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強 崔琳
【摘要】全方位推廣普通話、普及規范漢字的運用逐漸成為少數民族地區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現今科學技術處于發展迅猛的勢態,適應時代發展的“慕課”應運而生,基于這樣的形勢,新疆國語教育需要順應時代發展,借勢“慕課”教育平臺,打造更為適應新疆本土發展的國語課堂教育模式,傳統教育模式+新型教學平臺,打造新式本土化的國語教學課堂。本文以大量新疆本土學校教師的調查問卷為主要依據,總結分析出該如何基于慕課采用可行策略推行新疆國語在線教育。
【關鍵詞】新疆國語教育? 慕課? 教學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022-02
慕課是時下新興的“學與教”資源整合在線課程開發平臺,英文縮寫為MOOC。其中“M”代表 “Massive”意為大規模,指的是慕課在線學習課程的學員人數規模大;第一個字母“O”代表“Open”意為開放,指慕課面向社會所有大眾,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群體;第二個字母“O”代表“Online”意為在線,是指學習者可以通過線上網絡教學,不受時空限制的去學習,字母“C”代表“Course”意為課程。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固步自封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然不能滿足當下的教育需求,地方少數民族的教育教學需要結合以視頻軟件為傳播載體,呈現零散化學習內容及過程、碎片化教輔素材擴展的結構數字資源“慕課”平臺,最大程度發揮平臺優勢和應用價值,這樣利于整合、傳播教育資源,實現教育的利益最大化。
1.新疆地區使用互聯網的現狀
1.1新疆地區教育教學資源差
新疆的經濟水平落后于中東部地區,慕課早在2012年就以運用于教育領域,但觀之新疆的教育教學,特別是南疆偏遠地區,因為資金的制約,使得學校無法達到慕課所要求的硬件水平,且一些學校能夠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但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難以在課后對課堂上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鞏固并學以致用。
1.2教師缺乏網絡技術運用技能
從師資水平上分析:新疆地區的教師大部分具有基本的運用互聯網能力,能夠使用WPS、Office等辦公軟件,但少部分上了年紀的教師完全不能使用互聯網進行教學授課,仍局限于傳統的堂課授課模式,局限于單一的獲取知識渠道;能夠教授學生信息技術的老師水平良莠不齊且多數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掌握能力能力不強,僅能指導同學們掌握基礎技能。
1.3學生家庭條件與家長文化水平的制約
南疆偏遠地區的學生家庭經濟較為拮據,且學生家長多為農民、牧民,首先他們對互聯網教育教學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也沒有能力給孩子購置電腦等信息設備,使得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間存在斷層,而有能力購置設備的家長因為自身因素等的影響,無法指導孩子正確使用互聯網。
2.基于慕課的新疆國語在線教育模式可采用的策略
提高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的國語水平有重要意義,首先是積極響應國家及自治區大力推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政策要求,讓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能夠在社會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利于各地域、各民族人們的溝通交流,為交往提供便利的同時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其次是有利于新疆地區的廣大學生樹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認同感,進而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實現提供人才保障。[1]
推行新疆國語在線教育采用的可行策略:
“慕課”有別于傳統教師面對面授課模式,改變為線上資深教師直播授課,或錄播要點傳授,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讓偏遠地區或者是仍在發展中地區的學子能夠接受一線城市資深教師的教誨,不受地域影響實現資源共享,讓教師授課更靈活、更出彩多變,學生學習更方便。結合新疆地理因素以及語言水平的影響,在教育中穿插“慕課”平臺教育學習,教書育人的工作將達到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2.1慕課+教師教學工作
慕課+教師教學工作能夠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新疆地區的年輕教師是學校的新鮮血液,對于互聯網的運用能夠比老教師更加嫻熟,但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借助慕課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夠為新疆的教育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互聯網”的出現以及發展,讓教育不在禁錮于學校的一方天地之中,打破了教與學的時空壁壘,讓學校不再是知識傳播的唯一渠道。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開放式的“慕課+教師教學工作”能夠讓新疆本土教師在互聯網中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在紛雜的資源中進行比較整合后擇優選出適合自身發展的內容與方式,積極采用慕課進行備課、授課以及課后教學資源的共享,這是提升新疆本土教師的方式,全體教師應調整自身定位,更加注重自身專業的發展,特別是對于南疆地區而言,學校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利用新的技術提升自我專業的同時也是給同學們擴大了知識面。
2.2慕課+學生國語教育
新疆推行雙語教育讓少數民族的學生漢語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對于南疆生源的學生而言,專業術語等語言基礎仍顯得薄弱,因此在課堂上難以理解課程精髓,對于他們而言往后的學習是非常困難的一個過程。慕課+學生國語教育,各大院校可以利用學生自愿,或是老師組織讓學生自愿自發的組成學習翻譯小組,對于優秀的慕課數字資源,添加少數民族語言的字幕或在關鍵部分添加一些說明,在提高自身語言能力的同時,能夠幫助更多新疆一些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普通民眾可以接觸到這些好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推進教育公平化,降低優秀教育資源獲取門檻。[2]
2.3慕課+學校教學氛圍
良好的學校教學氛圍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互聯網教育一點一點滲透入學校的教育教學當中。對于南疆等偏遠地區,國家、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配置信息技術工具,讓西部地區的學生也能享受到和東部地區的學校待遇,民間資本和社會捐助志愿平臺也應多關注教學設施達不到基本要求標準的地區,教育乃成人之本,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教育的公平,能夠讓少數民族的學生們有共同體意識,有助于維護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配備基礎信息技術的學校也要善于利用互聯網,課余時間開放信息技術機房提供給同學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應用,同時學校也應加強信息監管的力度,防止學生們受到互聯網負面因素的影響,提供平臺+管控操作,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互聯網的作用,為西部地區的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途徑。
3.小結
慕課這一新式教育平臺要融入新疆本土還需要很長時間各個院校之間的共同努力,慕課的進入能夠縮短東西部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實現教育無時空、無地點限制的全方位覆蓋,新疆國語在線教育模式可采用的策略應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對于欠發達的區域,要以教師為教育主體,將互聯網、慕課等逐漸滲入地方教育當中,先提升教師學科水平,以教師帶動學生,以教育促進地方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萍.淺談“國語教學”背景下少數民族大學生國語水平提高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語言文化,2017(12).
[2]努爾比亞·艾孜孜.新疆高校“慕課”本土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時空,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