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娜
【摘要】在對幼師專業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的過程中,鋼琴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鋼琴教學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需要更多優秀的幼師。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應該在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因材施教,還要注重結合實際應用,這樣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水平。本文主要針對提高幼師鋼琴教學實效性的策略進行了相關探究,以供參考,旨在培養更多具備良好鋼琴技能的優秀幼兒教師。
【關鍵詞】職業教育? 幼師? 鋼琴教學? 實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J624.1-4;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072-01
引言
對于職業教育中的幼師專業學生來說,鋼琴課是一門基礎課程,彈奏鋼琴是必學的基本技能之一。多數學生在進校時沒有鋼琴基礎,對鋼琴一無所知,少數學生僅受過一些不規范或短期的訓練。要想培養未來合格的幼兒鋼琴教師,就需要進行教學模式上的改革創新,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運用更為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鋼琴專業技能不斷提升,從而更好地滿足未來工作崗位的需求。
一、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是激發一個人潛能的源動力,鋼琴這種樂器的專業技能性很強,需要掌握的技巧比較繁難,并且也會涉及到海量的鋼琴音樂作品,所以教師在鋼琴培訓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狀況,如果一味地采取強迫式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大大降低練琴的效率。課堂教學和學生課下練習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后者更為關鍵,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在課堂上為大家演示一遍彈奏,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就會對老師的技巧產生仰慕之情,也很想自己能夠彈奏的這么好聽,這樣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課下練習鋼琴彈奏的時候也會更有動力,如果教師再給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表揚,也會進一步增強其學習自信心[1]。此外,教師還可以平時多為學生介紹一些國內外優秀的鋼琴作曲家、演奏家,講述他們的故事,比如舒曼在成年后努力學琴,周廣仁斷指仍自強不息,貝多芬失聰演繹名曲等等,這些都能為學生學習鋼琴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堅持因材施教,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
學生之間是存在個性差異的,學生手的大小、手指靈活度、手臂力量等都客觀條件也很有差別,在樂感等音樂素養方面更是千差萬別,所以在鋼琴教學中,不應該運用一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標準,不能運用“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對于鋼琴教學的方法運用來說,常見的主要有模仿法、演示法、比較法、視奏法等,教師要靈活的選擇運用,為每個學生都能帶來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例如,在要求學生學習演奏《大海啊,故鄉》這首曲目時,這首歌曲學生基本能夠做到耳熟能詳,也能唱幾句,所以教師可以采取視奏法的教學方法,就是把樂譜符號轉化為動作演奏,可以鼓勵學生先動手獨立視奏完成,為其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熱情更加高漲,然后運用比較法播放鋼琴家的演奏,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向彈奏得更好的欲望,這有助于提高練琴的效率。
三、注重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
對于職業教育的幼兒教育專業來說,就是為了培養未來的幼兒教師,鋼琴教學就是為了以后能夠教兒童們唱歌,所以即興伴奏是一個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在教學中也應該將其作為一個重點。在經過一定時期的教學以后,學生已經掌握了彈奏一定數量樂曲以后,教師可以將練習曲與即興伴奏結合起來,每學習一種新的音型,便配合簡單的歌曲,鼓勵學生進行設計伴奏,這樣就能夠做到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真正提高學生未來的鋼琴教學能力[2]。例如,如果在鋼琴練習曲中左手運用的是分解和弦音型,就可以讓學生借此來彈奏《上學歌》等兒童歌曲,如果運用的是半分解和弦音型,就可以運用到《春天在哪里》等比較輕快活潑的兒童歌曲中,這樣可以大大地增強教學效果。
結語
總之,教學得法,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不變法則。在幼師鋼琴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創新,結合學生實際,運用豐富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鋼琴專業水平,使其在未來教育工作崗位上更加的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吳士樂.學前教育專業幼兒鋼琴彈唱課程的教學研究[J].藝術科技,2016(04):26.
[2]張曉宇.中職幼師鋼琴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下),2016(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