續專注、守正創新。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要讓學生養成一種愛崗敬業的職業態度和精益求精的思想理念。要堅持把職業操守和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聯系起來。要讓學生養成鍥而不舍,潛心鉆研,做一行精一行,孜孜不倦的品質。要讓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到實踐當中,踐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要讓學生敢于創新,與時俱進,把職業技術的創新作為導航,把生產建設和管理服務相結合。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及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高職院校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和學校的具體辦學理念,堅持在職業教育方針的指引下,積極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且具有“工匠精神”品質的多功能型人才。既要讓學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又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體現“工匠精神”。對“工匠精神”培養人文環境的塑造,讓高職院校大學生能夠在富有“工匠精神”文化的環境中成長。對校企合作辦學體系的完善,讓企業文化融人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并貫穿始終。對實踐教學的完善,讓高職院校大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體現“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堅持讓學生把自我教育與教學管理相結合,把改革創新和繼承優秀傳統相結合,借助于情景教育、文化滲透以及實際運用,又把“工匠精神”的內在品質貫穿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當中,有利于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理念的實現,有利于高職院校教師做好學生工作,有利于貫徹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新理念。
一、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使命
黨的教育方針要求高職院校要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積極引導學生按照教育方針的要求來完善規范自身行為,提高自身各項能力,鍛煉不一樣的性格品質。從學生的培養角度出發,需要培養具有一定特質的大學生,才能符合社會需求。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是做好學生工作的核心任務,有利于把中國的優秀文化傳遞給學生,有利于深化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一)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思想教育的具體表現。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要求高職院校務必要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指導性思想理念,其內容和當前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兩者在思想層面都提出要以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作為學生培養與發展的指導思想。強調教會學生做人與做事,教會學生在社會上如何開展工作,鍛煉學生各方面的品質。“工匠精神”在思想上引導學生成長,不僅強調學生要掌握先進的技術,更要有職業操守和職業精神。在專業技術上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一絲不茍,堅持以高標準、高質量來衡量工作任務,養成持久鉆研,不斷創新的精神品質。這正是立藝樹人理念的具體表現,二者在思想層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從辯證法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前提保障,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主要目的,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堅持把立德樹人理念滲透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體系之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做人成才方面的重要指引作用。把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使命與切實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培養一批業務能力強、職業精神正和道德水平高的技術型人才,推動企業的改革和社會的進步。
(二)培育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的發展做了比較明確的要求和指引,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首先要有敬業精神,才能認真負責地開展工作。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的教育要根據國家主流思想的發展方向,始終保持一致性。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發揮思想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在思想上教會學生認識到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認識到核心價值觀和“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交集。“工匠精神”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辯證統一。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讓學生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才能使其在崗位上堅持不懈地努力鉆研,不斷開闊進取,才能達到做一行愛一行的工作狀態。精雕細琢是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工作作風,守正創新是學生繼往開來的永恒動力,持續專注是學生工作創新的靈魂,只有在崗位上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不一樣的收獲。堅持把優良傳統和改進創新相結合,讓學生在前人的基礎上,努力奮斗不斷創新,做出屬于自己的成果。培育學生“工匠精神”要以社會主流思想相結合,要讓學生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自己的人生階段中奮發圖強,持之以恒的努力。要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在心理上認可勞動和尊重勞動,把思想教育和實際勞動結合起來,進一步強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三)職業教育政策指導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高職院校培養學生以就業為主要目標,專門為企業培養一批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專業性技術人才,是緩解社會人才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為解決社會勞動力不足,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的現狀,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制做出了具體規劃,認為職業教育要面針對所有學生,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著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和品質,讓學生的工作能力,職業能力能夠有較大的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對高職院校發展方向、主要任務、主要目標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并從組織領導、強化管理和環境優化上促進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精神的養成。因此,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學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指標,是國家實現產業結構大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人才保障,具有歷史必然性。
二、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現實意義
工匠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支撐,是高職院校校企融合深人發展的思想保障。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是時代要求,也是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是企業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是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對高職院校、企業和個人都有很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工匠精神”有利于高職院校自身生存和發展。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和一流學科的建設需要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品質的學生,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要符合教育大綱的要求,按照企業對人才的標準進行系統化培養,必須重視企業的需求才能解決學生就業問題。高職院校專業型人才的培養是否符合社會的需求,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是檢驗高職教育成效的試紙。“工匠精神”能夠為學校人才的培養提供思想上的動力,能夠發揮能動作用,促進學生工匠意識的培養。校企合作也是以培養優質人才為企業服務為目的,教學質量的高低影響了企業與學校的聯合程度,客觀上也影響了學校的知名度。無論從招生角度,還是人才培養方面,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學生是保障學生順利就業的前提,也是促進企業生產和發展的精神源泉。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術人才是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的重要措施,是高職院校校企融合深度發展的有效手段,是現代職業教育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是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工匠精神”是企業快速發展和壯大的精神支柱。“工匠精神”對于企業的發展就像宗教信念對于一個信徒一樣。在企業中工人缺少“工匠精神”就會制約企業的壯大,如果企業的員工有堅定的信念,就能夠在崗位上靜心鉆研,耐得住寂寞也沉得下心做研究。由此可見“工匠精神”對于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企業是高職院校學生鍛煉和成長的有利環境,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專業技術和精神品質的大本營。一方面企業對人才極其渴望,另一方面企業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實踐基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更新,企業需要敢于創新的技術型人才,才能讓企業與時俱進。企業需要忠厚誠實的人才來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要具有一定的品質,要符合企業的發展要求。企業的發展會出現各種問題,會遇到各種困難,具有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的人才,為能夠為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而奮斗。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依賴于企業提供一個設備健全,體制規范的實訓基地,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在鍛煉中磨煉良好的精神品質。高職院校“工匠精神”人才的培養,既豐富了企業的內部文化,又提高了企業的綜合實力。
(三)“工匠精神”有利于學生自我發展和成長。新時期社會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更要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高職院校努力堅持培養多功能的復合型人才,既教會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教會學生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和動作,讓學生達到德才兼備的目標,在學生的日常行為和實踐鍛煉中體現不同的氣質。在實踐用把“工匠精神”體現在做人做事之上。“工匠精神”是把道德要求、技術要求內化成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內化成學生的一種精神品質。學生職業態度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在激烈的市場上競爭中脫穎而出,能夠讓學生在企業有立足之地,從而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設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是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主要方式,要在思想上帶引學生學習“工匠精神”,把思想教育和培養“工匠精神”相結合,培養既有高尚職業素養,又有專業技術才能的復合型人才。
三、高職院校培養“工匠精神”的途徑
“工匠精神”是培養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靈魂,是實現“雙一流”高職院校建設的必由之路。國內外學者對“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體行業領域的人才培養,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研究偏少。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化教育的過程,要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理論基礎較差,動手能力較強等具體特點,需要從思想教育理念、人文情景環境、校企合作機制、校園文化等多方面入手,集中國家、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努力,整合實際資源,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營造人文素養氛圍,滲透“工匠精神”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要營造優良文化氛圍,借文化之力孕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從農耕文化一直延續到當今,工匠精神源于中國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校園文化要肯定傳統文化的歷史地位,肯定工匠精神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尊重勞動才能尊重工匠精神,才能促使學生習得工匠精神內涵。高職院校輔導員可以通過主題班會正面引導學生愛崗敬業、不斷進取創新精神的培養;通過視頻教學、演講比賽以及主題活動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存在和價值。學校宣傳部門應該把工匠精神和傳統文化相結合,樹立典型,讓工匠精神融入到大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部門可以從日常管理角度出發,宣傳勤勞樸素、不怕苦不怕難的典型代表,告誡學生要吃得苦中苦,在崗位上持續努力,不斷攻堅克難。教學部門從專業技術教育角度,樹立敢于創新、積極進取的典型學習標兵,讓學生的思想富有活力,富有創造性。從思想觀念上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對工匠的認識,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灌輸“工匠精神”。
(二)轉變傳統思想觀念,挖掘“工匠精神”內涵。要讓學生有鋼鐵一般的信念,為了自己的目標攻堅克難,在不斷挫敗中學會成長,一步一步鍛煉自己的品質,讓學生理解勞動的光榮,勞動的價值,養成勞動的行為意識。高職院校應該充分意識到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本質要求,在人才培養理念中突出工匠精神的重要地位。轉變傳統思想的束縛,摒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守舊觀念,從思想上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和工匠精神內涵的教育。意識指導行動,重新審視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實現學生價值觀念的正確引導和轉變。把工匠精神滲透到日常教學、日常文明引導、班風班貌建設、教學過程設計以及考核方法當中,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在學生培養的整個體系中逐步灌輸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的內涵內化成學生的一種自覺性,不斷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
(三)構建校企培養體系,傳承“工匠精神”作風。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工匠精神教育與培養中主戰場的作用。堅持自我教育和課堂教育相結合,既要發揮課堂教育在工匠精神培養中潛移默化的作用,又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養成堅忍不拔頑強意志的內在動力。工匠精神與專業技術相融合,高職院校學生在專業技術、專業方法和專業精神的學習中,慢慢習得愛崗敬業、守正創新、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除了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之外,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空余時間,充分發揮企業班級化管理的作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能力。課堂教學應該立足于師生角色的變化,讓高職院校學生樹立企業員工角色意識,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企業的優秀企業文化進入高職院校的教學課堂,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文化教育,通過校企雙方師資的共同努力逐步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品質。從實際鍛煉中轉變學生的工作態度,在不斷教導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進而促進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不斷努力,傳承工匠精神。
(四)增強實踐教學體悟,內化“工匠精神”品質。給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理論和實踐理論,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要把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內化成學生的一種行為習慣。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是外在的一種認識情況,學生在學習專業能力過程中養成的精神品質是一種內在的職業情懷、職業操守。高職院校教學應該結合工匠精神的培養,把外在的技術能力和內在的品質相結合,在專業技術的實踐中體現職業素養。職業院校學生的教育是一個非常系統化的教學過程,要堅持校企聯合,逐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高職院校大學生工匠精神既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又要培養學生愛業敬業努力鉆研的精神品質。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質,學生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在活動過程中體現工匠精神,從而把工匠精神的內涵轉化成自身的一種行為習慣,并在學習與工作中起指導作用。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作為工匠精神的重要措施之一,企業的職業教育也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