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爽
【摘要】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也推動了教學水平的發展。微課就是新時代下應運而生的新的教學形式,和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更能符合當下學生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討了微課資源和傳統數學教學的區別以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資源?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163-01
微課最早起源于美國,主要是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主,為了縮短教學時間將教學內容進行建聯合壓縮的一種教學形式。現在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主要是因為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微課教學時間比較短,知識點比較集中,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
1.微課和傳統數學教學的區別
1.1教學形式的不同
傳統的數學教學形式通常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并借助黑板和粉筆灌輸式的進行,學生則是進行知識記憶。微課教學形式通常是借助電子白板教學將知識點用視頻、圖像、聲音等多重方式進行展現,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知識點,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具趣味性。
1.2教學內容的不同
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比較注重教學的全面性,一般都是根據教材的順序進行知識點串聯,系統的給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微課的教學內容通常是針對性比較強,將教學內容進行分類講解,將知識點進行分列,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降低學習難度。
1.3教學時間的不同
傳統的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課堂,時間在40~45分鐘,學生很難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微課教學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短,只有幾分鐘,可以讓學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而且微課教學還有移動性的特點,只要有移動設備和網絡就可以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需要占用太多時間。
2.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1微課資源可以改變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為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在課堂教學前利用微課資源進行預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在傳統數學教學中,老師通常會讓學生對新知識進行預習,以便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習事半功倍。但是,在學生進行自主預習的時候往往搞不清重點,這個時候利用微課資源進行課前預習能很好地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點,加深學習印象。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理解力還比較差,不容易對數學提起興趣,利用微課教學可以解決學生的理解難題,圖文并茂的白板教學方式也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更豐富。除此之外,微課資源可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完成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掌握不牢的知識點進行重點學習。在課堂教學前,課堂教學中和課堂教學后都能利用微課資源,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2微課資源可以進行對比教學
微課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掌握數學學習規律。我們都知道,不同的老師有著不同的教學方式,有的生動有的刻板,風格迥異,學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實際數學課堂教學中很難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微課資源教學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的教學視頻,還能夠將不同的視頻進行對比學習,進一步拓寬學習思路,理解數學問題。
3.微課資源運用的注意事項
3.1微課制作要精煉、易懂
微課的制作不是憑空出現的,需要大量前期的準備工作將知識點分類劃分,時間不要太長,語言要通俗易懂還要生動有趣。考慮到小學生的特性,最好是充分結合語言、數字、圖片、視頻等進行合理搭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習變成一件美好的事。
3.2微課應用習慣的養成
微課應用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畢竟有別于傳統教學形式。尤其是一些年長的教育工作者,對于新媒體的應用還不太適應,這就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學習,鼓勵教師應用白板教學,將微課教學從課前延伸到課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來說,要逐步養成主動用微課學習的習慣,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的微課內容。
3.3微課要和課堂教學結構相適應
微課形式打破了傳統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之外的其他場所都能進行學習。微課將課堂學習的重心轉移到老師和學生的答疑解難上,這些變化的出現需要老師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調整,科學安排教學內容,讓微課這一形式融入課堂教學中,更好的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
4.結語
微課資源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對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相信在未來微課資源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也會更加廣泛。
參考文獻:
[1]陳德愛.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初探[J].小作家選刊,2017,(29):243.
[2]陳清梅.試論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