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低段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目標。但多年來識字教學高耗低效,原因在于識字教學只解決了漢字的構成,學生只明白了漢字形成的“果”,確不明白漢字形成的“因”,本文試著從探究漢字形成的源頭來進行課堂教學,以增強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字理識字;科學;趣味;高效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低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它不僅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更是文化素質養成和提高的關鍵。《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認識3500個常用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學習的愿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目前的漢字教學雖然在形式上百花齊放,但在實質上多數還是通過拆分漢字筆畫、機械抄寫的方式來識記。這樣的方式只解決了漢字的構成表象,就是“有什么”的問題,至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基本沒有解決,或者不能很好地解決。加之漢字本身結構復雜、讀音多樣和內涵豐富的特點更是給低年級識字教學帶來了難度,因此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認錯、寫錯的現象。
萬事萬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依理而行則興,逆理而為則衰。因此、評價一種識字方法的優劣,首要的標準就是看它能不能盡量地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提供更多易于聯想的線索,更快更牢地識記漢字。從這個意義上講,講析字理的識字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幾年來,李靜名師工作室的全體成員,在李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字理識字教學法應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帶給了我們許多啟迪。
一、字理識字的科學性帶給我內心的震撼
多年來識字教學高耗低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教學方式缺乏科學性,使漢字教學總體上處于不懂而教的情形。不懂而教,有兩種情況:一是完全不解析字形的死記學習;另一種是錯誤的“理解”識記,它可以粗略地分為教師解析與小學生自主識字兩種。先看兩個例子。
如“照”字。影響比較大的解析方法是:“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滴了四點血”。又如“喜”字,解析為“十豆落口中”。
這樣的解析明顯地違反了生活邏輯和漢字科學,荒唐而可笑。漢字因義構形,又因形表義,祖先造“照”字時與日寇殺人何干?“十豆落口中”與“喜”義有何關系?這樣下去,如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科學的解析應該是:“灬”是“火”字做下偏旁的形變,在這里表示光,昭表聲,合起來,“照”的本義是光明照耀的意思。“喜”字上部是“壴”(音zhù),獨體字,像古代豎立的樂鼓,是“鼓”字初文,不是“十、豆”合體。“喜”字是“壴”加“口”,以敲樂鼓開笑口會意為“喜悅”。當我們講清了字理,學生掌握了偏旁的本意,就會科學地理解漢字,再也不會鬧出將“腰”字解析為“‘要‘月亮”,將“姿”字解析為“每‘次下課都會看到‘女生”這樣的笑話了。
二、字理識字的趣味性帶給師生學習的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將字理教授給學生,既能豐富教學的內容,增加信息量,又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我是一只小蟲子》一課中,我在教學帶有“尸”字頭的三個字時,是這樣設計的:出示“屁、屎、尿”三個生字,觀察發現共同的偏旁。那么,這個“尸”是什么呢?結合課件講解:古時候老人去世了,要舉行祭奠儀式,就要找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子,讓他坐在高高的位置上,代替爺爺或者是太爺爺接受祭祀。這個小孩子就是“尸”。古人就根據他坐著的樣子,造出了這個字。后來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尸”。因此,“尸”其實是一個坐著的人,尸字頭是與人體有關。接著追問:那你知道屎、尿的象形字是什么樣嗎?板書“ 、 ”。這時候,孩子們熱情高漲,紛紛猜測“屁”的甲骨文的寫法,我把這個問題留到課后,鼓勵孩子們去查找資料找到答案。由此可見,字理識字能激發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使識字成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漢字的奧秘。“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學習的愿望。”的目標也就輕松地完成了。
三、字理識字的高效性帶給教學的收益
(一)減少錯別字
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音近字,孩子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混淆。如果我們能從字源上講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構字原理,又能從演變過程中說明某些因變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現實依據,然后結合用法,讓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學生的印象肯定很深,讀錯用錯的機會就可能大大減少。例如:“幅”和“副”這兩個字,學生經常弄錯。“幅”的偏旁是“巾”,“巾”與布匹織物有關,“幅”本意是布帛的寬度,做量詞時與布帛,圖畫有關。而“副”字的偏旁“刂”表示一分為二,合二為一,所以作量詞時常用來表示成對或成套的東西,如:一副眼鏡,一副對聯,一副耳環等。這樣講解,學生就可以做到因形知義,從而牢固地掌握漢字、正確地書寫運用了。
(二)有助于文言文的學習
文言文的學習,有助于青少年傳承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現在的部編版教材在低年級就開始接觸文言文短句。但是,文言文的學習相對于語文其他知識來說是比較難的。如果我們從小就用字理識字的方法來學習漢字,讓學生從漢字的古文字、字源義來學習漢字,對文言文的學習大有助益。如左耳旁,與山或高臺有關。學生掌握了這一點,在初中學習《愚公移山》一文時,讀到“吾與汝畢力平險”中的“險”和“無隴斷焉”的“隴”,不用死記硬背注釋,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就能解釋出來。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學生便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單一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沃土。
參考文獻
[1]【中】李樂毅.漢字演變500例(修訂版)[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美】劉墉.漢字有意思[M].中信出版社.
[3]【中】李靜.圖解百字[M].中國文聯出版社.
[4]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