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計霞
【摘要】當前,隨著水彩畫藝術的發展,水彩畫的教學也已深入到高校的美術專業教學中,是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美術專業的水彩畫教學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提高水彩畫課堂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多角度學習水彩畫,提升藝術素養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水彩畫? 教學方式? 多元
【中圖分類號】J21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208-02
水彩畫最初由西方國家傳入我國,強調利用水對顏料進行色彩調配,由于色彩透明,在創作時,適當疊加涂色層數能夠增加作品的美感,豐富作品層次。出于水干燥速度快的原因,水彩畫適于風景畫等小幅畫作的創作,大幅作品色彩使用過多反而不利于作品的整體呈現。水彩畫藝術運用到美術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色彩感知力,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水彩藝術來刻畫和描繪美術作品,使其更具有感染力。當前,大學專業的水彩畫教學課程體系已日趨完善,然而,當前水彩畫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弊端,有待于進一步改進,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一、當前高校水彩畫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教學方法缺乏新意
隨著世界范圍內水彩畫藝術的蓬勃發展,水彩畫專業方向的教學體系在不斷改進與完善,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成果。然而,由于學校的美術專業培養方向有所不同,水彩畫教學課時安排和實踐安排有所差異,有些教師的教學不夠完整,課堂學習與實踐練習未能實現有機結合,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一些水彩畫專業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寫生臨摹靜物的方法安排水彩畫實踐課,單純的模仿不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展現,也無法激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知力和創造力。因此,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改進水彩畫教學方法對水彩畫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學評價模式不夠多元
水彩畫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專業人才,教師自身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能夠在專業上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時,通常會結合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經驗進行教學,學習效果評價的方式一般是批改學生的繪畫作品,從自己的視角和審美出發,指出學生繪畫作品中的問題,缺少與學生的溝通,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創作的出發點和切入點。學生會根據教師的點評進行更改,創新思維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創作風格的形成。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創作改進教學評價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二、高校水彩畫教學方式探討
(一)加強基礎訓練
眾所周知,水彩畫一旦下筆就無法更改,對于創作者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扎實的基本功能夠助力創作者更為流暢的創作,使作品更具有表現力。如今,教學課程體系在不斷改革,理論課時有所減少,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傳授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在課下實踐練習時運用到實際創作中,這樣才能熟練掌握水彩繪畫技巧。基礎訓練包括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水平的訓練,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水彩畫的基礎理論知識、各種創作手法等,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在練習實踐中,可以融合臨摹和寫生這兩種基礎訓練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創作內容的理解,自行選擇合適的材料,豐富作品呈現形式,培養自己的審美和創作風格。因此,加強基礎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水彩畫的基本功,厚積薄發,在日后的專業創作中才更具有表現力。
(二)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如今,藝術創作更加注重創新,而不是“照貓畫虎”,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滲透創新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運用色彩自身的表現力豐富視覺效果,對創作內容進行大膽布局,使作品更具情感渲染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捕捉生活細節,提高對水彩畫作品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激發創作靈感。
(三)培養學生的遷移學習能力
水彩畫由于其繪畫材料和繪畫介質的特殊性,對創作能力要求較高。我國古代有很多水墨畫大家,他們的作品除了生動形象傳神,為世人所贊賞之外,還能夠傳達作者充沛的情感。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適當滲透水墨畫的創作手法和技巧以及創作背后的精神情感表達,幫助學生學習和借鑒相關知識并遷移到水彩畫的創作中,從而舉一反三,拓寬學生創作思路,增強專業水平,引發情感共鳴。
本文就當前專業水彩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基礎訓練,培養創新能力和遷移學習能力進行了探討。對教師而言,提高水彩畫課堂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學好水彩畫,提升藝術素養,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訴求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郭耀武.高校水彩畫“實驗性”教學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8(10):23-24.
[2]張藝龍.論高校水彩畫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J].美與時代(中),2018(0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