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睿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幼兒教育事業更加重視,關注從幼兒階段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區域活動屬于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幼兒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自主思維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低結構材料屬于幼兒區域活動中的主要教學與活動器材,本文主要分析了低結構材料在小班區域活動中的運用。
【關鍵詞】幼兒園? 小班? 區域活動? 低結構材料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230-02
幼兒園小班中的幼兒因為年齡較小,自我意識還不夠成熟,在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對低結構材料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就我國幼兒教育目前的整體情況來說,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區域活動開展的效果并不理想。怎樣對低結構材料加以更好的開發和利用,促進幼兒區域活動的發展,提升教育效果,還值得我們更為深入的探索。
1.投放安全材料,促進健康發展
安全是開展幼兒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幼兒的健康和安全屬于幼兒園開展任何工作的首要任務。所以,在區域活動當中對材料進行投放的時候,需要確保材料無毒,不會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形成傷害,一些尖銳或者被污染的材料不應該被用在幼兒教育當中。此外,幼兒在接觸到低結構材料以前,幼兒教師需要對全部材料進行檢查和消毒,還應將一些體積比較小的材料挑出,比如硬幣、珠子等,避免幼兒將其吞咽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在需要利用可回收物品的時候,教師應該對物品進行細致的檢查,查看其中是否有殘留物存在,并及時進行清洗消毒。針對質地較為堅硬的物品,可再外部包裹一層有卡通圖案的棉布。
2.利用豐富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孩子接受新事物的重要契機,所以在對低結構材料進行投放的過程中,要注意物品所具備的趣味性。除了一些玩具以外,一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比如貝殼、沙土、樹枝等。教師需要進行有效引導,讓幼兒可以對各種資源形成有效利用開展活動。教師在幼兒活動過程中需要進行細致的觀察,分析幼兒更感興趣的內容,在活動區域對多種資源進行投放,讓幼兒可以依據自身的興趣去選擇材料,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教師還要結合活動區域的不同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引導,將幼兒的興趣愛好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更好的將低結構材料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展現出來。
3.結合可操作性材料,培養動手能力
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需要由三個方面具體實施:(1)選擇具有較強可塑性的材料,不僅能夠保證幼兒的安全,還能讓他們將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出來,開展拼接活動,例如一些廢舊物品等。(2)幼兒教師需要選擇幼兒可以直接動手進行操作的材料,實現對幼兒思維的啟發,對不同材料做出有機結合,配以相應的實驗或者游戲,引導孩子積極動手操作,感受到知識和科學的魅力。例如,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給他們提供水和沙土,讓他們觀察二者相融后形成的現象。(3)教師所投放的材料要具備良好的探索性,比如各種材質的線軸、可拼接的積木等,引導幼兒對小汽車、松樹等事物進行拼接。長此以往,幼兒便會對一些科學事物形成探索習慣,在日常生活當中同樣展現出其探索意識,將更多具有豐富價值的知識內容內化。通過對操作性強材料的投放,可以有效提高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更好的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與潛能。
4.投放生活性材料,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教師在對低結構材料進行投放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到材料的生活性,要跟幼兒的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所選取材料可以是來自于我們的生活。這樣一來,可以讓幼兒更為熟練的利用材料,同時為幼兒模擬出日常生活場景,讓他們感受到另類的生活狀態,促進幼兒獨立意識的提升。基于此,教師應該在活動區域設置一個材料供給位,在其中投放大量低結構材料,在開展區域活動時,幼兒缺少材料便可以在供給位“購買”,從而促進孩子自主能力的提升,同時更好的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班幼兒區域活動中對低結構材料的有效應用,對于幼兒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非常積極意義。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積極結合小班幼兒身心發展與興趣愛好的實際情況,為他們提供更多具有良好教育功能的低結構材料,在保障幼兒安全的情況下,實現教育效果的持續提升,促進幼兒更為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云.低結構材料在小班幼兒創意美術活動中有效運用的案例研究[J].成功:中下,2018(2):205.
[2]謝丹,李秋.建構區中低結構材料的有效投放與指導 ——以小班為例[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1):299-300.